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西省
>
赣州市民俗文化
赣州市民俗文化介绍
元宵节(赣南客家唱船习俗)
赣南客家唱船习俗是我国古代盛行的一种以驱鬼逐疫、禳灾祈福为目的的祭祀活动,是先民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巫术意识的综合反映,是多元宗教,民间习俗与民间艺术相互交融的文化复合体。体现了村落社区共同体的行为规…
灯会(石城灯会)
灯会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群众性节庆活动,它流行于全国各地,在海外华人聚居区也颇为盛行。灯会多出现在元宵节期间,也有些地方在农历七月十五举行灯会,不同地区的灯会特色各不相同。“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
传统服饰(赣南客家服饰)
“定南客家服饰”源于唐末两宋时期,由于中原战乱,大批中原汉民经过先后五次的大迁徙,南迁来到定南,同时把优秀的中原文化艺术带到这里,与当地原居民古越山人的文化元素不断交融之后,随历史进程,形成了独具定南…
龙南捶鱼制作技艺
龙南槌鱼是龙南的传统名菜之一,色、香、味、形俱佳,有舒心醒脑、明目利尿和促进睡眠的功效,是滋补养身的美食佳品,历来为民间宴会中的上等菜之一。龙南民间有“不晓得捶槌鱼的不算大厨师”的说法。祖传捶鱼是广东…
龙南客家山歌
龙南客家山歌是极具客家民系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文艺形式和生活样式传统音乐,它真实地记录了客家人的民风民俗、思想感情、审美意识、劳动生活、历史变革等,是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南客家山歌音调高亢,感…
龙南莲花调
莲花调是流传在龙南县东坑管委会、里仁镇、龙南镇、汶龙镇和杨村镇一带的传统曲艺。上个世纪初分别由广东省的和平县、连平县,江西省的全南县传入。莲花调有四句七言体、也有五句七言体,音乐自由,即兴演唱。伴奏乐…
龙南婚俗
婚俗是客家五大人生礼俗中最为重要的礼俗,其形式多样、仪式复杂、功能丰富,体现了浓郁的客家特色。龙南客家婚俗,表现在婚俗观念上的几个特点是:(一)客家是父当权的家长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儿女婚姻…
龙南客家冬头帕织带技艺
客家冬头帕织带是龙南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手工技艺之一。客家冬头帕由披肩、护额、丝带三部分组成。护额前面的两根丝带,犹如客家厚重大地上的两条河流引人注目。而客家冬头帕丝带其古老的制作方法,却暗藏着不少的玄机…
定南民间故事--郑氏万佐公父子与太公八角围
“太公八角围”位于定南县历市镇太公村新屋塅,“八角围”顾名思义为八座炮楼围屋,系该村郑氏万佐公父子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所建,距今155年历史。该围面阔60米,进深31.7米,面积1902平方米…
定南民间故事--黎氏鼎定公与长富定兴围
位于定南龙塘镇长富村锦背自然村的“定兴围”,为当地黎氏鼎定公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所建,距今约250年历史。“定兴围”坐南朝北,面宽44米,纵深28米,面积1232平方米,背靠青龙山脉,面朝…
定南民间故事--黎氏一熹公与龙塘长富四角围
龙塘长富四角围,由黎氏一熹公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距今193年历史。此围坐西朝东,面宽47米、纵深35米,面积1645平方米,其外墙青砖磨砌铺栋、四炮楼、硬山顶,内为砖木结构悬山顶,是集家、…
定南民间故事--三姓结义共建团龙围
龙塘镇忠诚村墩上的团龙围,是由当地胡、郭、钟三姓结拜兄弟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同建,距今208年历史。此围前宽43.3米,纵深43.3米,面积1875平方米,忠诚团龙围背靠西面草牛山形,大门北朝…
定南民间故事--井坑口曾氏六角围的传说
位于天九镇天花村井坑口公路边的“井坑口曾氏六角围”,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距今133年的历史。此围座北朝南,前宽26米,纵深38米,总面积988平方米,平面结构呈“冒”字形,“井坑口曾氏六角围…
定南民间故事--九曲新围的传说
位于天九镇九曲村的廖氏新围,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距今424年历史。围屋前宽44.3米,进深32.4米,占地面积1435.3平方米,此围呈“囬”字形平面结构,为三进四厅、六井四炮楼悬山顶围屋,…
定南民间故事--老城黄砂口秀才多过狗
老城镇黄砂口老围,由黄氏南山公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距今448年历史。此围面宽60米,进深50米,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该围属五栋六纵四厅十一井、中大门两边各一小门的典型黄土夯筑悬山顶方围…
走遍赣州市
江西省民俗与文化
南康民俗与文化
兴国县民俗与文化
全南县民俗与文化
定南县民俗与文化
赣县民俗与文化
于都县民俗与文化
龙南市民俗与文化
宁都县民俗与文化
大余县民俗与文化
安远县民俗与文化
瑞金市民俗与文化
信丰县民俗与文化
寻乌县民俗与文化
章贡区民俗与文化
崇义县民俗与文化
上犹县民俗与文化
石城县民俗与文化
会昌县民俗与文化
全部赣州市民俗文化
赣州市地名网
[第1页]
[2]
[3]
[4]
[5]
[6]
[7]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