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省
>
肇庆市民俗文化
肇庆市民俗文化介绍
民间社火(高要春社)
高要古为百越之地,处“两广”地理要冲而成为西江流域重镇,亦为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高要围绕社稷崇拜的“春社”民间习俗遍布全境。现存高要5000个以上密集分布各村的“社坛”仍然同各乡村(街道)社区保持着…
悦城“龙母诞”庙会
悦城龙母诞庙会活动于广东省德庆县,源自德庆先民对远古西江水神龙母的原始崇拜,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主要活动时间集中在每年的龙母生辰诞(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八)和得道诞(农历八月初一至初八)。龙母诞期“贺诞…
四会古法造纸技艺
地处西江、北江交汇地带的四会市古法造纸技艺,主要集中于邓村镇。据县志和有关族谱记载,南宋时张、陈、程、申姓人家由中原辗转迁徙至邓村一带定居,带来了以竹造纸的技术。邓村四面环山,溪水长流,竹林处处,有丰…
端砚制作技艺
端砚的发源地在广东省肇庆市黄岗镇白石村、宾日村一带。白石、宾日两村相邻,八成村民无田可耕,世代靠采石制砚谋生,如今这一带依然是端砚制作的核心区域。端砚的原料端溪石产于肇庆市东郊羚羊峡斧柯山和北岭山一带…
粽子制作技艺(肇庆裹蒸制作技艺)
裹蒸是肇庆地区著名的传统特产,系历史久远的春节食物。早在汉代,西江两岸城乡居民已有春节包裹蒸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道光《肇庆府志》载:“端州本邑民俗,乡民每于年岁晚,粜新糯,磨新绿豆,猪肉为馅,以冬叶…
广宁玉雕
广宁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北,产自本县木格、清桂深山里的“广绿石”,被我国著名玉石鉴赏大师成大均在《五彩石》一书中称为制作印章、工艺品的中国五大佳石(即广绿石、昌化石、寿山石、林西石、青田石)之一,盛赞…
四会玉雕
四会是“中国玉器之乡”、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玉器专业加工和销售基地之一。四会民间玉雕工艺在四会市东城、大沙、地豆、迳口、下茆等镇(街道)传承了近100年的历史。目前,四会市建有玉器街、玉器城、玉器天光墟…
高要金利赛龙舟
金利镇的赛龙舟已有200年历史。现在金利镇100多条自然村,拥有龙舟超过110条。最初的龙舟只有9米长,后来演变为18.6米和24米,每艘龙舟均坐50人,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五,是赛龙舟的日子,其时河…
怀集贵儿戏
贵儿戏是怀集县本县剧种,起源于清朝末叶,由民间说唱而发展为多人的有故事情节的戏剧,是广东13个戏剧剧种之一。其曲为当地民间小调。乐器是打击乐的锣鼓和唢呐,每年春节期间为贵儿戏的活动期,最多时全县有40…
怀集舞壮狮
舞壮狮(壮狮舞)是随着壮族祖先从广西辗转连山小三江镇再传入下帅车主赛村的民间文化表现形式,壮狮也叫木牛舞。多在正月初一至二十演出,1998年此节目被省文化厅命名为首批“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舞壮狮)…
德庆蝴蝶舞
原名舞蝴蝶,是德庆县马圩一带流传下来庆丰收祝升平的模具舞蹈。主要活动于春节。属双人舞。以竹蔑扎架糊纸彩绘制作成蝴蝶模具,通过各种程式与动作表现蝴蝶的生活情趣,以广东音乐为伴奏。…
德庆雄鸡舞
德庆雄鸡舞活动于广东省德庆县武垄镇。汉族民间道具舞蹈,流行于德庆县各地,多在春节或喜庆日子中表演。源于德庆县武垄镇播荫管理区,明代初期已在当地广泛流传。相传明初,播荫村的祖辈原在路丽望(地名)居住,因…
怀集龙鱼舞
“龙鱼舞”,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7年)已在怀集县凤岗镇的龙凤村、怀城的富杨、下郭、柑洞、连麦沙边等地出现不断,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艺术。“龙鱼舞”演出时1人举龙珠,1人举龙,2人举金鱼,2人举…
封开五马巡城舞
《五马巡城舞》是广东封开县独具特色的优秀民间舞蹈。产生年代基本无文字可考,据访当地老艺人获知,宋朝末年,《五马巡城舞》就在封开县大洲镇的乡间流传,它是当地群众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五马巡城舞》表…
封开麒麟白马舞
《麒麟白马舞》是广东封开县独具特色的优秀民间舞蹈,她源出自唐代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的故事。根据它的表演形式和内容,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流传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麒麟白马舞》多集中在节日特别是春节期…
走遍肇庆市
广东省民俗与文化
怀集县民俗与文化
德庆县民俗与文化
封开县民俗与文化
高要区民俗与文化
广宁县民俗与文化
四会民俗与文化
鼎湖区民俗与文化
端州区民俗与文化
全部肇庆市民俗文化
肇庆市地名网
[第1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