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省
>
南平市民俗文化
南平市民俗文化介绍第2页
碎铜茶制作技艺
碎铜茶,产于和平镇海拔1400多米的留仙峰、武阳峰山脉。武阳峰亦名“观星山”,故又称“观星茶”。碎铜茶形如雀舌,色泽鲜亮,汤青叶绿,淳浓甘甜,茶中的氨基酸比一般茶叶要高上2倍,其茶多酚和茶多酚氧化成分…
张三丰传说
道教太极宗师张三丰,邵武市和平镇坎下村坑池自然村人,俗名张子冲,以其不修边幅,又名“张邋遢”。在邵武及和平镇,不但有记载张三丰的明清各朝县志府志、《张氏族谱》和愁思岭上的摩崖石刻,有张三丰- 及生活和…
葫芦潭畲族武术
南平邵武市桂林乡畲村葫芦潭素有习武术的传统。他们的武术,从来都是父传子、兄传弟,代代相传。这里的兰姓畲族人口不多,外出常受欺侮,因住居偏僻,又不免常有匪寇光顾。为防身、抵御匪寇,免受欺侮,所有男子从小…
坎头摆果台蔬果保鲜技艺
农历八月初五在坎下中乾庙和坎头惠安祠举行傩祭的活动之一。中乾庙和惠安祠均奉祀隋代温陵太守殴阳佑,“福善王”欧阳佑是全邵武千余年来的主要民间信仰神祗之一。八月初五是欧阳佑的诞辰,这一天被称为“圣诞”,和…
葫芦潭畲族打醮
“打醮”是一种祭祀仪式。南平邵武市桂林乡盖竹畲族村葫芦潭自然村的“打醮”,是当地兰姓畲族祭祀其先祖“五老佛”的活动,其宗旨目的及内容与当地汉族的傩舞基本相同,“祈安、酬恩、保安”,也是除疫消灾、祈求平…
宜坊过火节
洪墩镇宜坊村每年农历八月二十六举行。是日白天,有福气魄的青壮年男子开始“跳侗”,(据说是他们信奉的“田公元帅”附身),此时可以“水火不侵、刀 不入”,用一根银针从脸颊一边穿透到另一边,用一根绳索吊一个…
邵武和平游浆豆腐制作工艺
南平邵武市和平镇有几户专门做豆腐为生的人家,他们做豆腐与众不同,传统的豆腐制作不是用石膏就是用盐卤,而他们既不用石膏,也不用盐卤,只是在头一天的豆浆中留下一点,次日煮豆浆时一边搅动大锅里的豆浆,一边慢…
邵武南词北调
邵武市的南区肖家坊镇将石村、和平镇坎头村一带传承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南词北调”,当地土话亦称“汉调”。其起源于何时无文字资料可考,有人说始于宋代,有人说始于清代,但都一致认同是从江西传过来的。“南词…
建瓯北苑御茶制作技艺
北苑地处福建北部,宋隶属建州建安县(今建瓯市)。北苑御焙遗址位建瓯市之东二十里,即东峰镇裴桥村焙前自然村后。东峰镇是北苑御茶之故乡,全境方圆302.6平方公里,辖有19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个良种场…
浦城灯戏
灯戏是浦城地方民间剧种,尤以忠信镇客家人聚居地下庄村最为流行。马灯戏最初形态应是乡村灯会的一种娱乐形式,与正月闹花灯、舞龙灯差不多,但不同的是,“灯”只是形式,“戏”才是内容。由于马灯班和马灯戏源自民…
浦城肉燕制作技艺
浦城肉燕加工制作历史悠久,因其细而润滑、脆而爽嫩、入口时有燕窝的味道称为燕丸,是本地区民间婚嫁喜庆寿筵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名菜。肉燕含太平吉利之意。肉燕上桌,宴席开始,“无燕不成席”、“燕丸上桌放鞭炮”成…
东平后布畲族文化节
始创于2001年,此后每年六月初六日举办,为畲族特有的节庆活动,有祭祖、揭像、祭拜、宣读倡议书、表演杂技“打碗花”等活动。午餐以特制的“乌米饭”、“菅粽”招待客人,简朴而又独具一格。…
杨源英节庙会
每年农历八月初六和二月初九,为祭奠唐末(878年)福建招讨使张谨和其副将郭荣的生日活动,每次庙会家家户户将祭品送庙供奉,并抬着神主金身,由神铳开道,仪仗队依次排列,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张”“郭”大旗…
政和配茶习俗
政和是福建着名茶乡,种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出产许多名茶。这里的人们种茶、饮茶、用茶、爱茶、说茶、写茶,渐而发展为茶文化,有茶节、茶歌、茶舞、茶诗、茶礼等。政和配茶风俗别具一格,有别于闽南的品茶、浦城的…
新娘茶
这是流行于境内杨源、坂头一带的民俗,即每年农历端午节前一天的五月初四,本年度娶媳妇的人家,都要置办丰盛的“新娘茶”(也称“端午茶”)招待乡亲。此茶宴类似酒席不同于酒席,他以茶代酒,用新产的上等云雾茶叶…
走遍南平市
福建省民俗与文化
武夷山民俗与文化
建阳民俗与文化
邵武民俗与文化
建瓯民俗与文化
浦城县民俗与文化
顺昌县民俗与文化
延平区民俗与文化
松溪县民俗与文化
政和民俗与文化
光泽县民俗与文化
全部南平市民俗文化
南平市地名网
[第1页]
[2]
[3]
[4]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