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浙江省
>
绍兴市民俗文化
绍兴市民俗文化介绍第6页
传统木刻水印技艺
传统木刻水印技艺起源于中国古代书画的复仿制技术,其发端于明末清初,在杭州、扬州、绍兴等地流传。木刻水印,也称饾版印刷,它的工艺路线为:勾描——刻板——水印,是在中国传统雕板印刷的基础上针对色彩丰富的国…
绍兴微雕
微雕是以刀代笔,以精细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微雕创作时,无法用肉眼看见,全凭艺人灵敏的感觉运刀,靠娴熟的经验创作,被称为“神刻意雕”,堪称“绝技”。2008年11月,被列入第二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童家岭罗汉会
旧时的绍兴县稽东童家岭,有一个舞拳弄棒,踢腿翻滚的杂耍组织——俗称“罗汉会”。罗汉会理既有年长的“大罗汉”,又有10余岁的“小罗汉”。罗汉会最出风头的是赶每年农历九月廿七的两溪舜王庙会。这时,六七名乐…
绍兴舜王庙会
绍兴舜王庙会是缘于会稽山区的人们对舜王特别的信仰和崇拜,而逐渐形成的农历九月廿七为舜王庆生的民间活动。它集山区人民民俗风物、山区民间文艺和古代山区传统市集为一体,在会稽山区这块土地上世代相传。会稽山区…
绍兴“三六九”伤科
“清明时节雨潇潇,路上行人跌一跤,借问伤科何处有,牧童遥指下方桥。”这是一首流传在绍兴的民谣,伤科指的是下方桥的“三六九”。绍兴“三六九”伤科,系“下方寺里西房伤科”,早期因行医者世居山阴下方禅寺里西…
平水珠茶制作技艺
“中华文化名茶”之一的平水珠茶,产自于全国唯一的“中国珠茶之乡”柯桥区平水镇。据考证,珠茶源于宋,成于明,清初成为朝廷贡茶并开始大量出口。明清时期,平水已成为茶叶加工贸易的集散地,清道光23年(184…
棕编(棕叶编织、棕丝编制)
棕编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是用棕榈叶、棕榈丝纯手工制作的一种工艺。原材料取自然野生一年生棕榈叶,叶尖处微微发黄为佳。采集后放置阴凉处1-2天,待叶子发软后放入清水中洗净,置入锅中蒸至叶子发青后取出用冷水…
绍兴面塑
面塑是我国民间工艺中很有特色的一个艺术门类,也是家喻户晓、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面塑,俗称“捏面人、面花”,是以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然后在其中加入各种颜料进行混合,通过艺术家灵巧的双…
酒仙会
酒仙会俗缘起于清咸丰初年,当时名曰:酒仙神诞演庆神会。由赏祊酒作坊主刘墨香发起,在赏祊戒定寺后进设酒仙神殿,供奉酒仙菩萨。每年农历七月初六——初八日三天迎神庙会,村村演戏,家家办酒,延请宾客,盛况空前…
稳笃公捕鱼技艺
绍兴地处宁绍平原西部,是中外闻名的平原水乡,境内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除了东湖的水产村外,城东面的皇甫庄、南面的凤凰村、西面的灵芝水乡村、北面的马山豆姜等村的村民也都是以渔业为生,很多村民世代都是渔…
绍兴戏剧脸谱工艺
绍兴戏剧脸谱自明、清以来在绍兴地区广为流传的多种戏剧形式中的传统民间艺术。具有越俗民风的质朴,浓郁的地方人文色彩。既是绍兴戏剧文化艺术的价值,也是越文化之瑰宝。绍兴戏剧脸谱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形、神…
绍兴扇面画
扇面绘画的历史悠久。据记载自北宋,甚至更远,纸扇传入中国。扇面画的诞生,是作为扇的装饰。而一直令后人顶礼膜拜的精致而惟妙惟肖的“宋画”,则亦是以扇面画居多。到了明清时期,扇面绘画极盛,凡明清时期扇面作…
绍兴画蛋
绍兴画蛋,历史悠久。清代光绪年间的《慈闻琐记》曰:“越俗,生子三日,浴之外家馈果饵。洗儿名曰三朝,最重花鸭蛋,或彩画,或剪五色纸作花粘之,分贻戚友,以多为贵。”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绍兴籍民间艺人俞飞…
秆编织技艺
清王廷鼎《杖扇新录》:“麦扇:以麦秆编成扁带,广寸余,圈作规形,如盆大,用竹片两面夹之为柄,中心贴五色绫缎一小圆,绣山水、人物,极细,麦色金黄而润,轻灵便捷,两浙人多用以燕居。”他所说的麦扇就是麦秆扇…
东关玉雕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民族就有了玉制工具。上虞市东关玉雕艺术源远流长,早在南宋时代,由蒙古边陲人们南迁引入,至今已有六、七百年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东关玉雕艺术伴…
走遍绍兴市
浙江省民俗与文化
越城区民俗与文化
上虞县民俗与文化
诸暨市民俗与文化
嵊州民俗与文化
柯桥区民俗与文化
新昌县民俗与文化
全部绍兴市民俗文化
绍兴市地名网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