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西省
>
吉安市民俗文化
吉安市民俗文化介绍第4页
永丰陶塘吊丝灯技艺
陶唐吊丝灯是活跃在永丰县陶唐乡民间灯彩的一种。所谓吊丝灯,是指灯内各种故事人偶造型,用少女头发丝悬吊在灯内支架上并能灵动旋转而得名。随着时间的推移,陶唐吊丝灯逐渐从静观灯向耍灯功能转移。在灯彩活动中,…
陶母教子故事
陶母湛氏,是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以教子有方、宽厚待人著称,与孟子的母亲、欧阳修的母亲、岳飞的母亲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贤母”。湛氏,出生于三国时期吴国的新淦县市南村(今新干县金川镇),家境贫寒,早年丧父…
新干摇钱树
摇钱树,又称莲花落,源于宋,形于明,盛于清,源远流长。《新淦县志》记载“竹龙又替水龙船,斗巧争奇色色鲜,笑煞城东王老爷,听人齐唱落离莲”。“落离莲”即莲花落,时为盲人行乞而唱的劝世戏文,以扬善贬恶、因…
峡江米粉的制作技艺
据《峡江严氏族谱》记载:浙江桐庐严氏第二十二世严陶为峡江米粉的创始人,1368年,陶公的曾孙严日勤移居峡江龙下村,以制米粉为业,600余年来,这一传统手工制作工艺一直在龙下严氏一族以家传或师承方式世代…
峡江打蚌壳
“打蚌壳”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舞蹈,该舞蹈始于明朝,至今约四五百年。相传舞蹈起源于当地流传的一个古老而美丽的《蚌壳仙子》传说,并与一年一度庆贺新春佳节、祭祀赣水龙王及祖先神灵等有关,表达了人们歌颂美好…
峡江玉笥山传说
玉笥山的传说,是千百年来流传于峡江县玉笥山地区的神奇民间故事。集天地山川、人文荟萃于一身,每个景观都有动人传说,这些传说有道佛神仙、精怪,有人间名人高士,并与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的道德理想、处世价值…
杨万里故事
杨万里(1124—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谥文节,今吉水县黄桥乡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他生活在民族存亡危机四伏的南宋中期,中进士后,在地方和朝廷任官30多年,清正廉洁、爱国爱民,一直坚持抗击侵…
吉水长龙
长龙是流传于吉水县盘谷镇曾家村的传统灯彩,由九节布龙发展而来,以“长”著称,龙头龙身龙尾共333节,1000多米长,400余人同时参与舞耍,表演要求协调性高,注重队形变换。其造型优美,规模宏大,气势磅…
吉安茅田花灯
茅田花灯是在吉安县敖城镇茅田村世代传承的民间灯彩,制作精美,工艺独特,表演人数可多可少,表演空间可大可小,其将舞蹈、杂技等元素融入花灯表演中,花节繁复绚丽,技巧变幻无穷,尤其是“灯月水影”独一无二的传…
吉安东园龙
东园龙是一种仅在江西省吉安县永阳镇东园村传世的龙灯,是“中国民间(灯彩)文化艺术之乡”吉安县最引以自豪的、最为古老的优秀民间灯彩之一。尚武而又极富创新精神的东园村人,将武术、杂技等融入龙灯表演中,自创…
吉安窑木叶纹黑釉瓷制作技艺
木叶纹黑釉瓷制作技艺是古吉州窑独创的传统制瓷技艺。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工序复杂,其成品形态各异,质朴天成,自古享有“木叶无双”“世之神器”之美誉。该项技艺师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代表了我国古代陶瓷釉面装…
吉安敦厚元宵灯会
敦厚元宵灯会是灯彩之乡吉安县的一项大型传统民俗活动,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喜庆热烈,带有节日狂欢性质,集祖先俗神崇拜、民间灯彩、武术表演等于一身,内容丰富多彩、地方特色鲜明。…
吉安干麦船
干麦船是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白沙村传统“端阳庙会”的系列民俗活动项目之一。始于北宋,至今约有八九百年历史。早年,永和白沙一带以种植麦粮为主,每年农历5月是当地麦收季节,村民们举办“端阳庙会”,开展干麦船…
吉安渔鼓道情
吉安道情,又称“吉安渔鼓道情”。乡村民间俗称为“打嘣嘣”。于明朝万历47年前在庐陵县(吉安县)养济院(圣恩堂)形成,并向吉水、永丰、峡江等地流传开去,是一种起源于吉安本土、至今还在传唱的历史最为悠久、…
解缙故事
解缙故事在解缙生活的明代就广泛流传,出现了解缙故事专集《汇校正解学士诗选》,该书无作者姓名,是整理口头讲述的刊本,书中记载了“对竹”等故事。这些故事现实性较强,民间语言丰富,脍炙人口,寓教于乐,流传广…
走遍吉安市
江西省民俗与文化
井冈山民俗与文化
泰和县民俗与文化
永丰县民俗与文化
安福县民俗与文化
万安县民俗与文化
青原区民俗与文化
永新县民俗与文化
吉安县民俗与文化
遂川县民俗与文化
吉州区民俗与文化
峡江县民俗与文化
吉水县民俗与文化
新干县民俗与文化
全部吉安市民俗文化
吉安市地名网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