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西省
>
临汾市民俗文化
临汾市民俗文化介绍第3页
吉县唢呐
吉县壶口唢呐是以当地民俗活动为载体的民间吹打乐,是晋南地区吹打乐的典型代表。主要流布于吉县及其周边地区,常用于各种庆典礼仪活动。根据明史记载,明嘉靖年间,朝廷重臣石宝遭贬来到吉县,便开始从事吹打乐表演…
侯马台神花鼓
侯马台神村一带有新媳妇到菩萨庙求子的习俗,台神花鼓便是为送子娘娘献上的歌舞,又因鼓谱在台神村发现而命名。台神花鼓由6人表演,分滚鼓、包头、顽童,后随伴奏、伴唱数人,表演者扮相花俏,头饰钗环,红绿衣着,…
庆唐神鼓
庆唐神鼓也称“浮山架子鼓”,主要流行于浮山一带。据《浮山县志》记载:“天圣宫在县南三十五里羊角山之麓,唐武德二年建祠(庆唐观),天圣五年,诏改观为天圣宫……”,庆唐神鼓正是在天圣宫道乐基础上演变而成的…
一针消肿疗法
刺血疗法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放血祛除邪气而达到和调气血、平衡阴阳和恢复正气为目的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适用于“病在血络”的各类疾病。“一针消肿”是一种祖传针刺疗法,主要针对患者碰伤、摔伤、撞伤、…
吉祥王氏烧伤
曲沃县曲村镇吉祥村的王氏烧伤膏药为祖传统秘方,纯中药制剂,有100余年的历史,创研人系王氏先祖王天豪。王天豪年轻时略懂医术,在治疗夫人腿部烫伤期间,将几个烧伤偏方拼凑到一起,药剂份量稍有增减,无意间研…
火星圣母祭祀习俗
火星庙位于霍州旧城北大街,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据碑文记载,明代早期,霍州城东李泉庄打麦场失火,本村一荀姓女子扑入火海,奋力救出几名被困儿童,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生命。霍州知州崔明,深赞其舍身救…
霍州用水习俗
山西是华北地区的缺水省份,在长期干旱少雨人畜饮水困难的压力下,地处霍州陶唐峪乡和洪洞一带的村社组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民间水利管理机制和模式——不灌而治水利习俗。不灌而治水利习俗涉及两…
华佗庙会
华佗神医庙会又称华佗医圣庙会,以祭神灵,求祛病痛之方,求知事之知,求吉祥平安之术为主要内容。华佗庙位于曲沃县城东北20公里处的方城村,距今约有五百余年的历史,至今香火从未间断,清康熙中后期尤为繁盛,每…
蒲县朝山会
蒲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吕梁山南端,县域东岳庙坐落在城东南柏山顶端,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行宫。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东岳大帝诞辰之日,当地要举行各种朝山祭祀活动,周边县、市亦有参与,其中,最著名者称“四…
翼城滦池古会
翼城县南梁村每年农历三月初八要举行滦池古会,为纪念滦水之主乔泽神而设,会期五至十天。民国十八年(1929)《翼城县志·礼俗》载:“三月初八南梁滦池祀乔泽神,旧志载,俗传为栾共子忌辰,未知孰是。”栾共子…
汾西添仓节
添仓节,又称“天仓节”或“填仓节”,是汉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约起源于西周至春秋时期,它的相关习俗集中反映了汉民族农耕区域民众的原始信仰和自然崇拜,以及人们的民俗心理和思想情感。汾西添仓节民俗活动从活动…
四牌楼传统古会
曲沃县四牌楼传统古会俗称财神会,每年七月二十举行,会期十天。古会始于清朝末年,原为商界的敬财神会,初时三五年一次,民国后定为每年一次。会期,正大街自南而北搭天棚,并搭5座神楼,5个影戏舞台。白昼演木偶…
娘娘庙会
曲沃县封王堡古赵庄娘娘庙会是神诞日祭祀活动的产物,基本形式有传统拜祭、民俗表演、烧香许愿、还愿等。古赵庄位于曲沃县城西北20公里处,现与封王堡合并为一村。相传此地为春秋时赵文子(即赵武、赵孟、赵氏孤儿…
五龙洞祭祀习俗
五龙洞圣母祠位于蒲县城北20公里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建筑,四合院式,正殿为石灰溶洞,内有五龙圣母等塑像5尊。西侧有一洞,深不可测,民间传言可通陕西,为历代祈雨之地。传说龙王专司雨职,掌管兴云降雨…
临汾尧的传说
临汾,古称平阳,因其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作为帝尧之都,其文化底蕴深厚,十多万年前,“丁村人”就在此繁衍生息,5000年前,帝尧便开启了华夏文明之门,尧王访贤、让位于舜的传说就发生在本地。…
走遍临汾市
山西省民俗与文化
翼城县民俗与文化
洪洞民俗与文化
曲沃县民俗与文化
尧都区民俗与文化
侯马民俗与文化
汾西县民俗与文化
霍州民俗与文化
乡宁县民俗与文化
隰县民俗与文化
蒲县民俗与文化
浮山县民俗与文化
永和民俗与文化
襄汾民俗与文化
安泽县民俗与文化
吉县民俗与文化
大宁县民俗与文化
古县民俗与文化
全部临汾市民俗文化
临汾市地名网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