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灵寿县民俗文化
灵寿县民俗文化介绍
灵寿抬阁
慈峪是灵寿第一大村,是灵寿县中部地区经济、文化中心。慈峪抬阁是慈峪村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正月十五灯会”习俗中一个重要节目,是慈峪上千年灯会传承下来的一种独特形式,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观赏性极高的一种造…
灵寿跑竹马
灵寿白马岗村的跑竹马创立于清朝末年,是流传于当地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距均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代代相传,延续至今。跑竹马的道具原料为竹篾子和糊窗户用的韧性很强的毛头纸,工艺精湛,栩栩如生。竹马表演套路…
灵寿武凡同高跷马
武凡同高跷马是一种脚踩高跷,身系竹马、跷、马结合的民间舞蹈。发源并流传于灵寿县武凡同村。武凡同高跷马有着悠久的历史,表演形式独特,影响力大。武凡同高跷马产生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由尹老美(生于1…
南托雷氏武术
河北省灵寿县南托雷氏武术和明太祖朱元璋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相传朱元璋在多年的战斗中,总结创编出大宏拳、小宏拳、连环刀、鸾刀等武术套路。皇后马秀英也编创出双凤刀法。这些武术套路作为传家之宝,传给子孙。明…
灵寿七夕节
寨头乡位于灵寿县西北部山区,距石家庄市96公里。在风景秀丽的寨头乡织女山下,分布着三个村庄,牛郎庄(亦称牛庄)、织女庄(亦称女庄)、七女沟(亦称七油沟)。由石家庄驱车经正南路过陈庄镇有一座牛庄大桥,桥…
北纪城秧歌戏
北纪城秧歌,是一种集做、念、唱、打于一体的民间戏曲剧种,发源并流传于灵寿县北纪城村,号称西调秧歌。北纪城秧歌的起源已无从考究,只知道最早唱秧歌的人是闫增兰的曾祖父闫福贵、闫福德兄弟二人。清咸丰年间,兄…
灵寿青铜器制作工艺
青廉村最早铸青铜器皿的是王三妮的老爷爷王老宗,王老宗跟何人学艺不详。王三妮的爷爷王拴柱15岁时跟父亲挑担走街串巷生火打铸铜壶、铜盘、铜勺、铜鞋扒子、铜烟锅、铜铺手、铜蜡台之类器物,20余岁就掌握了老爷…
陈庄镇庙会
陈庄镇庙会陈庄是灵寿县山区重镇。它西依太行山脉,东临华北平原,距灵寿、行唐、阜平、五台、平山县城各五十公里。周围山场广阔,物产丰富,自明朝中叶初具规模,至清朝发展成为冀西区重镇,商业区发达,成为山货集…
慈峪镇庙会
慈峪镇庙会慈裕在战国时期即已成镇,有“燕南雄镇”之称,是灵寿县中部丘陵地区的商业中心,除逢五排十为集日外,一年中有五个庙会,即三月十五的火神庙会,五月端五岳五月庙会,七月十五的鬼节庙会,九月十五日的0…
灵寿城隍庙会
城隍庙会农历十月十八,地点城内,旧时人死归天,家人都到城隍庙烧纸报到(乡村中则到村外五道庙烧纸,由五道爷转报),因之城隍庙为一县之大庙。灵寿县城隍庙建在县城内十家街东路北。前戏楼,后寝宫,正殿居中,廊…
灵王庙会
灵王庙会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开始为县城大东关的庙会,现成为县城春季最热闹、繁华的庙会。此庙会因大爷庙而起。东关长街文兴桥东北建有明灵王庙,明朝天顺中敕建,庙额称“灵寿候祠”,俗称大爷庙,庙祀汉将邳彤。邳…
成官庙会
成官庙会农历二月初一,为纪念清灵寿知县成肇麟而设。成肇麟(1846-1901年),江苏宝应人,同汉癸酉举人。先任教谕,为官清廉,政绩显著,屡有升迁,曾任知州、知府。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任灵寿…
走遍灵寿县
石家庄市民俗与文化
井陉县民俗文化
栾城县民俗文化
平山县民俗文化
灵寿县民俗文化
正定县民俗文化
赵县民俗文化
赞皇民俗文化
行唐民俗文化
藁城民俗文化
晋州市民俗文化
辛集市民俗文化
鹿泉民俗文化
高邑县民俗文化
深泽县民俗文化
新乐市民俗文化
元氏民俗文化
桥西区民俗文化
无极县民俗文化
长安区民俗文化
桥东区民俗文化
新华区民俗文化
裕华区民俗文化
井陉矿区民俗文化
全部灵寿县民俗文化
灵寿县地名网
[第1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