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省
>
许昌市民俗文化
许昌市十大民俗文化
1.
襄城县烟草种植和烘烤技艺
名称:襄城县烟草种植和烘烤技艺级别:市级地区:襄城县朝代:明代襄城县烟草种植,已有将近400年历史,系全国烤烟生产的发源地之一。据乾隆五年(1740年)《古氾城志》记载:“物产无特异者,所在有之,故不录。独烟、蒜、石器有名声,流通千百里外,与他地差别耳。”襄城县地处黄淮平原,县境光、热、水资源丰富。……
2.
襄城大调曲子
名称:大调曲子级别:市级地区:襄城县朝代:民国大调曲子在襄城的流传始于1920年,时由城关镇北大街刘文斗会同耿恭甫、蔡朝贤、纪进策从南阳引进。1928年南阳曲子状元叶先礼来襄演出,收刘万春、孙国祥、祝宪臣、邵润泽等徒,是这一艺术在襄城县有所发展。1963年文化馆派人去南阳学艺,改手板为八角鼓,使这一……
3.
许昌越调
越调是河南省主要的地方剧种之一,流行于河南、湖北北部、陕西、山西及安徽部分地区,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越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其声腔音乐以越调为主,也兼唱吹腔、昆腔、七句半等,带有中原地区民间音乐的特色和浓厚的乡土气息。越调脚色齐全,包括大红脸、二红脸、文生、武生、大净、二毛、三花……
4.
药市习俗(禹州药会)
药市是在有历史渊源的中药材集中集散地定期举行的交易集市,历代形成的中药集散地有一百一十多处,其中在全国范围内有广泛影响,采、种、制、用功能齐全,集散量大,交易活跃的有安国、樟树、百泉、禹城“四大药市”。药王会是传统庙会的一种类型,唐代即已出现。名医孙思邈是传统中医药的行业神,被尊崇为“药王”。除此以……
5.
禹州中药加工炮制技艺
禹州是中药材的集散地,历史上有20多个行帮组织和众多的药庄、药行、药棚、药店等,带动了中药材种植、加工、炮制技术的发展。禹州的中药材炮制始于明代,荟萃了历代技艺,因药制宜,技艺独特,制作精细,注重药效,在“浸、泡、锻、煨、炒、炙、蒸、煮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业内有“药不过禹不香”之说。禹州中……
6.
钧瓷烧制技艺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有着中国五大名瓷之首的称号,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被称为国宝、瑰宝。钧瓷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钧瓷器品乳光莹润,似玉非玉胜于玉;质地淳厚,开片声似琴如铃;色彩奇幻,意境幽远绝世无双。钧瓷烧制技艺就是在钧瓷的制……
7.
许昌陈氏皮影制作技艺
许昌陈氏皮影的雕镂制作以上等白驴皮为原料,经泡制、刮毛、去脂、磨、刻、染、熨、缀等二十余道工序精工细作而成。影人的造型小巧玲珑,高约33厘米左右,体型夸张大胆,变形巧妙。影人的服饰图案花纹,精巧细致,充分折射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审美志趣。影人的着色采用传统绘画工笔重彩方法,精工细雕,自然和谐,绚丽协调……
8.
徐庄社火
徐庄位于禹州市西部花石乡,是一个平原村庄。徐庄同乐社起源于1862年同治元年,其前身“火神社”,是由老一辈的民间艺人自发组织的民间文艺团体。据本村老人讲,在民国22年,“火神社”在民间搞得很红火。以旱船、高跷、竹马为基础,发展到如今兼有小车、秧歌、狮子、小品演出、快板书等节目为补充的丰富内容。主要形……
9.
甘罗传说
一、甘罗智斗私塾老师甘罗出生没多久,0妈就含恨自杀了。自杀的原因很简单:甘罗的父亲去世三年后他才出生。甘罗在0肚子里呆了三年,造就了他过人的聪明,于是他成了地方豪绅的眼中钉。在地方豪绅的授意下,私塾老师在甘罗上学的第一天就开始整治他。看到甘罗个最小,第一天放学时,老师宣布:“明天放学的时候,只有能把……
10.
吴道子传说
吴道子(约680~795年)唐代画家。画史尊称吴生。又名道玄。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约生于永隆一年(680),卒于乾元元年(758)前后。少孤贫,初为民间画工,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
走遍许昌市
河南省民俗与文化
禹州民俗与文化
鄢陵县民俗与文化
建安区民俗与文化
长葛市民俗与文化
襄城县民俗与文化
魏都区民俗与文化
全部许昌市民俗文化
许昌市地名网
{下一个}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