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徽省
>
黄山市民俗文化
黄山市民俗文化介绍第2页
婆溪河灯
早在清代,甘棠婆溪河岸的崔氏家族就曾举办“婆溪河灯”这项大型祭祀。由于崔氏家族家业发达,人丁兴旺,且分布范围较广,这项活动后来衍变成以崔氏族人为主,婆溪河两岸居民均可参与的民俗活动。河灯由竹篾和油纸扎…
叶村叠罗汉
歙县三阳镇叶村的叠罗汉起源于明末,至今有500多年历史。为祭祀40多僧人保护“惠安寺”与官兵搏斗的亡灵在九泉之下安息,以驱邪纳福为目的,以堆叠为表演特征的艺术形式,构成了独特的民间杂技叶村叠罗汉,为我…
五城豆腐干制作技艺
休宁县五城镇为休宁古之大镇,历来驰名,因历史上先后出了三位状元,是状元县里的状元镇,名声更加遐迩。相传早在盛唐时期,五城便有生产豆腐干的记载,代代相传,沿袭至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
五城米酒酿制技艺
五城镇是黄山市的商贸重镇,地处休宁县南部的皖赣边陲。距市府所在地18公里,距江西婺源县城85公里。五城的米酒文化渊源流长,唐宋时期,五城黄姓人的“将军会”就传承了做米酒祭祀的习俗。后来,五城人恪守“父…
上九庙会
唐朝“安史之乱”(公元755—763年)期间,不少中原士族为避战乱,逃亡徽州岩寺,与当地人和谐相处,并对忠于唐朝的爱国将领张巡、许远“除贼安民”缅怀纪念,建“双烈”庙,游“大王、二王菩萨”,定于每年正…
五福神会
五福神会起源于元末明初,是黄山区永丰乡苏姓一族为祭祀五福神而举办的活动。五福神会由永丰乡苏氏族人(岭上苏家和岭下苏家两村)合办,参加者涉及大半个永丰乡,凡是永丰苏姓皆为五福神的信徒。村民们为了表达对菩…
黟县彩绘壁画
徽州传统彩绘壁画艺术,是广泛用于徽州古民居中的传统绘画装饰艺术。由当地民间画师使用当地产的矿物、植物染料绘制而成。徽州彩绘壁画为徽州古民居建筑增添了文化品味和艺术品味。是研究徽州绘画艺术和徽州文化的活…
竹编(徽州竹编)(黄山市黄山区)
竹编,即用毛竹或小野竹剖成竹条和篾片,编制生活用品和观赏陈设品的一种手工编制技艺。竹编制品曾经是山区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劳作不可缺少的一种器具,尤其在以制茶为主的地区,它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黄山区龙门乡…
利源手工制麻技艺
苎麻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纺织纤维作物。也被国际上称之为:中国草,中国宝。是公认的天然纤维之王。清嘉庆《黟县志》载:“苎,亦称苎麻,丛生数十茎。宿根在土,至春自生,不须栽种。剥取其皮,以竹刮…
徽州毛笔制作技艺
徽州制笔始创于南宋年间,代表人物有黟县吕大渊,歙县的吕道人,汪伯立等制笔大师,据《新安态》记载,北宋年间汪伯立所制毛笔曾为贡品,兴盛一时。社会文明的发展,现代用笔不断出现,甚至键盘已替代了昔日的纸笔,…
三阳打秋千
歙县三阳镇三阳村民俗表演“打秋千”起源于明末,盛于清,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俗有:“叶村罗汉中村灯,三阳秋千传万村”之语。昔日,每逢春节及元宵佳节,为祈求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四季平安,当地村民在三阳…
余香石笛制作技艺
黟县“余香石笛”是徽州传统石雕工艺的绝技,是乐器制作工艺和徽州石雕工艺的完美结合,余香石笛既是实用乐器,也是石雕工艺的精品,其流传已近300年历史。黟县自古盛产“黟县青”大理石,其石细腻坚固,色呈青色…
齐云道场表演
“正月十五送花灯”是罗氏家族人自发组织起来的一项民间民俗活动。该活动属自然传承,由罗姓一族口耳相传,其程序、仪式、规则等是通过观察、口授等方式世代相传,并有文字记载。由罗氏家族主办,其他姓氏协办,主持…
郭村周王会
周王会是焦村镇郭村村林氏家族为纪念周文王、周武王而举办的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动。相传林姓是西周初殷商王比干的后裔。比干忠心辅佐商纣王,却遭杀害,其妻逃到长林石室产下一男,取名坚。至武王伐纣获救归周,武王因…
祁门胡氏骨伤科
祁门胡氏骨伤科祁门是新安医学的发源地之一,名医辈出,史载名医190余人,著有医书40余部250多卷。尤其是明中叶至清初之际,涌现出一大批医学大家,影响深远,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据考证在历朝太医…
走遍黄山市
安徽省民俗与文化
徽州民俗与文化
祁门民俗与文化
歙县民俗与文化
休宁县民俗与文化
黟县民俗与文化
屯溪民俗与文化
黄山区民俗与文化
全部黄山市民俗文化
黄山市地名网
[第1页]
[2]
[3]
[4]
[5]
[6]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