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北省
>
黄石市民俗文化
黄石市民俗文化介绍第4页
打草鞋
打草鞋是历代农民遗传下来的生活习俗手工技艺,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过去农民在农作时穿用,特别是雨天上山打柴时,穿草鞋就不打滑了。农家有一担草打的草鞋卖的钱可以买一担谷的说法。草鞋制作需要干稻草、草鞋耙,…
红秀油面
油面是黄石阳新县的知名美食,在鄂东南地区享有盛名,尤其在阳新一带流传甚广。在阳新县木港镇下彭村一带,是生活养家的必要手艺,逢年过节时走亲戚访友时,油面是最好的礼物;女子坐月子时这也是必备的“补品”,而…
送水
阳新各地往日过大春、小春、天花时,有“送水”习俗,亦称之送天花娘娘。小春过后,请道士,并请两个人,一个担火桶,一个端茅船。担火桶的人在送娘娘的头天的晚上到各家各户收煞。过小春的人家将一片烧红的瓦片丢到…
春湖鱼饭
相传清朝嘉庆年间,有位钦差大臣下江南巡察。路过韦源口镇时,被一阵奇特的香味吸引,遂下马寻找。他和侍从们沿途找了很久,也没有发现人家,后见到湖中的渔船上飘出阵阵烟雾,才发现香味正是从湖中传来。原来,捕鱼…
妇女系胸围的来历
相传古时候的妇女是没有系围胸的习俗的。这里有一个特别神奇的传说。古时候的妇女要比男人聪明得多,每一个家庭都是妇女当家,每一件事情都是女人说了算。有一天,罗颖骑着马从地边经过,见一农民正在地里锄草,就问…
茶铺鱼面
阳新县浮屠镇茶铺鱼面,是当地一种传统特色食品。早在明末时期(1606年)先祖柯大信由湋源口迁入(大唐铺)新来柯,劈山开荒,搭巢安居,看中了新来柯区位优势,东高有丘陵可以种粮,南低有湖泊可捕鱼摸虾。先祖…
郭氏祭祖
自清代乾隆年间以来,我县龙港大桥铺村郭氏就开始了年度宗祠当祭活动。名曰“祠堂当祭”的习俗。祭祀的主要对象是郭氏一世祖郭子仪暨列祖列宗,祭祀时间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三至十五,由十六祭承担。十六祭祀氛围内八祭…
伍家祠社戏
伍家祠,是阳新县王英镇国和一处伍氏的家祠。伍家祠传承的一脉之伍氏子孙念念不忘祖训,堪为人文精华。秋社则是既致祭,又唱戏,且是三天三夜。伍家祠社戏活动场景恢弘,形势壮观,影响广远。在伍氏族谱上记载东周时…
阳新纯谷酒酿制技艺
阳新纯谷酒酿制工艺历史久远,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历经几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阳新纯谷酒原材料主要是以稻谷酿制而成,制作工艺大致可以分六个步骤:一、浸谷。稻谷以冷水浸泡,浸泡时间以…
甘宁传说
三国时期,富池口北部江中的半壁山是重要的锁江战场,吴国大将甘宁曾统下雉、阳新两县而驻守富池口。甘宁勇武善战、爱国爱民深受富池百姓爱戴,战死后葬于富池镇。当地人民为祭拜、纪念甘宁将军,宋代就建有塑像建庙…
蔑编工艺
我国使用蔑编用具的历史可追溯到先秦时期。阳新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气候温湿,盛产毛竹、水竹等。唐宋时期,阳新人便大量使用竹床、竹席、竹椅、蒸笼、簸箕、竹篮等生活劳动用具。蔑编工艺源自民间蔑编技术,制作流程…
阳新草编工艺
草编,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手工艺品,是利用各种柔韧草本植物编成各种用品,如草帽、草席、提篮、果盘、草扇、草鞋、蒲团等。阳新草编主要原料为当地所产的稻草杆、麦草杆,经过简单加工编制物品。编织工艺方法极为丰…
阳新年粑
阳新年粑是阳新县的特产,具有千余年的历史,远近闻名。阳新的年粑分两种,一种是用大米制作的白粑,蒸熟后在粑中点红,代表丰收、喜庆和圣洁;一种是用高梁制作的红粑,代表日子兴旺发达,越过越红火。过春节时,当…
栗林赛龙舟
位于阳新中部南坦湖区的栗林村有赛龙舟的传统习俗,栗林赛龙舟习俗历经2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鲜明的节日民俗文化特色,其传承脉络清晰,蕴涵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价值。明末清初赵氏族人在南坦湖与赵家湖边围绕…
哦嗬戏
以沿富河为界划分为“南乡采茶戏”和“北乡采茶戏”两个大类。北乡采茶戏被称之为“哦嗬戏”,又叫“东路高腔”等。清代后期,阳新县境内流行采茶戏,富河南北共有戏班200余个。由于受传承和流变因素的影响,县境…
走遍黄石市
湖北省民俗与文化
阳新县民俗与文化
大冶市民俗与文化
下陆区民俗与文化
西塞山区民俗与文化
黄石港区民俗与文化
全部黄石市民俗文化
黄石市地名网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