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省
>
德州民俗文化
德州民俗文化介绍
马堤吹腔
吹腔是一个古老的剧种。其前身是近500年前流传于山东、河南、冀南、苏北一带的民间戏曲柳子戏。柳子戏亦名弦子戏,属弦索声腔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古老剧种之一,自古有“南昆、北弋、东柳、西梆”之说。东柳即指柳…
谱牒编修
夏津人旧有编修家谱的习俗,多数姓氏族都有自己的家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85年,由于人们把续修家谱视为旧风俗,因而修编者甚少。迄于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县志的编纂和地名普查,尤其是人们对传统文…
四根弦
“四根弦”是夏津县地方传统剧种之一,是漕运发达时期运河文化与当地融合的典型剧种代表,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四根弦始于明末,流行于清代。它是农民闲暇时的一种自我娱乐的表演形式,多是“摆地摊”“座板凳…
德州黑陶烧制技艺
陶器烧制技艺(德州黑陶烧制技艺),山东省德州市地方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黑陶,是距今4000多年“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德州曾出土过鬲和薄胎黑陶杯等…
德州扒鸡制作技艺
德州扒鸡制作技艺,山东省德州市传统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德州扒鸡制作技艺起源于明代,由烧鸡演变而来。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德州扒鸡的雏形产生,在一代代传人的努力下,德州扒鸡制作技艺…
德州东路梆子
【东路梆子】德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路梆子”剧种,是我国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相传在宋朝初年,一群进京赶考的落榜秀才,在客栈相遇,为抒发抑郁情怀及对时局的不满,在一起敲打演唱而形成此剧。也有从陕西秦…
大实话
【大实话】德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实话”是在清嘉庆年间由逃荒人传至乐陵孔镇姚孙村。由杨子祥、杨玉坤改编而成,传承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大实话”唯一乐器和道具是“木瓜”也叫“哈尔虎”。其形状像…
黄河涯蜜桃
黄河涯蜜桃产于德城区黄河涯镇,迄今已有30年栽培历史。黄河涯镇位于黄河故道内,土质为沙壤或砂砾土,土质独特,排水条件良好。加之光照充足,多施用有机肥等因素,因而黄河涯蜜桃具有独特的品质。黄河涯蜜桃成熟…
圣喜
“圣喜酱牛肉”源于清朝光绪年间(1890年),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圣喜酱牛肉”以它“至清至诚、纯净无染”的品质,经过几代制作艺人潜心钻研,不断改进,形成了“圣喜酱牛肉”独特的制作工艺,成为山东…
平原老豆腐
平原老豆腐作为传统名吃已有数百年历史。其特点:多味佐料精心熬制汤料,豆腐洁白明亮,嫩而不松,卤清而不淡,油香而不腻,有肉味而不腥,有辣味而不呛。乾隆皇帝下江南过平原时,品尝后赞不绝口,下旨命老豆腐艺人…
岗子刘驴肉
清乾隆年间,岗子刘村一郭姓村民,除农耕外以宰杀牲畜卖肉为生,由经营生肉逐步开设熟肉店。本村一刘姓村民同郭是亲戚,在店内干活,学得加工技艺后专门从事驴肉加工,成为岗子刘驴肉的传承人。驴肉也称鬼子肉,据传…
红脸烧饼
红脸烧饼源于元代,属蒙人草原及西夏区域独有的马背餐食文化,传入中原已有数百年历史。红脸烧饼因形得名,圆则为红脸烧饼,亦名关公烧饼。长则称马蹄烧饼。其做法:用土坯或砖盘垒灶台,架上大锅,锅沿高出灶台面4…
又一村“蒸包”
起源于1890年,在继承天津“狗不理”包子传统工艺的同时,逐渐形成了造型好,有嚼劲,选料精,满口香的独特风味。现在的“又一村”包子用半发面,肉馅内调进香油、酱油、葱、姜、高汤等十种佐料精制而成。曾荣获…
宁津杂技
宁津县是中国杂技艺术的重要发祥地,它起源于秦汉,兴盛于明清和民国,在《汉书》、《史记》、《述异记》及《宁津县志》中均有文字佐证。宁津杂技以其久远的发展历史、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演出技…
牛斗虎
“牛斗虎”是由武术牛虎拳发展演变而来,流传在平原县腰站镇锅培口村一带。公元1854(咸丰四年)年腰站锅培口村村民王仁,参加了太平天国太平军,在李开芳将军手下当兵,学会了牛虎拳套路,太平天国覆灭后,王仁…
走遍德州
山东省民俗与文化
齐河县民俗与文化
武城县民俗与文化
乐陵市民俗与文化
禹城市民俗与文化
平原县民俗与文化
德城区民俗与文化
临邑县民俗与文化
陵城区民俗与文化
庆云县民俗与文化
宁津县民俗与文化
夏津县民俗与文化
全部德州民俗文化
德州地名网
[第1页]
[2]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