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省
>
茂名市民俗文化
茂名市民俗文化介绍第2页
高州山歌
汉族。源起明朝万历年间,遍及高州乡镇。用高州白话(俚语)传唱,七言四句韵文体,以“羽调”613三音组成调式,旋律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对研究山歌艺术的发展和民俗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艺人杜元龙、黄…
茂南山歌
汉族。茂南方言演唱的民歌。表现形式有独唱和对唱,内容有叙事和抒情,结构多为七言四句的“四句头”山歌体,旋律简单,浑厚、质朴。具有娱乐功能和审美功能,对民俗文化的研究作用。…
十八学士
汉族。“十八学士”原名《风云会》,源于唐代,本是唐代宫廷乐曲。唐太宗派李白和藩,朝中十八位学士以礼乐送行,后李白和藩胜利归来不愿在朝廷做官而返瀛州,十八学士又以礼乐送行,后人称为《十八学士》。化州长岐…
茂名十番锣鼓
汉族。又称锣鼓班,因10人演奏而得名。清朝光绪年间盛行于今茂名市茂南区。锣鼓班的乐器有鼓、锣、钹、喉管、弦乐等。演奏的曲牌有十三支、贺寿、太逆子、封相等。逢春节、元宵和庆典活动-演奏。具有娱乐的功能和…
信宜民歌
汉族。分白话和客家话两种。客家歌谣于清代随江西移民传入,流传于信宜东北部地区。信宜民歌一般是三、五、七言,内容有针砭时政、劝人为善等。有儿歌、牧歌、情歌、仪式歌、劝教歌、生活歌等。具有娱乐、教育的功能…
化州跳禾楼
跳禾楼起源于明末清初,流传于化州那务、播扬等地。主要分布在化州市那务镇和播扬镇内,中心是那务镇的那务村和高车村,播扬镇的潭灯村和江背村。平定、宝圩等镇也有活动。相传古代歌仙刘三妹云游此间,见虫多损害庄…
茂名年例
年例,是茂名地区的特色节日。据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茂名市志》又载:“‘年例’唯粤西鉴江、罗江两江流域的村落所独有,清代已十分流行…
化州跳花棚
跳花棚俗称“跳傩”,明朝末年随福建福州府蒲昌县珠机巷大井头村民迁居化州时传入。据考证,“傩”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祭祀仪式,以戴木制面具为特征,先有傩舞后有傩戏。经不断的改良及提炼,与当地习俗相结合,…
高州木偶戏
高州木偶戏,也称“傀戏”、“傀仔戏”,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戏曲艺术。高州木偶属杖头木偶,始于明朝万历年间,是在福建布袋木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几百年来,高州木偶戏广泛流传于高州的村村寨寨,高州市2…
走遍茂名市
广东省民俗与文化
高州民俗与文化
电白民俗与文化
信宜民俗与文化
茂南区民俗与文化
化州民俗与文化
全部茂名市民俗文化
茂名市地名网
[第1页]
[2]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