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徐州市民俗文化
徐州市民俗文化介绍
铜山北派少林拳
铜山北派少林拳历史悠久,起源于清朝,乾隆25年(1761),河北沧州徐太清带艺皈依河南嵩山少林寺,师从寺僧痛禅上人,精修少林拳7年。他为人正直,匡扶正义,为民除害,打死了沧州恶霸“罗阎王”,为避难全家…
邳州喜床画
喜床画顾名思义,就是画在喜床上的吉祥画。在邳州当地一些乡镇,早年时候,年轻人结婚,打制一张上好的喜床,是上辈老人给子女准备婚嫁用品时的必备流程之一。为了突出喜床的“喜”气,往往还要请画师在喜床的面子板…
薛桥草编
薛桥村素有“苏北第一编织村”之称。薛桥村地处铜山区(原九里区)的西北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适宜薛桥草编的原材料——高粱秸的生长,能生长出红、黄、白、奶白等颜色的高粱秸。薛桥草编工艺在清朝中期很…
徐州饣它汤工艺
“饣它(音sha)汤”原名“雉羹”,是由彭铿创制,距今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原始社会末期,彭铿因用雉鸡、稷米创制成雉羹(野鸡汤)治好了尧帝的病,被封到大彭国,是大彭氏国的始祖,更主要的是他的“雉羹之…
丁兰刻木传说
传说在汉朝河内地方,有一个人叫丁兰。传说他有感于“羔羊跪乳”和“乌鸦反哺”的情形,对自己未能趁父母健在时尽孝而痛悔不已,越发思念已故的父母。于是,他就用木头雕刻出父母的形像,供在家中堂上敬奉,俨然如对…
周七猴子传说
周七猴子传说周七猴原名周嘉衸,子佐生,康熙辛酉(公元1681年)科举人,草桥镇纪集村董庄人,排行老七,自幼聪慧过人,乡人戏称“七猴”。周七猴既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又爱打抱不平,加之个性机敏幽默,利用自己…
新沂草桥柳编
草桥柳编是一项传统手工技艺,利用柳条柔软易弯粗细匀称,色泽文雅的特点,编织成各种朴实自然、造型美观、轻便耐用的实用工艺品。草桥柳编技艺复杂,作品的形状不同,编织手法也不同。经过艺人独具匠心的设计,柳编…
新沂剪纸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剪纸在新沂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沂剪纸以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桂英…
新沂簑衣
新沂蓑衣制作为传统民间手工编织技艺,其历史可追查至清咸丰年间,是使用当地盛产的官草编制而成,制作过程中,每个环节全为手工操作,不仅耗时较长,且需要娴熟的编织技巧。新沂传统成品蓑衣一般重4斤左右,状如披…
邳州工艺葫芦
邳州工艺葫芦为邳州传统美术之一,艺人需有较好的绘画功底,以电烫烙烤色为墨,以铁烙笔为笔,以葫芦作纸,绘画出各式各样体裁的画面作品,用于家庭装饰和人们佩戴欣赏。根据葫芦型体和大小构设图纹内容,先用画针画…
新沂锣鼓
新沂锣鼓是新沂地区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历史悠久,分布较广,各地的流传时间不同,但都是源于清代。新沂锣鼓由小板鼓、大鼓、大锣、小云锣、小锣、大铙、小铙七种乐器组成,是一种民间打击乐器的合奏形式,由于它节…
邳州大鼓
邳州大鼓,江苏省省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曲艺项目。邳州大鼓,外称淮海大鼓,用邳州方言演唱。邳州大鼓项目于201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非遗保护项目名录。…
配制酒制作技艺(窑湾绿豆烧)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时任太医院判的李时珍将“御酒”配方修改,制成了保健酒。因酒色微绿,被称为“绿酒”。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第四次南巡,来到窑湾,因酒色绿莹,如同绿豆茶,遂赐名窑湾…
丰县棉纺织技艺
丰县民间纺织技艺历史悠久,西汉时期,北至临淄、南及广陵一带盛产丝绸,丰县居其中。张骞出使西域,凿通了“丝绸之路”,丰县隶属豫州,中原丝绸传入西域,致中原丝绸闻名于世。刘邦从一个平庸的布衣而成为大圣皇帝…
徐州花轿婚俗
徐州花轿婚俗,徐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徐州地区是汉文化的发源地,“亲迎图”在汉画像石中已经有形象的描绘。由于儒家思想影响,徐州对婚礼十分重视,形成三书六礼的习俗,徐州自…
走遍徐州市
江苏省民俗与文化
邳州市民俗与文化
新沂市民俗与文化
丰县民俗与文化
铜山区民俗与文化
睢宁县民俗与文化
沛县民俗与文化
贾汪区民俗与文化
泉山区民俗与文化
云龙区民俗与文化
鼓楼区民俗与文化
全部徐州市民俗文化
徐州市地名网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