首页
>
福建省
>
泉州市民俗文化
泉州市民俗文化介绍第2页
关岳信俗
关岳信俗源于人们对关羽、岳飞的崇拜,后来逐渐形成民间信仰习俗。关羽自唐德宗年间列为武庙从祀,迄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泉州关帝信仰起于唐宋,兴于元明,盛于清代。坐落于泉州古通淮街的关岳庙最早是供奉水神之庙…
广泽尊王信俗
广泽尊王,又称郭圣王,俗称圣王公,俗姓郭,名忠福,祖籍泉州市安溪县,先祖迁居南安诗山。他出生于后唐同光元年(923),卒于后晋天福二年(937)。据传,生前侍母至孝,殁后被乡人奉为神灵,建庙奉祀,称郭…
石狮灯谜
石狮灯谜,俗称“灯猜”,主要活动形式有内部交流、每日一谜、群众谜会、家庭谜会、思亲谜会、联谊谜会、侨乡谜会、灯谜进校园、灯谜研讨会、大型灯谜赛事十种。而依灯谜设置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群众展猜和电控竞猜两…
晋江灯谜
灯谜活动在晋江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唐贞元进士欧阳詹拟制中药谜,被药铺荔枝姑娘猜中,双方喜结良缘的故事至今尚在晋江民间传诵。明清以来,晋江海上交通顺畅,经济日兴,文风大盛,民间灯谜也随之活跃,并相继有李…
德化山歌
德化山歌流传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唐至五代已经广泛传播,随着中原人口的南迁,鼓乐和古曲的不断传入,德化山歌也不断发展。据县志记载:晚唐归德场(今德化县建县时的前身)场长颜仁郁“有诗百篇,传于民间”,民间美…
泉州跳鼓舞
泉州跳鼓舞流行于闽南的泉州、晋江、南安等地,内容是表现《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化妆混入大名府救卢俊义的故事,人物有鲁智深(持木鱼)、顾大嫂(持铜钲)、孙二娘(持扁鼓)、阮小二(持鼓槌)、时迁(持双铃)、燕…
闽南讲古
我国宋代以来就有专业说书,而且非常流行,说书成为集市或市场里的一道独特风景。宋元时代,古城泉州以世界贸易大港闻名中外,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南外宗正司”迁至泉州,中原“河洛语”,也就是闽南话,…
南安蛇脱壳古阵法
中国古代野战的战斗队形称为“阵法”,泉州地区自古以来习武成风,在泉州南安丰州镇桃源村,世世代代传承演练着一种古老的阵法,其被称为“南安蛇脱壳阵”。所谓蛇脱壳阵,即队形演练采用两行纵队,两队逆向推进,按…
安溪成珍桔红糕制作技艺
清以前,安溪官桥一带居民逢节日喜庆便制作一种以糯米为主要原料的糕点。成珍桔红糕的传统制作技艺,系家族式传承,清初至民国,均在安溪官桥赤岭大路街发展。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因钦差陈万策奉旨…
泉州金苍绣技艺
泉州绣品古称刺桐绣。明清以来流行于闽台两地的宗教绣品,即采用刺桐绣的一种特长刺绣技艺金苍绣。金苍绣与唐时“蹙金绣”工艺相同,在罗缎的底子上,用金丝线绣出各种美妙的纹样,特殊针法有荔枝跳、菠萝凸、三叠线…
泉州锡雕技艺
泉州锡雕技艺主要分布于泉州、台湾等地,其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有悠久的历史。从明代起,泉州市区中心就有一条集中开设大量打锡商铺的巷道,即“打锡巷”,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现名“打锡街”),它见证了泉州锡…
永春漆篮制作技艺
永春漆篮制作技艺历史悠久,至今已有近500年历史。据乾隆《泉州府志》载:唐代龙纪元年(公元889年)永春等地已有竹制家具、竹编农具生产。据《永春县志》记载:“明正德年间(1506—1522),西向龙水…
永春顺德堂老醋酿制作技艺
永春顺德堂老醋历史悠久,创始于959年,酿制技艺是在永春传统酿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据《永春县志》记载:“早在北宋初期,永春民间就盛行陈酿老醋。”顺德堂老醋创始人颜仁贵沿用了祖传的酿醋技艺和秘方,潜心…
泉州老范志神粬
泉州老范志神粬始创于公元1757年,至今已有250余年的历史,是名著中外、配方独特古老的传统医药。老范志神粬创始人吴亦飞,字毓振,原藉晋江霞浯村,生于清康熙年间,平日兼学医术,并以所习医术行医。其于清…
泉州传统竹编工艺
泉州竹编技艺历史源远流长。泉州盛产竹材,为泉州竹编提供了丰富的物资资源。泉州著名艺术家李硕卿在泉州传统竹编的基础上,博取我国出土文物器皿的优秀传统造型特点,采用富有图案纹样的编织技法,他运用雀目、旋花…
走遍泉州市
福建省民俗与文化
鲤城区民俗与文化
晋江市民俗与文化
石狮市民俗与文化
洛江区民俗与文化
安溪县民俗与文化
南安县民俗与文化
永春县民俗与文化
惠安县民俗与文化
泉港区民俗与文化
德化县民俗与文化
丰泽区民俗与文化
全部泉州市民俗文化
泉州市地名网
[第1页]
[2]
[3]
[4]
[5]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