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省
>
江门市民俗文化
江门市民俗文化介绍
礼乐龙舟
礼乐龙舟竞赛又称“出大标”或“出科”,是深受乡民爱好又广泛开展的民俗活动,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每年端午节前(农历四月尾)乡民从龙舟坞挖起龙舟,洗净淤泥,扎好龙根,每天下午扒到张围河,三只或两只进…
新会司前木版年画
木版年画是民间庆祝春节的一种传统民俗作品,多以写实与装饰、写人与写景相结合的简明而夸张的手法,表现欢乐、幸福和吉祥等题材。新会区司前镇雅山龙安村是继佛山后现存的第二个民间生产作坊地,在用纸、颜料、刻板…
新会葵艺
我国著名思想家梁启超的故乡——新会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建制至今有1800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新会盛产蒲葵,特产葵扇,素有“葵乡”美誉。新会葵艺历史久远,从东晋起,新会就已开始葵树种植和葵艺加工。经…
新会“蔡李佛”拳术
“蔡李佛拳”,岭南拳术一大流派,为广东新会崖西京梅人陈享于道光十六年(1836)始创。蔡李佛拳术体系庞大,有拳术39套,对拆类54套,器械类64套(其中棍术14套),桩类练习法18套(俗称18木人桩)…
鹤山古劳偏身詠春拳
詠春拳,康熙年间,广东籍女子严詠春拳初创,传至梁赞,达于化境,他承前启后,把詠春拳发扬光大,成为詠春拳一代宗师。梁赞在佛山开设“赞生堂”做医药生意,传授武艺,现活跃于佛山,广东各地,香港乃至世界各地的…
荷塘纱龙
荷塘镇位于江门市东北部西江主航道下游的江心岛。有常住人口4.3万多人,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近4万人。篁湾村是荷塘镇一条自然村,常住人口5800多人。荷塘纱龙就是起源于篁湾古老的民间艺术。相传,明代时由…
鹤山狮艺
鹤山狮艺分布在沙坪、古劳、龙口、雅瑶、桃源、鹤城、共和等地,还有享有狮艺之誉的新加坡以及东南亚各地。鹤山狮艺,由1852年出生于鹤山沙坪越圹大朗村的冯庚长所创。冯庚长自幼随其身为少林俗家弟子的父亲习武…
台山广东音乐
“八音”是指用“金、石、土、草、丝、木、匏、竹”等八类材料制造的乐器所奏的音乐的总称。山的八音班,又称锣鼓架,它用木制成一个轿形的音柜,中间放着掌板用的木鱼、沙鼓等敲击乐。作为广东音乐的前身,已有30…
台山民歌
台山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元代以来涌现了很多著名诗人、歌手和作品。唱法大体上是“问字取腔”或“按字取音”;演唱者灵活地按二句词为一段在原来基本曲调基础上,用不断重复、压缩变化、延长变化、加花等方法,使…
岭南古琴艺术
岭南古琴,至迟在汉代便逐渐发展起来,历代都出现不少有名的琴人,写作了不少琴学的典籍,创造和保藏了不少有名的古琴乐器和琴谱。早在南北朝时期,广东曲江人侯安都(518-562年),就有很高的琴艺造诣。南宋…
恩平民歌
广东恩平市城乡流传着一种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声调和谐、地方风味浓郁的传统音乐,这就是“恩平民歌”。“恩平民歌”还在美国、委内瑞拉、香港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的恩平人侨居地流传。恩平民歌曲种繁多,数百年…
崖门海战流传故事
730年前的1278年(宋祥兴元年、元至正十五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日,南宋末代少帝昺及杨太后,在太傅张世杰、丞相陆秀夫等一班文武1护卫下,率10万多军民,被元军追逼,最后退守新会崖山。1279年正月,元…
陈梦吉故事
陈梦吉,明代新会一个足智多谋的传奇式人物。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新会及其周边地区广为传颂,并经过民间的口耳相传而广泛流传于粤、港、澳地区以至国外。至今,仍有一些人(多为老人)会讲出他的一些故事来,以作消…
台山浮石飘色
浮石飘色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娱乐艺术,始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是迎合浮石民间节日活动而产生的,是台山民间艺术的一枝奇葩。每架飘色由两个八至十岁的儿童(俗称“色仔”)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
灯会(泮村灯会)
广东省开平市水口镇泮村乡有一个别具特色的民间习俗——泮村灯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泮村乡彩旗蔽日,炮竹声声。四十多个村庄,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全乡群众,簇拥着三米多高的大花灯,以罗伞开路,龙狮伴…
走遍江门市
广东省民俗与文化
台山民俗与文化
鹤山民俗与文化
开平民俗与文化
恩平民俗与文化
蓬江区民俗与文化
江海区民俗与文化
新会民俗与文化
全部江门市民俗文化
江门市地名网
搜索
[第1页]
返回电脑版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您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QQ:
2642104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3号
粤ICP备130019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