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民俗文化
连云港市十大民俗文化
1.
海州五大宫调
海州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的古称。海州五大宫调是指流布在连云港市及周边地区的以【软平】、【叠落】、【鹂调】、【南调】、【波扬】等为基本腔调的一种用曲牌连缀体来演唱的艺术形式。海州民众演唱小曲的习俗由来已久。明代嘉靖、隆庆以后,海州五大宫调逐步形成并走向成熟,随盐业河运广为流传。由于地处苏、鲁接壤处,海州成……
2.
淮海戏
淮海戏是江苏省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连云港市、淮安市、宿迁市及徐州市、盐城市部分县区。淮海戏的形成,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相传清代乾隆年间,海州(今连云港市)一带流行由秧歌号子发展而来的[太平歌]和猎户所唱的[猎户腔],有邱、葛、杨(一说张)三人将其加工润色为[怡心调]和[拉魂腔],并以此来演唱……
3.
淮盐制作技艺
晒盐技艺(淮盐制作技艺),江苏省连云港市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淮盐制作技艺的传承发展,经历了从海水煮盐到天日晒盐两个漫长的过程。海水煮盐的历史差不多延续了三千多年。明朝末年,淮北海盐生产开始逐步向海水滩晒制盐技术过渡。淮盐生产,起源于春秋,发展于汉唐,振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已有400……
4.
形意拳
形意拳是中国三大内家拳(形意、太极、八卦)之一,位列中国四大名拳。为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所创,完善于元明,流行于河北、河南、山西等地。二十世纪初,灌云大伊山人马继福在河北拜名拳师李存义为师学习形意拳,并将其带回灌云。灌云地区古属海州,现属连云港市,形意拳由河北传入灌云县至今有一百多年,已有了第五代传人。……
5.
新安镇元宵灯节
新安镇元宵灯节,连云港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灌南县新安镇元霄灯节历史源远流长,在明代就有这种习惯,规模大,观赏、娱乐性强,每逢元霄节,县四面八方百姓观灯最好去处。新安镇元霄灯节据老人回忆,每元霄节为八佛庵响过三声炮后,全镇八牌灯火便依次游龙般环城而行,走在前面的锣鼓蓬,……
6.
曹氏中药热敷接骨疗法
曹氏中药热敷接骨,是利用中医手法将错位的骨折(X确诊)及时、稳妥、准确、轻巧的复位,整复后用小夹板外固定,以数味秘传中草药碾碎成粉后拌入细沙装入布袋,然后放入钢锅内加热蒸馏,放置于伤员患处(不烫伤皮肤),医治跌打损伤骨折、骨质增生、关节炎(风湿、风寒、类风湿)关节炎有奇效。曹氏中药沙袋原料的炮制要经……
7.
淮北盐民习俗
淮北盐场是我国四大海盐场之一,地跨连云港市和盐城市下辖的赣榆、连云、灌云、响水、滨海、射阳六县区,延绵数百公里,滩涂面积约400万亩,生活着数十万盐民,形成了独特的民间风俗习惯。江苏海盐生产历史悠久,是我国海盐的主产区之一,有“两淮盐、天下咸”之称誉。《史记·货殖列传》:“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有海……
8.
东海舞狮
狮舞,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舞蹈类项目。东海县舞狮是一种民间自发兴起的民俗舞蹈活动。主要表演形式有:把门、打滚、攀高、跳跃、挖球等各种动作,加上鼓手助阵有一种北方雄狮威风,自1860年即活动于东海县桃林镇一带等地。1860年太平年军经过桃林时接见太平军首领的马氏族人即为舞……
9.
赣榆京剧
京剧,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赣榆自秦代建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赣榆京剧,历史悠久。早在北京徽班由徽调皮黄向京剧皮黄转变之期,京剧即南下江苏最早传入赣榆。“同治十一年(1872年),赣榆籍江西总兵王德胜返乡创办皮黄科班庆盛班,是江苏最早的京剧科班。“《江……
10.
飞白书法
飞白书法,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美术类项目。飞白书法,是一种特殊风格的书法,始于东汉,盛行唐朝,宋后能传承者寥寥至晚,更频临佚失。七十年代末,现东海县文化馆馆长葛芍麟遇见民间艺人售象形花体字,并观摩其临场笔会,他细细品来,心中顿悟其就是佚亡的“飞白书”,自此,有一定书- ……
走遍连云港市
江苏省民俗与文化
赣榆区民俗与文化
海州区民俗与文化
连云区民俗与文化
东海县民俗与文化
灌南县民俗与文化
灌云县民俗与文化
全部连云港市民俗文化
连云港市地名网
全部连云港市民俗文化>>>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