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浙江省
>
台州市民俗文化
台州市民俗文化介绍第2页
黄岩剪纸
台州黄岩的民间剪纸既带有南方剪纸纤细秀丽的风格,又带有北方剪纸拙朴浑厚的风格.线条疏密有致、形象生动活泼,橘乡黄岩的剪纸有强烈的地方风格,新题材与传统风格相结合,是浙江剪纸重点创作区域.黄岩的手工造纸…
黄岩竹纸制作技艺
竹纸制作技艺是黄岩民间流传一千余年至今尚在宁溪、富山一带使用的手工造纸技艺.唐宋时期,黄岩已用青竹、桑皮、山麻与藤状植物等制造藤纸、玉版纸、花笺纸、小白纸、谱纸.黄岩的手工造纸,在唐代就负有盛名.北宋…
新前采茶舞
新前采茶舞是流传于台州市黄岩区新前街道的一种民间舞蹈,源于乡村民间的采茶歌、采茶戏,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该舞原以12花名而起调,用12个月份编成唱词,前6个月为正采(即顺…
沈宝山中药文化
沈宝山始创于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至今有百余年的历史,生产的“沈宝山系列生肖香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且品质优良,香包由艾叶、丁香等十余种中草药秘方配制,可驱蚊防虫、开郁醒脾、辟邪解秽、净…
黄岩火烙画
黄岩火烙画创始于清代。在清、民国期间,只有“油灯烙”。上世纪80年代后,黄岩火烙画艺术的领军人物梁思雅先生(已故)首先采用了喷火制作大幅火烙画,创国内先例。他创作的火烙画以烙铁为笔,喷灯为墨,原木为纸…
鳌龙鱼灯舞
坎门鳌龙鱼灯舞源自民间的群体性的舞蹈艺术,参舞者借凭鳌龙鱼虾造型的灯采道具和形象直观的舞蹈语言,表达渔民征服海洋的意志与丰收祈求。坎门鳌龙鱼灯舞以翻、滚、腾、跃的大幅度动作,引领水族鱼贯成阵,翩翩起舞…
台州刺绣
台州刺绣历史悠久,在唐代就已经开始有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的记录,黄岩灵石寺出土文物五代熏炉的包裹物——民间刺绣残片,熟练运用色绣、绕绣等工艺技术,说明北宋年间台州刺绣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光绪三十二年前…
仙居花灯
仙居花灯是仙居县特色传统工艺品,元宵节节日习俗。历史悠久,分布很广,种类繁多。每逢元宵佳节,各地花灯竞彩,热闹非凡。犹为奇妙的是仙居皤滩“针刺无骨花灯”,被人们誉为“灯海明珠”。…
路桥莲花
路桥莲花是路桥独特的民间艺术之一,早在乾隆年间就活跃于民间,其演唱形式是由一人领唱、多人帮腔伴唱,各人手执盅、碟、雌雄鞭(洒尺)、霸王鞭、道情筒等击节而歌,以短小精悍、艺术独特而讨人喜欢。…
线狮(九狮图)
线狮(九狮图)主要分布在浙江省永康市和仙居县境内。每逢重大节日,永康、仙居都要举行别具一格的舞狮表演,俗称“九狮图”,故有“节日到,九狮跳”之说。线狮(九狮图)是提线木偶和地面舞狮相结合而产生的民间舞…
天台山易筋经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是易筋经的发源地,许多专家认为易筋经应为明代天启四年(1624年)天台山紫凝道人宗衡撰写。正因有这样的历史渊源,易筋经在天台是一项传统的武术项目,一直以来天台不乏习武及练习易筋经之人…
镶嵌(彩石镶嵌)
中国镶嵌艺术历史久远,风格独特。殷商时代,铜器铸造中即已出现错金嵌玉的装饰纹样。随着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天然彩石、卵石、贝壳、螺钿、宝石、玉石和人造玻璃料器、陶瓷、木料等都成为了镶嵌的原料。在长期发展…
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
天台县位于浙江省东部,这里山林茂密,盛产山漆、苎麻、香樟等漆艺所需的天然原材料。早在东晋时期,干漆夹苎已在天台民间得到应用,经历代工匠不断努力,技艺逐步成熟。唐代中期,僧人思托在日本用此法制作了鉴真坐…
七夕节(石塘七夕习俗)
石塘七夕习俗流行于浙江温岭沿海的石塘、箬山一带,为16岁以下儿童于七夕节之日向七娘妈祈福的传统民间活动。石塘先民于三百多年前从闽南迁入,此习俗随之而来,存续至今。七娘妈又称“七星娘娘”、“天仙娘娘”,…
农历二十四节气(三门祭冬)
三门祭冬是流传了700多年的文化盛宴。2014年12月,三门祭冬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6年11月30日,包括三门祭冬等在内的“二十四节气”,列- 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
走遍台州市
浙江省民俗与文化
温岭市民俗与文化
临海市民俗与文化
黄岩区民俗与文化
仙居县民俗与文化
天台县民俗与文化
椒江区民俗与文化
路桥区民俗与文化
三门县民俗与文化
玉环市民俗与文化
全部台州市民俗文化
台州市地名网
[第1页]
[2]
[3]
[4]
[5]
[6]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