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徽省
>
黄山市民俗文化
黄山市民俗文化介绍第5页
剪纸(徽州剪纸)
徽州剪纸是徽州传统民间艺术中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分支,它与徽文化的形成以及徽州手工技艺的发展有着一脉相承之处,在徽州民间俗称为“铰花铲图”、“剪嫚嫚纸”。徽州剪纸的技法主要有剪、铲、刺、贴,图像种类主要有…
跳钟馗
传统舞蹈跳钟馗中的钟馗,是中国民间传说中驱鬼逐邪之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赐福镇宅圣君。关于钟馗舞,唐朝即有,后传入歙县,民间俗称跳钟馗、嬉钟馗。歙县的跳钟馗活动大都在每年的端午节前后进行,最有代表性的…
祭祖习俗(徽州祠祭)
徽州祠祭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祭祖是徽州宗族的一项重要礼仪活动,在徽州,最为重大的祭祖活动为祠祭。祠祭是在祠堂内进行的祭祀活动,为同宗族人聚在一起进行的祭祀活动,要求非常严格,为报本之礼,一般由族…
采茶扑蝶舞
采茶扑蝶舞,原名扑蝶灯,是流传在祁门西乡彭龙村的一种民间舞蹈。舞曲表现的是一群采茶姑娘在采家茶时被身边的彩蝶所吸引,因而丢下茶篮而去扑捉彩蝶的情节。最初在元宵节闹花灯时表演,由4个姑娘一手拿着花蝴蝶,…
徽州板凳龙
板凳龙最初起源于宋代,属徽州民间舞蹈中鼓乐之舞,徽州各地农村均有留存,范围之广延伸至江淮之间,现遗存的典型板凳龙表演村落在徽州区潜口镇范围之内。板凳龙是一种流传于徽州各地的民间舞蹈,除龙头龙尾由竹篾纸…
绿茶制作技艺(屯溪绿茶)
有“绿色黄金”之誉的屯溪绿茶,以“叶绿、汤清、香醇、味厚”四绝闻名天下。“屯绿”主要分布在古徽州,因为当时休、歙、婺茶商大部集中在屯溪开设茶号,毛茶都集中在屯溪精制,由新安江运往上海出口国外,故称“屯…
绿茶制作技艺(松萝茶)
被誉为“绿色金子”的历史名茶松萝茶,产于安徽省休宁县万安镇福寺村的松萝山。松萝茶的采制是十分考究的,在明代,据明闻龙《茶》中就详细记载了松萝茶的加工技艺:“茶初摘时,须拣去枝梗老叶,惟取嫩叶,又须去尖…
徽州祠祭(黟县)
祭祖是徽州宗族的一项重要礼仪活动,在徽州最为重大的祭祖活动为祠祭。祠祭是在祠堂内进行的祭祀活动,为同宗族人聚在一起进行的祭祀活动,要求非常严格,为报本之礼,一般由族长或宗子主祭,祭祀分族祭和房祭。族祭…
轩辕车会
轩辕车会是黄山脚下先民为纪念中华人文始祖,车的发明者轩辕黄帝而流传千年的一项大型民俗活动,又称“车公会”或“车会”,是黄山脚下特有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动。相传轩辕黄帝在平定中原以后,伐淮夷至江南,带来了以…
徽州祠祭(祁门)
祭祖是徽州宗族的一项重要礼仪活动,在徽州最为重大的祭祖活动为祠祭。祠祭是在祠堂内进行的祭祀活动,为同宗族人聚在一起进行的祭祀活动,要求非常严格,为报本之礼,一般由族长或宗子主祭,祭祀分族祭和房祭。族祭…
徽州篆刻
徽派篆刻兴起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由休宁何震等篆刻名家形成了一个徽州印人群体,人称“徽派”,促成徽州篆刻的第一个0期;清代康乾时期,歙县程邃等“歙四子”出现,变革创新,自成一体,形成徽派篆刻第二个0期…
徽派版画
徽派版画源于刻书,起于南宋,盛于明中叶,至清初渐衰微。明万历年间(1573~1620)徽州版画最盛,从业人员很多。明正统年间(1436—),歙县虬村黄氏世代就以刻书为业,万历至清顺治年间(1573—1…
徽笔制作技艺
徽州地区自古以来不仅文风昌盛,而且盛产文房四宝。徽笔,又名“汪伯立笔”“新安笔”徽州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徽州(今黄山市)而得名。始创于北宋年间,据《新安志》记载:北宋年间,汪伯立在歙州府治创办“四宝堂…
西园喉科
西园喉科为歙县郑村郑氏24世祖郑以显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所创,因其郑氏祖宅名“西园”,俗称“西园喉科”。西园喉科至今已有十三代传人。郑氏第三代传人郑梅涧于清乾隆年间(1775年)创制的“养阴清肺…
祭祖习俗(徽州祠祭)
徽州祠祭是流传于徽州境内各宗族祭祀祖先的一项重要礼仪活动。祠祭分族祭和房祭,族祭由族长主持,族长由族中年长辈高、儿孙繁衍、德高望重的人担当,房祭由各房头房长担任主祭。一般徽州宗族祠堂祭祖,有春祭、中元…
走遍黄山市
安徽省民俗与文化
徽州民俗与文化
祁门民俗与文化
歙县民俗与文化
休宁县民俗与文化
黟县民俗与文化
屯溪民俗与文化
黄山区民俗与文化
全部黄山市民俗文化
黄山市地名网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