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淮安市民俗文化
淮安市民俗文化介绍第2页
博里刺绣
博里刺绣,淮安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历史沿革与分布情况刺绣,古称“黹…
淮安糖画
糖画,淮安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糖画,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
莲湘(仇集打钱杆)
莲湘(仇集打钱杆),淮安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扩展项目。盱眙县仇集位于县城西南,属丘陵山区,西、南两面与安徽来安,嘉山两县接壤。仇集钱杆从明代初年从安徽明光,五河流入。一直…
杨家荡高跷
杨家荡高跷,淮安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杨家荡高跷,是淮安市淮阴区西宋…
淮阴打硪号子
打硪号子,淮安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打硪号子,是淮阴区高家堰一带历代先民为了兴修水利、筑堤打坝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明嘉靖年间,黄淮并涨,大水齐发,泥沙…
桂五十三番锣鼓
桂五十三番锣鼓,淮安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桂五是盱眙山区重镇,因革命烈士李桂五命名。相传桂五的十三番锣鼓是南宋抗金女英雄梁红玉击鼓抗金的鼓谱传承而来,系纯粹的打击乐表…
淮阴运河船工号子
淮阴运河船工号子,淮安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历史沿革与分布情况淮阴运河船工号子是淮安地区船工、纤夫们在行船中为配合航运、船务等劳动过程,提高劳动效率而自然创作的民歌体…
赶牛号子
赶牛号子,淮安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赶牛号子在金湖被俗称为“打嘞嘞”,是伴随着用牛耕作的劳动而产生的民间音乐。起源虽无史料典籍可查,但宋代诗人梅尧臣就曾写有“破领耕不…
盱眙民间古乐
盱眙民间古乐,淮安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盱眙民间古乐源远流长,秦朝末年,刘邦、项羽拥立楚怀王在盱眙迁都,国号大梁。当时这里楚乐盛行。到了隋朝,隋炀帝下扬州观琼花在盱眙…
唢呐艺术
唢呐艺术,淮安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唢呐艺术是一种传统的民间音乐形式。其基本乐器唢呐,俗称“喇叭”,是一种在我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可以分不同的种…
兴隆秧歌
兴隆秧歌,淮安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历史沿革与分布情况兴隆秧歌,是流传在盱眙的兴隆、管镇、鲍集、铁佛等地区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它是当地民众在插秧及薅秧等进行秧田田间管…
戚天官的传说
戚天官的传说,淮安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戚天官的传说讲述的是明朝泗州招贤里(今盱眙鲍集镇)进士戚天官戚杰(1545—1576)巧改圣旨救灾民的故事,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
汪孟棠与铁心夫人
汪孟棠与铁心夫人,淮安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历史沿革与分布汪孟棠,即汪云任(1784-1850),字孟棠,号茧园,盱眙人。嘉庆12年举人,嘉庆二十二年中进士,历任广东…
东阳传说
东阳传说,淮安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东阳传说是以发生在古东阳镇(今盱眙县马坝镇及周边地区)及周边地区的众多民间传说的集合。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贯穿南…
盱眙龙虾民俗文化节
历史沿革及分布地区盱眙龙虾民俗文化节据说起源于清早期。龙虾,因其形似龙,其状像虾,获名龙虾。传说康熙十九年,水漫泗州,大灾之后,饥民们食尽各类水族和树皮、草根。最后唯剩龙虾,遍地爬行。欲食之,又怕触犯…
走遍淮安市
江苏省民俗与文化
洪泽区民俗与文化
盱眙县民俗与文化
淮安区民俗与文化
淮阴区民俗与文化
清江浦区民俗与文化
金湖县民俗与文化
涟水县民俗与文化
全部淮安市民俗文化
淮安市地名网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