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民俗文化
常州市民俗文化介绍第10页
上阮花鼓戏
上阮隶属于金坛市薛埠镇,与溧阳后周、竹箦等镇交界。清同治年间始,至民国初期,相继有多批数百名来自河南罗山县、光山县的移民迁徙、繁衍于上阮一带。由此带来了河南地区民众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其最鲜明的标志…
常州版苏东坡传说
常州是苏东坡的“第二故乡”。而常州人对苏东坡的挚诚亦是世间所少有的。在他处于危境和失意之时。朝中各式人等对他都避如蛇蝎,而常州和常州人,始终对他敞开温暖的胸怀。宋元符三年(1100)苏东坡被贬至海南儋…
常州版乾隆传说
传说属于我国民间口头叙事文学范畴。传说在故事情节方面具有浓郁的传奇性。而民间传说的流传往往带有鲜明的地域性。一些影响深远的民间传说常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相结合,乾隆在常州的传说就属于这种典型的产物。中国历…
常州版朱元璋传说
常州为吴地,处于苏南板块的中心地带。明清时期,为江苏巡抚管辖之地。朱元璋当政以后,发现自己的老家凤阳,在兵革之后,形成人烟稀少的境地,许多人出外乞讨,将田地荒芜。洪武三年(1307),朱元璋下圣旨,责…
圩墩村传说
圩墩遗址位于常州市戚墅堰区大运河南侧的圩墩村、市四中、梅港小学及附近一带,在这周边流传着有关于圩墩村的一系列神奇的传说故事。其流布区域主要以圩墩村为中心,辐射至周边雕庄、潞城、横山桥等乡镇,流行于常武…
掮轮车
据历史文献记载,掮轮车产生于隋朝,是为纪念常州人陈杲仁而设立的。陈杲仁,公元583年,为隋太仆丞元祐的部将时,参与了平定浙东义军。后来,其又助吴兴郡守沈法兴,攻打江南十余郡,逐渐成为江南最大的地方势力…
遥观鹞灯
常州市武进遥观镇的鹞灯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元末明初形成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武进阳湖合志·卷四》记载,每年正月初至清明节期间,在遥观周围农村都有放飞鹞子和鹞灯的民间习俗。据考,鹞灯的始创由元末明…
常州潞城猴拳
猴拳是中国传统武术象形拳的一种。据考,常州潞城猴拳产生于清咸丰年间,已有150多年历史。旧时,潞城猴拳曾广泛盛行于以常武地区为中心,周边包括金坛、溧阳、宜兴、江阴等苏南一带城乡,潞城也由此赢得了“拳术…
常州酒酿元宵制作技艺
关于酒酿的记录,元代张昱在《湖上漫兴》诗中云:“尊中酒酿湖波绿,席上人歌凤语清。”明代徐弘祖在《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有卖浆者,连糟而啜之,即余地之酒酿也。”由此可见,在我国,食用酒酿的历史不短。常州酒…
跳五猖
溧阳社渚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与安徽省的郎溪、广德及本省的高淳接壤。古时,属“三不管”地区。受战乱、饥荒、水患等多重因素所迫,北方一批批灾民、难民常常举家流离迁徙而来,久而久之,这特殊的地理区位条件和生态…
调犟牛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农耕生产活动中,牛是人类劳作的主要工具,也是不可缺少的朋友,农民在与牛长期相依为命的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为了表达这种感情,杨桥人于明朝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在永福庵塑了“…
常州雕庄鸟笼制作技艺
据地方史料和多位艺人确证,常州雕庄鸟笼制作技艺、工艺形成于清同治年间,且历经140多年的历史,世代延续,迄今已传至第五代。古时常州东郊一带竹林成片,具有丰富的竹资源。及至清末民初,常州雕庄及周边地区逐…
史式八卦掌
八卦掌,又称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是一种以掌法变化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由于其运动时纵横交错,分为四正四隅八个方位,与“周易”八卦图中的卦相相似,故名八卦掌。史式八卦掌出于宋代道士邱处机首创的道家修…
金坛面塑
金坛面塑在清代即已流行,民间俗称为“面花”、“礼馍”、“花糕”、“面人”等。它以糯米干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后,用手和简单制作工具,塑造成各种活灵活现的形象,既是观赏物,又可作玩具,过去还因其以“油面…
常州网油卷制作技艺
常州网油卷制作技艺创制于清末,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提起网油卷,常州民间有一个传说:北宋神宗年间大文豪苏东坡一天在食米团时,忽发奇想:“若内藏以豆泥,外裹以‘雪衣’,如糕团之炮制,改蒸煮之方为炸熘之…
走遍常州市
江苏省民俗与文化
天宁区民俗与文化
溧阳市民俗与文化
武进区民俗与文化
金坛区民俗与文化
钟楼区民俗与文化
新北区民俗与文化
全部常州市民俗文化
常州市地名网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