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省
>
河源市民俗文化
河源市民俗文化介绍
墩头蓝纺织技艺
彭寨镇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墩头蓝”纺织技艺。“墩头蓝”织布工艺兴盛于明清时期,当地村民普遍精通织染技术,家家户户都有织布机,所生产的“墩头蓝”头帕更是引领客家妇女头巾一时之时尚,风靡东江流域数百年…
肖屋鱼梁
肖屋鱼梁,河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鱼梁的造型结构和用料都是几百年以来代代相传。鱼梁两边用藤条织的筐装石头,并用木桩以固定竹排,竹排前方两侧各留两个大孔门,类似龙门。当鱼逆流而上的时候,遇到阻挡即会沿…
元善香火龙
元善镇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都有舞香火龙活动,香火龙由木架做成龙形,然后在木架上缠绕上稻草,再将香火插在稻草上。舞香火龙可分为“拜四门”“游龙”“翻架”“抢球”“团龙”等5个情节,表演技艺难度较大。舞香火…
金狮狮头制作技艺
舞狮是客家人逢年过节世代相传的喜庆活动节目。据传,虎口村制作狮头的传统工艺始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创始人是丘福光、丘新发两家。而且丘新发还一生钻研文学、诗赋,曾受皇恩钦赐乙已科进士。起初,他们是…
灯彩(忠信花灯)
忠信花灯是一种以红色调为主的民间灯彩艺术,主要分布于广东省连平县东南部忠信镇。历史上,当地“上元喜簇花灯,作龙狮各种戏舞”(清雍正八年《连平州志》),另在当地民间,尚保留着清代的花灯纹样印版。现存的忠…
客家糯米酒传统酿造技艺
糯米酒在客家地区也叫老酒、黄酒、娘酒,是中国黄酒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生产主要集中在广东河源、梅州、惠州等客家地区。客家糯米酒历史悠久,它的起源与客家人的几次大迁徙有关,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由于山区…
和平猫头狮
和平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自古以来这里的山山水水不但滋长万物,更适宜人类生息繁衍。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先民们在此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龙川杂技
1953年,郑马乡汤湖村青年组织起本县第一个业余杂技队,1955年,该队与安徽省段昆山家庭杂技班合并组成雄飞杂技团,1956年县收编为龙川杂技团。同时,县内许多乡村出现了一支支业余杂技队,活跃在田间地…
龙川手擎木偶戏
据《黎咀镇志》记载(详见附页《黎咀镇志》第292页、293页)早在民国三年(1914年),龙川木偶由骆七等人从福建引入,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木偶角色分为生、旦、丑、公、婆、净等行当,音乐有民间小调,…
忠信吊灯习俗
忠信吊灯习俗是流传于广东省连平县忠信地区,即忠信镇为中心的周围6镇。是忠信民间在长期的历史变革,交流融汇和区域风情的影响下形成的,忠信吊灯习俗是忠信地区广大民众为了祈盼人丁兴旺,庆贺人类繁衍壮大,借“…
紫金花朝戏
花朝戏源于紫金县乡村的“神朝”祭祀仪式,用客家话演唱,流行于广东省东部客家地区。明清以来,紫金县“神朝”乐舞深受乡民喜爱。后来神朝艺人为了取悦观众,常在仪式后以小曲演唱轶闻趣事。这种表演谐趣花俏,同虔…
走遍河源市
广东省民俗与文化
连平县民俗与文化
龙川县民俗与文化
和平县民俗与文化
紫金县民俗与文化
全部河源市民俗文化
河源市地名网
[第1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