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浙江省
>
绍兴市民俗文化
绍兴市民俗文化介绍第4页
绍兴童谣
绍兴童谣是流传于古越地中心绍兴及周边一带,儿童为传唱主体的歌谣,是中国民间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广泛流传于绍兴的童谣约有400首,题材包罗万象,主要有游戏童谣、教诲童谣、叙事体物童谣等,以绕口令…
绍兴师爷故事
绍兴师爷故事,是由一系列以“绍兴师爷”为主要人物的轶事趣闻组成的民间故事,以及文人据此加工创作的机智故事。“师爷”是旧时对官署幕友的尊称。绍兴籍“师爷”,自明中晚期至清的近四百年间,最为活跃,有“无绍…
绍兴霉制品制作技艺
绍兴霉制品的品种非常丰富,如臭豆腐、霉豆腐、霉千张、霉苋菜梗、霉毛豆、霉菜头、霉冬瓜等,都是最具有绍兴特色的街头小吃和风味菜肴。绍兴臭豆腐主要是利用霉苋菜梗卤浸泡豆腐制成的,再用油炸了吃,香臭融合、外…
绍兴兰花栽培技艺
兰花我是国最古老的名贵花卉之一,它丰姿绰约,超凡脱俗,高雅纯洁,飘香幽远,是一种既高雅、美丽,又带有神秘色彩的植物。因为它清雅含蓄,幽香四溢,数千年来人称“香祖”、“国香”、“空谷佳人”,享有“天下第…
绍兴叫卖声
绍兴的小商小贩的叫卖声富有特色,悦耳动听。是经营者为了兜售生意的一种手段。如卖杨梅、卖咸青豆、卖木莲豆腐、卖糖炒魁栗等。2006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陆游与唐琬故事
南宋时期绍兴叫做山阴,这里有一座沈园。传说当时沈园的粉墙上曾题有两阙《钗头凤》词,第一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第二阙是陆游前妻唐琬所和。这两词浸润着对人生和命运同样的情怨和无奈,因为它们共同诉说着一…
石门槛徐氏儿科
徐氏儿科,原籍绍兴县柯桥州山乡项里村,迄今已有十四代。初时,徐氏以农为业,兼操治惊、挑痧服务乡邻,临床经验日积月累,逐代相传,渐而弃农从医,名闻山阴、会稽二县。第六代世医,年仅弱冠即精通医理,求诊者风…
绍兴灵芝庙会
每年的七月初二、初三,灵芝镇的东西片,都会举办一次较为隆重的水乡庙会,活动由洋渎村兴隆庵内的主持陈水珍率同周围群众发起。相传有一黄元帅,他坚守边关,保卫国土平安,因他守土有功,死后,后人为祭祀他,奉他…
绍兴稻作习俗
绍兴的稻作生产起源可追溯到7000年前,是目前为止亚洲乃至世界水稻种植起源地之一。出土的原始物证说明:越地远古时代的稻米,已从耕作、种植、采收、留种直到煮成米饭,形成了一系列的生产和加工流程。于越的稻…
绍兴稻作技艺
绍兴的稻作生产起源可追溯到7000年前,是目前为止亚洲乃至世界水稻种植起源地之一。出土的原始物证说明:越地远古时代的稻米,已从耕作、种植、采收、留种直到煮成米饭,形成了一系列的生产和加工流程。于越的稻…
绍兴纸扎
纸扎具最本土的一种民俗性、观赏性,乡土气息浓郁。纸扎品是葬礼习俗中的一种殡葬用品,为了能使死去的亲人能享受活着的待遇,甚至比活着更好,人们通常用纸扎品陪葬或焚烧,以前最常见的是纸花,现在有房子、汽车、…
辕门鼓
说起辕门鼓其实是一支锣鼓吹打队,与复兴龙是孪生兄弟,原来斗门镇湖潮江和畈里袁是同一个村(解放后改名同心村)。只不过畈里袁人都姓袁,湖潮江人都姓黄,这两姓人同居一个村,平时倒能平安相处,但总难免有点相互…
调大头
民间舞蹈(哑剧)《调大头》系唐宋时代参军戏和宋杂剧滑稽戏衍变而来,又脱胎于绍兴著名文人明·徐渭杂剧剧作《四声猿》其中《玉禅师翠乡一梦》第二齣“月明和尚度柳翠”,早在明初就产生并流传于绍兴民间。据艺人回…
水龙会
预防火灾,保一方平安,明清时期,绍兴各村落都置木制水龙,并成立龙会。在火灾时,水龙奔赴现场扑救。龙会为了加强对“龙兵们”的训练,常备不懈,使救火龙拉得出,用得上,每年农历六月廿三日,俗传为火神菩萨生日…
绍兴葬礼习俗
死亡,是人生旅程的最后一站。人死后,怎样处理死尸?丧葬礼仪怎么安排?做这些事既表达活着的人与死者的种种感情纠葛:哀悼、思念、依恋、评价。同时也表达了活着的人对生与死的思考。宗法社会历来把安葬老人隆重与…
走遍绍兴市
浙江省民俗与文化
越城区民俗与文化
上虞县民俗与文化
诸暨市民俗与文化
嵊州民俗与文化
柯桥区民俗与文化
新昌县民俗与文化
全部绍兴市民俗文化
绍兴市地名网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