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省
>
威海民俗文化
威海民俗文化介绍第2页
胶东花饽饽
文登独有的地域文化,孕育了具有独特的胶东花饽饽习俗,在不同的节日有不一样的表现内容,清明节捏燕子;六月初八祭龙王;七月初七牛朗会织女;从正月到腊月,从孩子出生到老人做寿,人们用花饽饽来表达对节日的庆贺…
糖瓜制作技艺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二十三,糖瓜粘,灶王爷要上天”。每年腊月二十三,举行祭灶的仪式,称为“祭灶节”、“送灶”或“辞灶”。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他端坐在百姓家里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的生活起…
蠓子虾酱制作技艺
蠓子虾酱是胶东沿海极富特色的海鲜调味品,因其是以蠓子虾为原料腌制的故称蠓子虾酱。蠓子虾生活在沿海淡水与海水混合的海域,其产地主要分布在威海、荣成、烟台、青岛等沿海海域,其中在荣成市沿海镇村分布广泛,如…
乳山大秧歌
乳山大秧歌,20世纪之前境内多称之为逗会。大秧歌闹起来的时候,遥看恢弘豪放,近看节律紧凑,像行走的乐队,像高歌的方阵,像气派的大戏,把节日的喜庆气氛、庆典的祥和氛围一下子就提了起来。传统的大秧歌队伍,…
传统锔艺
“锔”者,系用铜、铁等制成的两头有钩、可以连合器物裂缝的东西,也称“锔子”。在以前,锔匠曾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职业,主要是锔盆、锔缸、锔瓮、锔锅、锔碗、锔茶壶、锔罐子等,只要是家里能锔的,锔匠都锔。“锔活…
文登草编
草编是我国古老的编织技术之一,源自人类早期以植物的枝、叶、根、茎为原料编制器物。文登草编是当地农家妇女,以各种柔韧草本植物为原料,通过创造性艺术加工编织而成的手工艺品。文登草编在清朝中期至民国时期经营…
石岛渔家大鼓
石岛大鼓”是沿海渔民在其特有的人文历史环境中,在长期从事海上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别具特色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石岛大鼓”是渔民特有的庆典表达方式,集中体现了鱼虾满仓、渔…
“串黄河”风俗
串黄河是流传在文登市高村镇的民间大型传统游戏,表演地点多选择宽敞的空地,时间多在正月十五晚上。串黄河阵势有“九曲黄河阵”、“黄河八卦阵”、“六城黄河阵”等,阵势弯曲萦回,犹如迷宫。六城黄河阵,以19×…
威海剪纸
威海市地处胶东半岛最东端,依山傍海,地理环境得天独厚。这里的生民,男以渔、农为业,女以绣织为主,在千百年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诸多具有海洋文化特征的民间艺术,剪纸即是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威海剪纸的…
荣成渔民号子
荣成是渔业大市,有着几千年的渔业生产历史。勤劳勇敢的广大渔民在长期与大海、大风、大浪的抗争中,在繁重的生产实践里,不断创造出了极具地方民俗特色的渔民号子。它作为渔民生产劳动中不可缺少的古老歌谣和精神号…
赤山明神的传说
威海赤山是赤山明神传说的发祥地,有关赤山明神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在荣成、文登、威海一带的民间广为流传,乃至在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国家也有影响。赤山明神亦称赤山神,相传明神本相出于赤山红门洞。赤山明神威镇四海…
秦始皇东巡传说
秦始皇东巡的传说诞生于荣成市成山头区域。成山头,海拔高度为200米,东西长1.5华里,南北宽5华里,是中国最早看见海上日出的地方,被誉为“亚细亚—太阳启升的地方”,又称“中国的好望角”。目前是国家AA…
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艺
海草房民居,最早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沿海先祖用海草筑巢而居;从秦汉至宋金时代,它的制作技术有了进步,形成基本格局,被划定为生成期;到元明清时代,成为繁荣发展阶段,奠定了荣成沿海区域海草房民居群落基…
威海锡镶技艺
威海锡镶技艺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发祥于清光绪末年,二三十年代蜚声海内外,兴盛于英国租占威海卫时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度萧条,解放后开始复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达到鼎盛时期。锡镶茶具系将锡合金冶炼、铸制…
昆嵛山樱桃
昆嵛山樱桃因其不需要打农药的纯天然特性,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文登市小樱桃栽种面积已达5000多亩,大樱桃的栽种面积也有3000余亩,樱桃产业初具规模。如今昆嵛山樱桃节的兴起,更使昆嵛山樱桃美名远扬…
走遍威海
山东省民俗与文化
乳山市民俗与文化
荣成市民俗与文化
文登区民俗与文化
环翠区民俗与文化
全部威海民俗文化
威海地名网
[第1页]
[2]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