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沧县民俗文化
沧县十大民俗文化
1.
沧县狮子舞
沧县的狮子舞素以火爆、热烈、凶顽、技多、逼真、英姿而著称。狮子头以纸浆粘制而成。有的狮子头下巴可活动,舞狮人在狮头内控制能完成张口咬球、打哈欠等动作;有的狮子用铁片制成眼皮,能完成睁、闭眼动作。无论何种类型,狮子头都是锯齿獠牙,两目圆瞪,血盆大口,鲜红长舌头耷拉口外,一副凶猛之相。狮身用麻编制,将麻……
2.
沧州木板大鼓
沧州木板大鼓自产生至今流传了几百年,2006年“沧州木板大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代表名录。在首届“巴黎中国曲艺节”上,由沧县木板大鼓老艺人王振义、刘凤鸣表演的《贾宝玉夜探潇湘馆》获得了最高奖“卢浮”金奖。沧州木板大鼓多次走出国门参加华人艺术节。在沧县礼堂年年举办免费供人欣赏的“古韵书……
3.
沧州武术
沧州市地处河北东南部,东临渤海,南接齐鲁,北倚京津,号称京津南大门,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之处、人犯流放之所,人们习练攻防格斗之术以求生存,因此武术盛行。据统计,沧州在明清时期出过武进士、武举人1937名,乾隆年间已成为华北一带的武术重镇。1992年,沧州被正式命名为全国首批“武术之乡”。沧……
4.
运河船工号子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队近日在位于京杭大运河畔的沧州市沧县捷地乡,发现了7名大运河船工号子的传承人,并对号子进行了抢救性记录和整理。这是河北省第一次发现并记录大运河船工号子。据参与普查的河北省沧县文化馆馆长王建国介绍,沧县捷地乡是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北通天津,南接山东,为运河上的咽喉。……
5.
沧州通臂拳
通臂拳,亦称通臂二十四势。它不同于白猿通背、猿猴通臂、螳螂通背和二郎通臂。通臂拳又称独流通臂,因它源于独流,故有此称。又称沧州通臂,因1916年沧州郭长生将此拳引进沧州,此拳在国内外影响颇大,故“沧州通臂”很驰名。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拳种和拳法》书中说:“沧州通臂拳讲究激步勾子、纵步斩,其代表……
6.
弹腿
弹腿是中国传统武术门派之一,在演练时讲究低盘下势,对肩、腰、胯等部位的支撑力和运动力要求很高,尤其是要求下盘需稳健有力,因此,非常注重桩功的练习。其桩法有单鞭桩、担山桩、三合桩、伏龙桩、伏虎桩、混元桩、对门桩、双掖桩、四平桩、七星桩等十余种,以定架稳势、调练气息、培养内功、修练真气为主。弹腿是一种以……
7.
沧县哈哈腔
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属地:沧县类别:传统戏剧哈哈腔又名柳子调,艺人称之为合合腔。它是由冀东南、鲁西北一带所流行的民间弦索小曲衍变而成,产生年代有待考证。据《沧县志》记载和20世纪80年代沧县文化普查结果证实,明代哈哈腔流入沧县,清朝时沧县戏曲走向兴盛,哈哈腔和梆子腔形成鼎立之势,班社急增,技……
8.
沧县镂空木雕雕刻技艺
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属地:沧县类别:传统技艺镂空木雕又称透雕和空雕,是在木雕的基础上经过多少代木雕艺人的想象和创造发展而来,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沧县镂空木雕技艺明清时期空前发展。当时雕刻家具、寺庙建筑很盛行,雕刻艺人应运而生,《中国工艺美术史》记载:“明清时期,民间木刻的佛龛、窗格、屏风等在山……
9.
落子
落子是河北省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它流传于沧州地区,尤以沧县、南皮县为盛,据查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冬季农闲时排练,正月十五前后演出,以示人们辞旧迎新,庆祝丰收的喜悦心情。落子系秧歌类型的民间舞蹈,内容多是表现男女爱情和人民生活的。唐山落子发展成为现在的评剧。落子,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地方戏,……
走遍沧县
沧州市民俗与文化
吴桥县民俗文化
黄骅民俗文化
任丘民俗文化
青县民俗文化
沧县民俗文化
肃宁县民俗文化
河间民俗文化
泊头民俗文化
南皮县民俗文化
运河区民俗文化
海兴县民俗文化
盐山县民俗文化
新华区民俗文化
献县民俗文化
孟村回族自治县民俗文化
东光县民俗文化
全部沧县民俗文化
沧县地名网
全部沧县民俗文化>>>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