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浙江省
>
嘉兴市民俗文化
嘉兴市民俗文化介绍第2页
做社
做社就是祭祀土地神、祈求丰收的一种仪式。做社风俗起源于土地崇拜。该仪式世代沿袭,自夏朝起至今已有三千余年历史。这一仪式体现了民众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是百姓的心灵寄托。做社分春社…
新塍元宵民俗
新塍元宵民俗秀洲区新塍镇自清代就有“鳌山灯会”之举,时称“水嬉”,每十九年一举,举必在闰四月,各坊热心此事者挨户筹钱,于水面装成泉石、亭台、人物、花卉等,争艳斗巧,愈出愈奇,远方来者舟以万计。“鳌山”…
嘉善淡水捕捞渔俗
嘉善丁栅有着丰富的淡水鱼资源,历史上世代相传多种多样的淡水捕捞技艺。当地有四十一种淡水捕捞方法,即张簖捕捞、横帘捕鱼、虾簖头捕虾、丝网捕鱼、牵塘网捕鱼、百脚笼捕鱼、过江笼子捕鱼、钓钩捕鱼、牵网捕蟹、拖…
护国随粮王庙会
护国随粮王庙初建于明末,清初搬迁至现址。庙内供奉随粮王神像,清中后期庙的香火渐旺,信奉者多为嘉善县西塘镇居民及附近农民。到清末民国初时,庙会规模最大,抗日战争前规模最大的一年参与人数达两三千,是附近数…
平湖婚俗
平湖婚俗主要以“曹桥讨娘子”为代表。旧时平湖民间娶亲时,条件好的人家用轿子,条件差的人家用船载。新中国成立后,都改用船去载新娘和嫁妆。船载是名媒正娶的起码条件。娶亲必须是上午,中午是结婚大宴。结婚那天…
经蚕肚肠
经蚕肚肠是流传于桐乡河山地区的特有的传统婚俗仪式。在当地,凡女儿出嫁,在婚礼的第二天,一定要在喜娘的主持下,新郎、新娘一起举行经蚕肚肠仪式。传说只有经历这样的仪式,新娘在婆家养蚕才会得到“蚕花廿四分”…
桐乡神歌
神歌是浙北地区一种古老的民间酬神祭祀仪式歌,在桐乡最早流传于濮院,后来流播至梧桐、百桃、屠甸、炉头、乌镇等地。据濮院出生的神歌先生王阿大(1928年出生)口述,他唱神歌是由他父亲阿四传授的,王阿四唱神…
含山轧蚕花庙会
浙江省北部的杭嘉湖平原,是我国蚕丝的主要产地,这里的养蚕制丝生产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桐乡地处浙江北部,是江南蚕桑的主要产地,其乡间流传着丰富的蚕乡习俗,其中以祭拜蚕神、佑蚕丰收为主题的轧蚕花庙会(…
嘉兴端午习俗
嘉兴端午习俗萌茅于南宋时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民国以来遗风尚存,新中国成立以后再次盛行。特别是近年来,一年一度的中国?嘉兴江南文化节,将端午民俗文化活动作为固定项目在端午节期间举办,使这一项民间习俗得…
网船会
网船会又称“刘王庙会”、“莲泗荡水上庙会”。每年清明和中秋时节,江、浙、沪一带及嘉兴本地从事渔业、农业、运输业的船民,驾船汇聚于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东的莲泗荡,祭祀、会亲、娱乐、商品交易,为江南独特的…
嘉兴南湖荷花灯会
嘉兴南湖荷花灯会是极具江南水乡特色,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传统节庆活动。据嘉兴市志记载,旧俗嘉兴六月廿四为荷花生日,又称“雷祖(嫘祖)生日”。是日,市民倾城游南湖,可不付摆渡钱去烟雨楼雷祖殿(嫘祖殿)进香…
钱江观潮习俗
钱江观潮习俗,始于西汉,盛于南宋,元、明、清蔚然成风。它广泛流传于钱塘江出海口的杭州、海宁一带,主要包括潮神信仰习俗、弄潮习俗、观潮度曲习俗、有关钱江潮的民间文学、传统手工技艺和商贸习俗等多项民俗事象…
双庙渚蚕花水会
双庙渚蚕花水会是指在桐乡洲泉镇清河村双庙渚一带所举行的蚕花庙会。由于庙会是在水上举行,所以人称“蚕花水会”,亦称“蚕花圣会”。据清光绪《石门县志》记载,清明日,“农船装设旗帜,鸣金击鼓,齐集龙蚕庙前,…
元帅庙会
元帅庙会是流传于海宁市许村镇翁埠村一带的民俗活动。元帅庙会的核心内容为祭拜元帅菩萨。传说南宋以前有一位温进士途经海宁许村翁埠村时,当地正在闹瘟疫。温进士深谙医道,发现瘟疫之源乃是百姓饮用了有毒井水所致…
瘌头传统诊疗法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于农村卫生条件差,乡民患疔疮疾病多,且往往因贫穷得不到及时治疗,形成长期溃疡,有的还发展成骨髓炎、附骨疽、瘤珠、褥疮等痼疾。张景星对此病研究五六年后,独创深部抽脓术,用白银打制抽…
走遍嘉兴市
浙江省民俗与文化
桐乡民俗与文化
海宁民俗与文化
平湖民俗与文化
秀洲区民俗与文化
南湖区民俗与文化
嘉善民俗与文化
海盐民俗与文化
全部嘉兴市民俗文化
嘉兴市地名网
搜索
[第1页]
[2]
[3]
[4]
[5]
[6]
[7]
[8]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您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QQ:
2642104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3号
粤ICP备130019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