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省
>
肇庆市民俗文化
肇庆市十大民俗文化
1.
端砚制作技艺
端砚的发源地在广东省肇庆市黄岗镇白石村、宾日村一带。白石、宾日两村相邻,八成村民无田可耕,世代靠采石制砚谋生,如今这一带依然是端砚制作的核心区域。端砚的原料端溪石产于肇庆市东郊羚羊峡斧柯山和北岭山一带。据记载,端砚创兴于唐初,唐代中期已风行全国,因下墨如风、发墨如油、不耗水、不结冰、不朽、护毫等优点……
2.
粽子制作技艺(肇庆裹蒸制作技艺)
裹蒸是肇庆地区著名的传统特产,系历史久远的春节食物。早在汉代,西江两岸城乡居民已有春节包裹蒸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道光《肇庆府志》载:“端州本邑民俗,乡民每于年岁晚,粜新糯,磨新绿豆,猪肉为馅,以冬叶裹之,于宅前垒砖为灶,置宽肚瓦缸于上,用年来积聚之松根树头为薪,火不得间,通宵达旦以为炊。天明,呼儿……
3.
德庆学宫祭孔活动
德庆学宫祭孔活动于广东省德庆县德城镇。德庆学宫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祭祀“万世师表”“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的活动肇轫于宋并历代相沿,至清代臻至极盛。千百年来,德庆学宫“尊师重道”,化润千秋,蕴孕了祭孔活动的炽盛,成为岭南儒学的一项代表性活动。德庆学宫祭孔活动分春秋两季进行,传统的……
4.
封开麒麟白马舞
《麒麟白马舞》是广东封开县独具特色的优秀民间舞蹈,她源出自唐代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的故事。根据它的表演形式和内容,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流传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麒麟白马舞》多集中在节日特别是春节期间表演。表演的道具有白马,麒麟各一只,表演时一男青年骑白马扮成状元,一女青年骑麒麟扮成状元夫人、两人……
5.
封开五马巡城舞
《五马巡城舞》是广东封开县独具特色的优秀民间舞蹈。产生年代基本无文字可考,据访当地老艺人获知,宋朝末年,《五马巡城舞》就在封开县大洲镇的乡间流传,它是当地群众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五马巡城舞》表演时间可长可短,最长不超过1小时,最短30分钟。表演者四五十人不等,但最少也有35人以上,阵容壮观,……
6.
怀集龙鱼舞
“龙鱼舞”,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7年)已在怀集县凤岗镇的龙凤村、怀城的富杨、下郭、柑洞、连麦沙边等地出现不断,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艺术。“龙鱼舞”演出时1人举龙珠,1人举龙,2人举金鱼,2人举鲤鱼,2人举青衣鱼,1人举虾,1人举蚌,2人举日月灯,1人举幡(队)旗,4人举彩旗。伴以锣鼓,表达歌……
7.
怀集舞壮狮
舞壮狮(壮狮舞)是随着壮族祖先从广西辗转连山小三江镇再传入下帅车主赛村的民间文化表现形式,壮狮也叫木牛舞。多在正月初一至二十演出,1998年此节目被省文化厅命名为首批“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舞壮狮)之乡”。……
8.
四会贞仙诞
贞山位于四会西南面,坐落贞山街道,是四会市的风景旅游区,隶属四会旅游局管辖。贞山风景旅游区面积14平方公里,南靠鼎湖区,西接高要市,北连广宁县,距广州68公里,离肇庆42公里,距四会市城区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贞山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处于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百物繁盛、百花吐艳。森林植被覆……
9.
悦城“龙母诞”庙会
悦城龙母诞庙会活动于广东省德庆县,源自德庆先民对远古西江水神龙母的原始崇拜,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主要活动时间集中在每年的龙母生辰诞(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八)和得道诞(农历八月初一至初八)。龙母诞期“贺诞”活动古已有之,历久不衰,至清代出现了官民并祭的历史格局。以前,每至诞期“官舸商艑,往来梭织……经过……
10.
德庆蝴蝶舞
原名舞蝴蝶,是德庆县马圩一带流传下来庆丰收祝升平的模具舞蹈。主要活动于春节。属双人舞。以竹蔑扎架糊纸彩绘制作成蝴蝶模具,通过各种程式与动作表现蝴蝶的生活情趣,以广东音乐为伴奏。……
走遍肇庆市
广东省民俗与文化
怀集县民俗与文化
德庆县民俗与文化
封开县民俗与文化
高要区民俗与文化
广宁县民俗与文化
四会民俗与文化
鼎湖区民俗与文化
端州区民俗与文化
全部肇庆市民俗文化
肇庆市地名网
全部肇庆市民俗文化>>>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