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徽省
>
六安市民俗文化
六安市民俗文化介绍
庐剧(六安市)
庐剧原名“倒七戏”,是安徽省主要的地方声腔剧种之一。它流行于安徽境内皖中、皖西、沿江和江南的部分地区。庐剧是在皖西大别山一带的山歌、合肥门歌、巢湖民歌、淮河一带的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锣鼓书、端公戏、…
迎驾酒传统酿造技艺
迎驾酒的传统酿造技艺是指迎驾厂一带槽坊所普遍采用的传统手工酿造技艺,流传到今天共有96道工序。迎驾酒的酿造和消费习俗是霍山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深深打上了大别山文化的印记。在传统迎驾酒酿造中,其原…
淮河柳编工艺(霍邱柳编)
柳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今上溯历史达500多年。相传北宋岳飞的副将刘琦命百姓编筐,令将士在黄岗西抬土筑台,庆贺败金兀术胜利,此台史称“贺胜台”。每逢重大的民俗节日,当地人以柳条扎龙舞凤,以示吉祥…
小调胡琴书
舒城盲艺人陈玉清师从杨金华学会许多小调,又从四弦书艺人刘应才、李文全唱腔及舒城民歌中汲取营养,遂自辟蹊径用小调演唱故事。因演唱形式一直是一人自拉胡琴自演唱,故当地群众称之为“胡琴书”。为与四弦书相区别…
石斛泡制技艺
枫斗的出现已有200年以上的历史,实践证明,新鲜的石斛不能长久保存,而通过药工将新鲜石斛加工成枫斗以后,石斛就不易霉烂、虫蛀和变质。现如今加工枫斗的重点地区为安徽、浙江和云南等地。各地的加工方法有所不…
四弦书
四弦书是安徽皖西传统的戏曲剧种之一,它以独特的演奏技巧,多种形式的唱腔运用以及丰富的板式节奏变化,在民间曲艺中独树一帜。四弦书因其主要伴奏乐器四胡有四根弦而得名,最初演唱的是皖西民间小调,后形成[乐白…
绿茶制作技艺(舒城小兰花)
舒城小兰花茶产于舒城县境内山区,因形似兰花,独具兰花清香而得名。舒城县地处江淮之间,大别山东麓,属皖西大别山茶区。境内青山环抱、林木葱茏,土质肥沃、雨水充沛,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漫射光较多、无污染,…
邀大岭
《邀大岭》,是皖西先民祭祀祈求文明初祖神农氏的一项重大而古老的农耕祭祀民俗文化活动。它在《诗经·小雅·甫田》、《纲鉴易知录》等古籍中均有记载。它是皖西远古先民——三苗族人(后称淮夷)最早祭祀炎帝神农氏…
舒城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流传于舒城县南港、百神庙、干镇的泉水堰、河棚的泉石一带。特别是南港,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禁演梁祝戏,还出现过捣毁戏台,驱赶演职人员事件。舒城目前尚存多处《梁祝传说》的历史遗…
六安灯歌
自唐宋以来,六安南乡的广大先民,每逢农历的正月十五至二月二,玩花灯、唱灯歌,通宵达旦,一直流传至今。灯歌的表演形式有:狮灯、船灯、车灯、驴灯、五马破槽灯、大头娃娃灯、挑花篮等等。它的最大特色(也是与北…
大别山盆景技艺
大别山盆景起源于大别山地区,与徽派盆景一脉相承。大别山海拔200至1700米左右,水土肥沃,气候舒适,四季分明,资源丰富,适宜培育、种植花木及树桩盆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培育经验,并受到…
临淮泥塑
临淮泥塑主要流传于淮河中游的霍邱县临淮岗一带,它以淮河南岸特有粘合力很强很柔的淮畔黄(黑、红、灰)的泥土为原料,经选土、搓揉、熟醒、制坯、粗塑、琢塑、晾干、细磨、修补、整饰、着色等十几项工艺后制作而成…
叶集木榨油技艺
叶集木榨麻油产于六安市叶集区,采用古老的木榨榨油技艺,选用品质优良的新鲜芝麻,利用古老的青檀木榨榨成麻油,其油口味好,品质上乘,味美醇香,可以保存三年之久都不会变质。叶集自明代开商立埠,就有木榨麻油的…
一品斋毛笔制作工艺
驰名中外的六安一品斋毛笔,问世于清代道光十五年,至今有150年历史。六安一品斋的开创者夏均安(1871-1939),六安鼓楼街人,从小学艺制作毛笔,出师后在六安自设笔店,取名六安一品斋,为区别其他制笔…
大红袍油纸伞制作技艺
毛坦厂镇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南端,所产的“大红袍油纸伞”始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毛坦厂大红袍油纸伞店位于毛坦厂镇明清老街,作坊叫“承古斋”,店名叫“徐天元伞店”,店主徐修生手工制作经营大红袍…
走遍六安市
安徽省民俗与文化
金寨县民俗与文化
舒城民俗与文化
霍山民俗与文化
金安区民俗与文化
霍邱县民俗与文化
裕安区民俗与文化
叶集区民俗与文化
全部六安市民俗文化
六安市地名网
[第1页]
[2]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