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省
>
清远市民俗文化
清远市民俗文化介绍
连山壮族抢花炮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壮族抢花炮起源于明朝,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上帅镇三年一度的庙会打醮时进行的体育活动。当时上帅镇陆屋加尤村陆氏宗族的壮族庙会有一个抛彩环仪式,相传抢到彩环者来年…
婚俗(瑶族婚俗)
婚俗(瑶族婚俗),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八排瑶族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排瑶是瑶族独特的一个支系,在连南地区成寨定居已有1000余年历史,八排瑶族婚俗是当地瑶胞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的独特民…
打凤梆
打凤梆是连山壮族民间的一项团体性比赛活动,也是壮族青年男女求偶的一种方式。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姑娘手捧插着野雉毛、白鹇毛的凤梆,小伙子则穿着鲜艳的衣裳,他(她)则一边唱着歌谣,一边兴高采烈的打着凤梆棍来…
装古事
装古事是连山壮族一种群众性的民间游艺活动。装古事主要扮演神话传说故事人物形象,活动多在每年春节期间的夜晚举行,以一个或几个村寨联合组织游演。装古事队伍少则100多人,多则达500多人。由灯色队、古人古…
连山唱花
唱花是连山壮族人民的一种民间风俗,流传于壮垌。每逢喜庆日子,邀请壮区里出名的民间艺人来唱。民间艺人随着主人摆设的景物,随口而唱。通常主人都会摆设一些花卉蔬果和食品等,暗喻着花开富贵、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连山丰鼓舞
丰鼓舞,也称“打横鼓”,是连山壮族民间舞蹈,它主要流传于壮垌上帅镇。表演者边跳边拍鼓,按不同动作,不同节奏,时而穿插,时而互相配合表演,在场的观众也不停地拍掌助兴,场面热闹非常。…
高台小长鼓舞
小长鼓舞是连州市过山瑶民间传统舞蹈,起源于对民族图腾的崇拜,祖先信仰。小长鼓舞一方面反映祭盘王,一方面体现庆丰收。过山瑶迁徙频繁,建好栖身的屋是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小长鼓舞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连山舞火蛇
舞火蛇主要流行在连山小三江省洞村委会几个村寨。舞火蛇活动一般在春节举行,尤以蛇年或鼠年较活跃。舞火蛇活动的队伍俗称火蛇班,一般由一只蛇珠(-)走在前面,紧接着蛇头,后面跟着一条由十一节蛇身组成的火蛇,…
连山舞龙灯
舞龙灯是连山三水乡过山瑶族每年春节至元宵或节日喜庆组织的民间活动。活动多在晚间进行,演舞时每人手持1灯,各种灯饰按序排列,各龙灯随龙头灯左右翻动,边舞边前进。春节舞龙灯活动结束时,即把龙灯送到江边,将…
舞木猫
舞木猫又叫舞木猫狮,是连山壮乡在春节至元宵期间的一种舞狮活动。舞时敲打锣鼓,由1人手举猫头,身披猫被,同时,由几个人分别头戴大明师、阿陀和猴子面具配合表演。…
舞寿星公与龟鹿鹤
舞寿星公与龟鹿鹤是以道具表演为主的民间广场表演艺术活动,主要流传在连山壮区小三江镇大获村。除装扮成寿星公、龟、鹿、鹤各1人外,还有两人装扮灵童。每年春节期间组织表演队串村寨表演,寓意人们迎春接福,祈求…
英德闹花灯
“闹花灯”是流行于英德市沙口镇的民间舞蹈。据传从中原地区传入,沙口镇的清溪、红峰等村均有此习俗,其中又以清溪村为最。清溪闹花灯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明代初期,从福建迁居于此就开始有闹花灯的习俗,黄氏家庙…
连州舞马鹿
连州西岸镇曾称回兰乡。连州市在西岸镇西北部,因位于西溪河岸边,故称西岸,。总面积219.38平方公里,共有12275户,51056人,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利条件较好。舞马鹿便是流传在西岸民间的民…
连山小长鼓舞
“小长鼓舞”原称长鼓舞,为瑶族支系过山瑶的民间舞蹈,因其所用之鼓较小,于20世纪50年代改称小长鼓舞,沿用至今。流传于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三水联合村、三水口等过山瑶聚居地区。小长鼓舞起源久远,据<<笔记…
阳山凤舞
凤舞,又名双凤舞,主要流传在清远市阳山县杜步旱坑村.每逢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民间节日进行活动,此外,也在乔迁新居,婚嫁喜庆等场合表演。旱坑凤舞源自肇庆怀集,据传授人邓介讲述,明万历年二十年(159…
走遍清远市
广东省民俗与文化
连州民俗与文化
连山县民俗与文化
清新区民俗与文化
英德民俗与文化
阳山县民俗与文化
连南民俗与文化
清城区民俗与文化
佛冈县民俗与文化
全部清远市民俗文化
清远市地名网
[第1页]
[2]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