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省
>
珠海市民俗文化
珠海市民俗文化介绍第2页
汉族传统婚俗(斗门水上婚嫁习俗)
珠海市斗门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的西南端,河网如织。总面积674.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万,有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15.6万人,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也是全国著名的水乡。斗门水乡,有一种流行了几百年的民俗——水…
乾务飘色
乾务镇地处珠海市西区南部,是广东省出海五大口中的崖门、虎跳门、鸡啼门交汇的“金三角”。乾务飘色分布在乾务镇乾东、乾西和乾北三村,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明朝天启年间(1625年),乾务乡亲梁国栋赴京应…
装泥鱼习俗
装泥鱼习俗是广东省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习俗,由于泥鱼表皮非常光滑,经常在浅滩上跳跃或爬行,很难徒手捕捉,村民们根据泥鱼喜在泥洞里出没的习性,琢磨出了用笼子诱捕的办法,而“装”在广东方言里即“诱捕”之意。…
沙田民歌
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处于珠江三角洲的西南端,东与中山市隔江相望,西南为斗门区府驻地井岸镇,南与鹤州垦区接壤,西北部濒临莲洲镇。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形成的沙田民歌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经历了漫…
莲洲舞龙
莲洲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近150年的舞龙历史。它展示了当地历史文化重要发展历程。莲洲早在光绪五年间就有了舞龙的习俗。后在原莲溪(大沙)西宁村、东安村分别诞生了金龙、银龙,各长50米,曾被民众称为为巨…
正旦晚煮菜茶
农历正月十三“正旦晚”是斗门农村地区民间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村民们白天祭祖、祭神要举行“开灯”仪式,晚上则要“煮菜茶”,这一习俗已流传了200多年。“正旦晚”按例仍然属春节期间,因未过元宵,春耕还没…
客家竹板山歌
斗门区白蕉镇客家人的先祖为躲避战乱,不畏艰难险阻多次迁徙,从中原南迁到广东河源的珠玑巷,再分流于南粤大地,休养生息,繁衍后代。在迁徙和创业的苦旅中历经磨难,饱尝了人生的甜酸苦辣。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挥…
斗门醒狮
珠海市斗门区处于珠江三角洲的西南端,东临中山市,西面和北面与江门市接壤,是全国著名的侨乡。年平均气温为22.1°C,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斗门区的民间醒狮活动最早出现在明朝中叶,起源于莲溪的红星、中心、…
斗门锣鼓柜
珠海市斗门区处于珠江三角洲的西南端,东临中山市,南与本市金湾区相连,西面和北面与江门市接壤。这里历史悠久,物阜民丰,对外经济文化交往频密;古往今来,这里的人民崇尚和谐,自娱自乐,传承文明,民风淳朴。锣…
走遍珠海市
广东省民俗与文化
斗门区民俗与文化
金湾区民俗与文化
香洲区民俗与文化
全部珠海市民俗文化
珠海市地名网
搜索
[第1页]
[2]
返回电脑版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您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QQ:
2642104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3号
粤ICP备130019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