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西省
>
九江民俗文化
九江民俗文化介绍第3页
瑞昌秧号
瑞昌秧号(第三批省级)瑞昌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隆庆瑞昌县志》记载,瑞昌素有“兴行弦歌,之声不绝”的风俗。瑞昌“秧号”亦称“田歌”,属瑞昌民歌其中的一类,内容极为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多变,具有浓…
瑞昌采茶戏
瑞昌采茶戏(第二批省级)瑞昌地处长江南岸、庐山之麓,古属吴头楚尾,有青铜故里之称,既与吴越文化相互影响,又与楚文化血肉关连。境内山青水秀、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二百多年来,特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
彭泽板龙
彭泽板龙(第三批省级)彭泽板龙,是当地民间一种别具特色的龙灯。关于彭泽板龙的由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板龙”从唐代江南民间龙灯“一龙九蛟”中演义而成,盛行于清朝、民国时期,为彭泽县民间一种团拜新春的传统…
彭泽小姑与彭郎传说
彭泽小姑与彭郎传说(第三批省级)《小姑与彭郎的传说》属彭泽县民间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鄱阳湖。宋代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载曰:“江中有小孤山,嶷然独立,世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
庐山云雾茶制作技艺
庐山云雾茶制作技艺(第四批省级)传统工艺庐山云雾茶系我国十大名茶之一。据《庐山区志》记载:庐山云雾茶始产于汉代,由庐山道僧选育野茶培植。至宋代列为贡茶,史有“雾里清泉煮香茗”的记载。先后经1700多年…
庐山石工号子
庐山石工号子(第四批省级)《庐山石工号子》紧紧围绕着营造别墅的活动进行,是在众人搬运大体量石材时哼唱的一种劳动号子。以领唱与和唱形式对答,领号人将搬运中遇到的突发事件,以对答的方式将信息和他的意图传达…
东林寺净土宗
东林寺净土宗(第一批省级)东林寺位于长江南岸,始建于东晋太元年(386年),是佛教净土宗在中国的发祥地,迄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净土宗因专修往生净佛土,故名,因其始祖慧远曾在庐山建立莲社提倡往生,…
九江丝弦锣鼓
九江丝弦锣鼓(第四批省级)丝弦锣鼓在九江县境内的流传历史悠久。永安、港口、城子、江洲、马回岭、黄老门等地都曾活跃着众多的丝弦锣鼓队伍,如港口街镇白华寺村,从清末至今,有五代传人,代代有群体,百余年来,…
九江文曲戏
九江文曲戏(第四批省级)九江文曲戏由文词和民间小曲结合而成,唱腔较为丰富,主要唱腔有十多种,常用曲调可分:文词腔系、南词腔系、四板腔系和杂调腔系四种。1、文词腔系:文词是文曲的基本唱腔,是剧种(曲种)…
九江秧号
九江秧号(第三批省级)传统音乐--九江秧号是九江县西部新塘、涌泉一带,春插季节盛行一种季节性很强的号子。它不同于一般的劳动号子,求得步调一致,而是为了振奋精神,活跃劳动气氛的歌唱,在清代就盛行此风。具…
九江采茶戏
九江采茶戏(第二批省级)九江采茶戏,俗称“茶灯戏”、“茶戏”,雏形始见于明末清初。明末时期,九江、瑞昌一带盛行的灯彩与传入九江境内的赣东铅山茶灯戏相结合,形成了赣北茶灯戏。乾隆年间,茶灯戏又与流行于赣…
都昌鼓书
都昌鼓书(第三批省级)都昌鼓书是一种以说为主,说中带唱的曲艺,用一面小鼓和一副夹板伴奏,亦有用大鼓和锣钹伴奏的。击鼓复杂,随书内容作轻重缓急之变化。鼓书多以茶馆、娱乐场所为场地,农村则以农闲、节日、红…
都昌打岔伞
都昌打岔伞(第三批省级)传统舞蹈打岔伞流传于江西省都昌县大港镇、鸣山乡、蔡岭镇等地。据2003年《彭氏六修宗谱》首卷记载:“我彭氏由商迁赣以来,迄今已有九百六十一年矣”,彭氏二十一世殿元公的简介中,记…
老爷庙的传说
老爷庙的传说(第三批省级)《老爷庙的传说》广泛流传于长江、鄱阳湖水域的周边县。故事发生在元朝末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相传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康郎山大战中,朱元璋战败,向北退逃,至老爷庙水域时被…
德安南河戏
德安南河戏(第四批省级)传统戏剧德安南河戏流传于德安县西北一带。清乾隆时期,湖北黄梅县逃避水灾的难民将黄梅采茶戏带到德安并广为传播,后几代德安民间艺人在黄梅采茶调(也称下河调)的基础上吸收了汉剧的西皮…
走遍九江
江西省民俗与文化
修水民俗与文化
武宁县民俗与文化
都昌县民俗与文化
庐山市民俗与文化
柴桑区民俗与文化
湖口县民俗与文化
瑞昌市民俗与文化
永修县民俗与文化
德安县民俗与文化
浔阳区民俗与文化
濂溪区民俗与文化
彭泽县民俗与文化
全部九江民俗文化
九江地名网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