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省
>
焦作市民俗文化
焦作市民俗文化介绍
龙舞(火龙舞)
“火龙舞”又叫“五色火龙舞”,流传在河南省孟州市龙台村。龙台村位于孟州市西北蟠龙岭脚下,蟠龙岭也叫“五龙岭”,是全市制高点。村西北有座据说兴建于商代的五龙庙,庙内雕塑红、蓝、绿、黄、白五色巨龙,庙周边…
和氏太极拳
和式太极拳是传统拳术,属于太极拳流派之一。始创于清末河南温县赵堡镇太极拳名家和兆元(1810——1890),因地域亦被称为赵堡太极拳。和式太极拳除具有一般太极拳的要点外,在理论、技术技法、强身养生方面…
月山八极拳
月山八极拳源于河南省博爱县,由月山寺第二代住持苍公始创于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明永乐初年传至周围地区,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至民国十六年(1927),月山八极拳已有二十四代僧人传承。抗战时期月…
高跷舞
高跷舞流传赵堡镇北平皋村、岳村乡、温泉镇、番田镇、黄庄镇、南张羌镇武德镇等地。传说很久以前,天下一连三年大旱,颗粒无收,饿死的百姓成千上万,能活动的人都外出逃荒去了,村中只剩下老弱病残在家等死。这天晚…
蝴蝶釵锣鼓
蝴蝶釵锣鼓镲、锣、鼓等是优秀的民间打击乐器,主要流行于怀川一带,但蝴蝶镲是在温县余村传承的一种打击乐器技艺。余村位于县城西20公里的猪龙河畔,与武松桥西的孟州武桥村为邻,是水浒英雄孙二娘开店的遗址地,…
和式太极拳
和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太极拳流派之一,清末河南温县赵堡镇太极拳名家和兆元(1810~1890)所创。和式太极拳除具有一般太极拳的要点外,在理论、技术技法、强身养生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和式太极拳…
西周村舞虎
西周村舞虎周村的舞虎(俗称耍老虎)是从舞狮演变而来,创于清朝康乾盛,距今有二百多年。经过十几代人编演,不断创新,形成了独特高超表演艺术。老艺人根据老虎性格特点创造出了此狮子更凶猛、更剽悍的动作,因此难…
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
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四大怀药——特指产于焦作市(古怀庆府)辖区的山药、地黄、牛膝、菊花四种中药材,中药典籍中称之为“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合称四大怀药。怀药的生产和销售早在明末就已…
薛氏宗祠祭祖仪式
在河南省焦作东部的小县城修武,素有“薛半县”之称,就是说,在全县范围内,姓薛的人口众多,他们都是我国元朝重臣薛澍的后裔。农历八月初三是薛澍诞辰,每年此日,修武县薛澍后裔会隆重举行祭祖仪式。早在元代至元…
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
绞胎瓷也称“搅胎瓷”或“绣花瓷”,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泥相间摆放和糅合,经拉坯成型,上釉烧制而成的陶瓷制品。绞胎瓷各种纹理由胎而生,具有表里如一、内外相通、一胎一面、不可复制的特性,素有“瓷君子”之…
苏家作龙凤灯舞
苏家作龙凤灯形成于清道光年间(1826年),由苏家作艺人黑旦所创。龙凤灯舞的形成旧时苏家作人务农耕作之余,业余文化生活相对比较丰富,每年春节和苏家作村火神庙会期间(农历二月十九日),苏家作人为庆贺一年…
高抬火轿
“高抬火轿”是一项不多见的大型民间集体表演项目,观赏性极强。历史记载该节目形成于明清,经历了400多年的发展演变,成为百里怀川广大群众喜爱的一项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历史记载该节目经朱元璋第九世孙、布衣…
司马懿得胜鼓
《司马懿得胜鼓》是盛传在河南省温县的民间打击乐,她古朴典雅,粗犷豪放,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司马懿所创,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司马懿得胜鼓的历史渊源公元3世纪中叶,魏、蜀、…
郑王词曲
郑王词曲(《郑王词》和《郑王曲》的总称)是我国明代郑藩王第六代世子朱载堉运用当时的民歌形式创作的词曲。其中,《郑王词》(又叫《醒世词》、《痴僧录》)收录有朱载堉诗词152首约3.5万字,内容包括述怀、…
武德镇抬鼓
武德镇抬鼓又名吉祥鼓,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创立于清乾隆年间,并融入当地流行的武术套路,使内容更为丰富多彩,演奏乐器增多。其鼓谱共十路,演奏人员多达160人;场面宏伟壮观,艺术风格古朴典雅,威武…
走遍焦作市
河南省民俗与文化
温县民俗与文化
武陟县民俗与文化
修武县民俗与文化
山阳区民俗与文化
沁阳市民俗与文化
马村区民俗与文化
中站区民俗与文化
解放区民俗与文化
孟州市民俗与文化
博爱民俗与文化
全部焦作市民俗文化
焦作市地名网
[第1页]
[2]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