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西省
>
临汾市
>
翼城县民俗文化
翼城县民俗文化介绍
翼城老虎上山
翼城老虎上山是在传统民间杂耍“虎舞”(俗称耍老虎)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传统体育项目。翼城县南梁镇下涧峡村表演的老虎上山形成于明末,兴盛于清朝和民国时期。据老艺人回忆,该村在清代曾有“老虎会”组织,会员50…
翼城西闫民歌
西闫民歌流行于山西省翼城县西闫镇,是一种诙谐风趣、通俗易懂、委婉动听、颇受群众喜爱的山区小调。据传,在西闫镇十河村一带,很早就流行唱酒曲。起先是讨媳妇闹洞房时,在洞房里唱的一种小调。闹洞房者让新媳妇喝…
翼城浑身板
翼城浑身板亦叫“花板子”,因表演者手持三片系在一起的檀板而得名。在乐队的伴奏下,表演者有节奏地用檀板击打手、肩、膝、大腿、脚背、脚心等,是一种优美的民间舞蹈,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乡村健美操”。浑身板主…
翼城孝义旱船
孝义旱船是翼城县王庄乡孝义村传统民间舞蹈表演形式,历史悠久,表演套路多,一般在正月十五闹社火时表演。据传,孝义村是翼城县跑旱船的发源地。老人们回忆,孝义旱船约形成于清初,光绪年间已负盛名,距今有二百多…
翼城堡子河蚌舞
河蚌舞亦称“逗河蚌”,是翼城县西闫镇堡子村一种群众性传统舞蹈,一般在正月十五闹社火时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经常参加一些庆典活动。河蚌舞起源于清嘉庆年间,距今有180多年的历史。表演时,演员装扮…
翼城滦池古会
翼城县南梁村每年农历三月初八要举行滦池古会,为纪念滦水之主乔泽神而设,会期五至十天。民国十八年(1929)《翼城县志·礼俗》载:“三月初八南梁滦池祀乔泽神,旧志载,俗传为栾共子忌辰,未知孰是。”栾共子…
李娘娘的传说
孝定李太后是明穆宗朱载垕之贵妃,明神宗朱翊钧之生母,《明史》中记载她出生于北京漷县,但山西翼城县民众却认为孝定李太后生于翼城兴贤坊(今西关宣庄),后徙漷县(今北京通县)。当地一直流传着许多关于李娘娘的…
火叉
耍“火叉”是流行于翼城县晓史村的一项民间社火表演形式,具体形成年代无考。据艺人们口传,清末山东一曹姓人落户晓史村,靠给人打短工为生。此人精通武术,将耍火叉融入当地“符册十社三月十二搬神庙会”,之后每逢…
翼城目连戏
目连戏是以佛教故事“目莲僧救母”为题材,保存于各地民俗活动中的古老剧种,被誉为“戏祖”。翼城目连戏俗称耍目连鬼戏,流传于翼城县隆化镇南捍村。据当地艺人口述,明末,翼城南捍村苏姓富商从南京经商,将此剧带…
王庄转身鼓
王庄转身鼓由四人转着圈打,配器有梆子、呆锣、小钹等,古时用于祭祀和社火活动,后来经加工,既可在广场表演,也可在舞台表演,成为重大节日和各种庆典必不可少的表演节目。翼城当地有“弃里大锣鼓、官庄跷、王庄转…
凤头鞋制作技艺
凤头鞋,鞋头以凤纹为饰,故名,亦称“凤翘”。相传,明万历皇帝的生母,祖籍系山西翼城,在世期间,经常怀念家祖,多次回乡省亲。万历皇帝为生母思乡情绪所感动,钦赐翼城姑娘在出嫁时可与宫内公主享受同等待遇:坐…
翼城秧歌
翼城秧歌也称干板秧歌,起源于明清时期的社火小调,后经历地摊子表演唱,又移植了梆子戏中的一些袍带戏,逐渐成型。清末民初,翼城秧歌戏较为盛兴,当时全县30多个村庄有秧歌戏班,大部分戏班在50人以上,较出名…
翼城琴书
翼城琴书因说唱时主要伴奏乐器为扬琴,故名“琴书”。翼城琴书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曲艺。相传起源于元代末年,流行于以山西翼城为中心的河南、陕西、山西三省交界地区。唱腔分为以小钹击节的“钹儿腔”和以八角鼓击…
翼城花鼓
山西省翼城县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南部,自古为西通陕甘、东达豫赵的咽喉要地。翼城花鼓源远流长,翼城杨家祠堂牌匾上写道:“唐太宗坐定长安城,黎民百姓喜在心,年年有个元宵节呀,国邦定,民心顺,国泰民安喜迎春,花…
走遍翼城县
临汾市民俗与文化
翼城县民俗文化
洪洞民俗文化
曲沃县民俗文化
尧都区民俗文化
侯马民俗文化
汾西县民俗文化
霍州民俗文化
乡宁县民俗文化
隰县民俗文化
蒲县民俗文化
浮山县民俗文化
永和民俗文化
襄汾民俗文化
安泽县民俗文化
吉县民俗文化
大宁县民俗文化
古县民俗文化
全部翼城县民俗文化
翼城县地名网
[第1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