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北省
>
咸宁市民俗文化
咸宁市民俗文化介绍
南京十竹斋饾彩拱花技艺
十竹斋水印木刻把中国传统的绘画和水印版画的表现手法巧妙地结合起来,它的两大发明“餖版”和“拱花”是对版画艺术表现手法上的重大贡献,创造性地发挥了版画艺术的表现力。其技法精粹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1、采用…
木雕(通山木雕)
木雕(通山木雕),湖北省通山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通山木雕主要流传于鄂东南的通山县及其周边地区,据史料记载,通山木雕在北宋置县之前就已经出现,它以境内优质木材为原料,雕刻形式多样,浅浮…
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
黑茶制作技艺(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湖北省赤壁市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赵李桥砖茶的前身是羊楼洞砖茶,俗称“洞茶”,由饼茶、帽盒茶发展成青砖茶、米砖茶。赵李桥青砖茶制作技艺主要经过选叶…
通城拍打
通城拍打舞(通城县):流行于通城一带的民间舞蹈形式。拍打舞是表现渔民喜获丰收的舞蹈。舞者扮为渔夫,作乘船姿态,随“安旦”节奏用手掌拍打胳膊、双腿及胸部两胁,表达喜悦之情。其动作激烈,情绪欢快。中华人民…
赤壁脚盆鼓
赤壁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国赤壁之战遗址所在地。赤壁脚盆鼓是赤壁市流传达3000多年的一种民间打击乐器。史载可证,赤壁脚盆鼓起源于商、周、战国时期的故楚之地,伴随着楚民生产、生活、礼仪习…
通山山歌
通山县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形成了通山人民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化-----山歌、山鼓。通山山歌,亦名樵歌,是当地人民以世代相传的独特腔调和方言土语唱出的民间歌曲。其唱腔丰富表高腔山歌、平腔山歌、哭腔山歌、…
通山神歌
通山神歌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近千年的历史,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种格式十分讲究的民间音乐形式。一首神歌实际上是一首七言绝句,所以人们又把吟唱神歌称作赛诗会。它的流传主要分布在老环城和厦铺一带。通山神歌只在初…
通山山鼓
咸宁地区通山县通山山鼓:相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通山山鼓,是农民在野外劳动时,边劳动边以山鼓伴奏、唱歌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山鼓的形状如戏曲中所用的小堂鼓,尺寸形制略小,鼓身两边安铁环,系有牛皮带或缎带…
呜嘟
《嘉鱼县志》曾记载“泥呜嘟,古称吴嘟,为三国东吴时簰洲牧童所创”,随后流传于长江中下游。它最初只是顽童撮土而成,“呜嘟”二字就是由其发音而来。这件从荆楚文化遗存中发掘出的乡土乐器,已有2700余年历史…
张家十伢的故事
通城爆竹岭有个民妇,怀孕三年零六个月还不见生孩子,民妇日急夜愁,盼望早日分娩。一天,她对肚内孩儿说:“冤孽啊,你什么时候才出来?做娘的受不了啦!”话音刚落,腹内动了几下,便传出声音来:“娘,你别急,我…
钟九闹漕
《钟九闹漕》近代汉族民间叙事诗。又名《抗粮传》。19世纪中叶产生并流传在湖北崇阳一带。孙敬文等整理,于1957年出版。诗篇写清朝钟九(人杰)领导农民起义抗粮的故事。范文澜《中国近代史》记载:“一八四一…
双合莲
《双合莲》,近代民间叙事诗。它产生并流传在湖北崇阳一带。诗篇叙述发生在清末道光年间一个真实的爱情悲剧故事。郑家湾聪明美丽的姑娘郑秀英,经包办婚姻强制嫁给夏家,秀英逃回娘家,与母亲相依为命。桂花泉胡三保…
走遍咸宁市
湖北省民俗与文化
赤壁民俗与文化
嘉鱼县民俗与文化
通城县民俗与文化
咸安区民俗与文化
崇阳民俗与文化
通山民俗与文化
全部咸宁市民俗文化
咸宁市地名网
[第1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