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省
>
漳州市民俗文化
漳州市民俗文化介绍第2页
东山金木雕技艺
东山金木雕生产始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建关帝庙时,由广东大埔县木雕匠人传入。当时的金木雕不仅广泛用于装饰庙宇殿阁中的梁柱、斗拱、神龛、屏风及各种佛、神像等,还作为香案、窗门、檐、床、柜、桌、椅的雕…
东山肖米(烧卖)制作技艺
东山肖米,又称烧卖,是东山县具有闽南地方特色的的传统风味小吃,也是闽南婚宴喜席必备的一道地方名小吃,已有数百年历史。肖米在中国南北方都有,是一种面制的食品,品种繁多,在江苏、浙江、广东一带,人们把它叫…
仙草制作技艺
仙草又称凉粉草、仙人草、仙人冻、薪草,系唇形科仙草属的一年生植物。是一种重要的药食两用的东方植物资源。仙人草全草干样含有约70%碳水化合物、少量蛋白质、脂肪、色素等,还含有较多的矿物元素。农历入伏吃“…
漳绣技艺
漳州刺绣制品俗称漳绣,起源于明代,见于衣饰则以绣织锦袍为最佳。漳绣是中国织造史上三大著名工艺之一,在明清时就已驰名海内外。清代以后,随着交通日益发展和古月港海上贸易的开放,漳绣发展迅速,形成很大的生产…
漳窑(米黄色瓷)传统制作技艺
明清时期漳州生产瓷器中最早的是一种被称作“漳窑”或“漳瓷”的白釉米色器小开片瓷器,曾作为地方贡品进献朝廷,并远销海外,被广为珍藏。“漳窑”米黄色瓷器显著特征为“白釉米色器,纹如冰裂”,其窑烧使用横式阶…
诏安黄金兴传统制作技艺
福建诏安“黄金兴”牌产品(咸金枣、宋陈咸橄榄、梅灵丹)是驰名中外的一种民间传统医药食品,系清道光年“黄金兴”的创始人黄烟支先生所研制。该系列产品采用盛产于闽粤地区的鲜金枣、火烧浮山(植物产地地名)橄榄…
闽台乞龟民俗
山格(慈惠宫)戚家军祭祀仪式(闽台乞龟民俗)自明朝中叶创始至今,年年庙会,香火不断,相传400余年。其形式古朴典雅,信仰文化氛围浓厚,参与人数众多。每年农历七月十九日举行庙会,为纪念历史上对社会有贡献…
东山南音
南音,又称南曲,是历代积淀多元文化形成的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源于两汉晋唐,盛行于闽南一带,其乐器始于汉唐,其乐曲始于隋唐古曲,具有自己的指法,工尺谱和闽南方言唱词,自成体系,演奏时,右为琵琶、三…
东山黄金漆画技艺
黄金漆画,俗称溜金画,乃选取福建闻名的漆料和上等的金箔作为基本材料,在被装饰的木板或竹器上多次上大漆,再上退光漆,反复磨光之后,再用退光漆在其表面描绘出人物、动物、花卉、山水等各种图画,最后用金箔施行…
东山剪瓷雕工艺
剪瓷雕是福建闽南寺庙建筑中一种常用的传统装饰工艺,在今天的闽台地区乃至东南亚有着较大的影响。它选取各种颜色鲜艳的彩釉瓷碗瓷盘,或利用残损价廉的彩瓷为材料,按照需要用钳子、木锤、砂轮等工具剪、敲、磨成形…
漳州南词
南词始于唐初,漳州南词是清代道光年间,由漳州府总爷(称和尚总)从江西带入漳州,故称赣州南词。南词曲韵有苏赣两派之分,漳州霞东钧社南词属于赣派传宗。漳州南词为座唱形式,演唱者与乐手没有严格区分。南词传统…
东山宋金枣传统制作工艺
东山宋金枣为清晚时期百年老店铺寿全堂研制。它采用新鲜金枣与丁香、甘草、川贝、陈皮等十多味地道中药材,按祖传秘方精制而成,具有消食、祛风、健脾、益胃等功效,尤对食积腹胀、胸闷、水土不服等更具独特疗效。该…
岩溪珪塘祭祀民俗
岩溪珪塘叶氏族人将陆秀夫与另外两位宋末名臣、抗元英雄文天祥、张世杰合尊为宋朝三君子,又称九龙三公。明弘治末年在普济岩内特奉三公入庙崇祀,并每年举行三公下水操这一极具闽南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再现当年陆秀…
闽台玉二妈信仰民俗
东山县铜钵村净山院妈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庙宇供奉的是玉二妈,“开漳圣王”陈元光第二女儿陈怀玉“怀柔夫人”。明末郑成功率领水师挥戈东征台湾驱逐荷夷时将净山院“怀柔夫人”神像请上船,祈求妈祖神灵的保驾护航…
南靖竹马戏
竹马戏始于唐,又叫马艺、马灯、竹马灯。南靖竹马戏兴于清朝,由民间歌舞竹马灯舞发展而成。以竹制成马形为道具,竹马挂在演员齐腰高处,看上去如同骑在马上,表演动作多集中在上身和面部;剧目有传统、外来两大类,…
走遍漳州市
福建省民俗与文化
平和民俗与文化
漳浦县民俗与文化
龙海区民俗与文化
长泰区民俗与文化
南靖民俗与文化
诏安县民俗与文化
云霄民俗与文化
芗城区民俗与文化
龙文区民俗与文化
东山县民俗与文化
华安县民俗与文化
全部漳州市民俗文化
漳州市地名网
[第1页]
[2]
[3]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