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西
>
南宁市民俗文化
南宁市民俗文化介绍第2页
隆安南圩壮族亥日
南圩建于1923年,距隆安县城6公里,因位于县城南面,故名南圩。圩日是民间约定成俗的集日,南圩每三天为一集日,12天为一大集日,俗称“亥日”。每逢“亥日”,赶集群众络绎不绝,多达两三万人,是隆安县最大…
隆安拱阁龙舞
隆安拱阁龙舞是百年隆安节庆传统文化中的重头戏,也是隆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分水龙与火龙两只。绿色的代表水龙是降雨用的保佑蝶城风调雨顺,红色代表火龙是镇邪去煞用的保佑蝶城兴隆平安。拱阁龙舞曾经代表隆安…
结拜十姐妹和十兄弟习俗
农历七月初七,是汉族传统的七夕节。这个节日大都是未出阁的少女在恬静的夜晚仰望牛郎织女星,期盼未来的爱情美满幸福,所以又被称为女儿节。在隆安县丁当镇,活泼开朗的壮族姑娘们在七夕节并未向上苍祈福,而是嘻嘻…
宾阳圩逢节
圩逢是指旧时壮族青年男女恋爱的约会的一种主要方式而言。圩,就是设定一个地方,逢,壮族语言读Tang即相会达到欢喜的0之意。圩逢日,一年一度。是日,青年男女在一约定的地点相聚一起,尽情欢唱恋歌,相互认识…
黎塘胜利节
1944年冬,日军第二次入侵宾阳,大约有一个连的人马驻在黎塘圩(街),经常派兵对公路两旁附近的大龙,德胜等10多个村庄实行三光政策。黎塘老街有个陈二九,他的侄儿陈右生胆识过人,是年十月初四日中午,陈右…
宾阳炮龙节
宾阳炮龙节是独具宾阳民族特色的一种非常热闹、隆重、全国少有的传统节日(即一年一度的农历正月十一晚举行舞龙活动)。炮龙节距今已有150年历史了。炮龙比一般常见的彩龙要大,装裱简单,短有7节,长有11节不…
宾阳游彩架
春节期间,广西南宁宾阳县举行当地特有的游彩架、舞龙狮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城区群众倾城而出,观赏游彩架、舞龙狮,欢度新春佳节。宾阳游彩架是清代宾州城从外地引进的。它以几个孩童在彩架上的活动内容进行…
横县壮族采茶戏
横县壮族采茶戏属桂南壮族采茶戏的一种,它广泛流传于广西横县的六景、峦城、南乡、百合以及相邻的宾阳、邕宁、灵山、钦州等广大地区,于清代从江西赣南经粤北传入,距今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横县壮族采茶戏亦称“茶…
马山打陀螺
马山打陀螺历史悠久,是青少年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据考证,明代思恩府在乔利举行一次打陀螺比赛,几天几夜,热闹非凡,从而传扬临近府县。古时的马山是打陀螺较早的地区之一。世世代代都有打陀螺的习惯。马山陀螺形…
马山打榔
打榔古称“打舂堂”,是马山壮瑶人民民间流行的一项体育活动。打舂堂历史悠久,-刘恂的《岭表录异》云:“广南有舂堂,以浑木刳为槽,一槽两边约十杵,男女间立,以舂稻粮,敲磕槽盘舷,皆有偏拍。槽声若鼓,闻于数…
壮医药
壮医药于先秦时期开始草创萌芽,经过汉魏六朝的发展,约略于唐宋之际,已大抵形成了草药内服、外洗、薰蒸、敷贴、佩药、骨刮、角疗、灸法、挑针、金针等10多种内涵的壮医多层次结构,并逐步具有理论的雏型。广西地…
邕宁舞春牛
广西邕宁县等地春节游艺活动。牛身用竹片编织而成,黑布或灰布做套。绵纸做头和角,画上中眼。两人一头一尾钻入布套中,边唱边舞。一人头包毛巾,手扶犁架跟在后面,做犁田状。其他人或提灯笼,或敲锣鼓,或领唱春牛…
壮族民间故事“百鸟衣”
“百鸟衣”是壮族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它叙述贫苦农民古卡的妻子依娌,被土司抢掠。依娌嘱咐古卡制弓箭,射百鸟,用羽毛制成神衣,百天为期,到州府相会。古卡历尽艰辛,制成百鸟衣后,按时来到州府。古卡借献衣…
壮族三声部民歌
壮族三声部民歌历史悠久,主要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上林、忻城等三县交界处的壮族地区,其中马山县东部的古寨乡、加方乡、里当乡和古零镇是分布的密集地带,壮族人民称为“三顿欢”或“三跳欢”。史书上早有“…
壮族歌圩
“歌圩”是壮族群众在特定时间、地点举行的节日性聚会歌唱活动形式,壮语称为“圩欢”、“圩逢”、“笼峒”、“窝坡”等。凡是壮族较大的聚居区都有歌圩,举办歌圩的时间主要在春秋两季。春季歌圩以三四月间为最盛,…
走遍南宁市
广西民俗与文化
邕宁区民俗与文化
横州市民俗与文化
宾阳县民俗与文化
马山县民俗与文化
上林县民俗与文化
隆安县民俗与文化
武鸣区民俗与文化
青秀区民俗与文化
江南区民俗与文化
西乡塘区民俗与文化
兴宁区民俗与文化
良庆区民俗与文化
全部南宁市民俗文化
南宁市地名网
[第1页]
[2]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