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南省
>
玉溪市民俗文化
玉溪市民俗文化介绍第2页
峨山彝族土掌房
住在峨山彝族人民的住房多为土木结构的平顶房。因屋顶以土铺成,俗称“土掌”房。土掌房以土基砌墙,或用粘土筑(夹板)墙,以木为柱,房顶平铺若干根木梁,木梁上面用劈柴垫底,铺上青松毛后盖上粘土,用榔头将粘土…
通海洞经音乐
通海洞经音乐始于清康熙晚期至乾隆年间,最早为“朝山会”,之后是“桂香会”,当时就十分兴盛,曾有“冠冕南州”之誉称。清同治、光绪至民国时期,又先后出现了五圣会、同文会、圣文学、振文学、兴文学、崇圣学、妙…
关索戏
关索戏是一种汉族戏曲剧种,属于古老的傩戏,在云南省澄江县阳宗镇小屯村所仅有,它在演出形式上,仍保留着较原始的面貌,演出时一般头戴面具,边唱边舞,有娱神歌舞的遗风。开演时要举行祭祀,朝拜乐王庙。专演三国…
峨山彝族花鼓舞
峨山彝族花鼓舞,彝语称“者波必”,流传于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的彝族村寨。在双江镇、小街镇、甸中镇、化念镇、塔甸镇、大龙潭乡、富良棚乡、岔河乡,均有大量的彝族花鼓舞分布,并有经常性活动。花鼓舞于清末(1…
哈尼族棕扇舞
哈尼族棕扇舞是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之一,流行于元江羊街乡那诺街哈尼族聚居地。舞蹈的起源与古老的狩猎采集生活和祭祀活动有关,从模仿狩猎中的禽兽飞跃奔跑和表现猎人凯…
傣族叙事长诗《朗娥与桑洛》
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嘎洒镇和水塘镇等地流传的傣族(花腰傣)叙事长诗《朗娥与桑洛》是一部篇幅长、内容完整的悲剧叙事诗,内容涉及当时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阶级关系、伦理道德、婚姻恋爱等。当地版本较多,…
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
“礼乐名邦”通海,洞经音乐是这一美誉的深厚文化支撑之一。“妙善学”女子洞经古乐,是这个“礼乐名邦”的传奇。洞经音乐是音乐的活化石,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全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洞经音乐源于…
四弦舞
四弦舞:四弦舞流传于峨山、新平、双柏等县和姚安县的部分地区,彝语称叶切比,意为弹着月琴跳。汉话称为四弦舞或丝弦舞。跳四弦舞是彝族男女青年进行社交活动的一种方式。他们往往通过跳四弦舞相识、相恋,结成伴侣…
彝族左脚舞
彝族左脚舞有1000多年历史,三月会已有近400年历史,早在康熙41年(1702年),就有左脚舞最早的文字记载。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世间有一条恶龙,兴风作浪,造成洪水危害。两位彝族青年阿里和阿罗勇敢地站…
玉溪花灯戏
玉溪花灯是玉溪的主要地方剧种,是明代军民屯田,江南军民移居玉溪后形成的。玉溪花灯以新灯驰名全滇,由一批花灯艺人对老灯彻底改造,推陈出新,创作出一大批新花灯剧目,把老灯由乡间的团场歌舞推向舞台戏剧化,正…
新平彝族服饰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属玉溪市。全县总面积4223平方公里,总人口28.5万人。新平县境内有彝族、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回族、白族、苗族、汉族等17种民族,其民族风俗独异。新平彝族的服饰以黑为基调,绣花装…
抬阁(通海高台)
通海高台是在云南省通海县传统节庆民俗活动中保留的一种抬阁表演形式。明清时军屯移民将粤、闽等省的“抬阁”和“飘色”传到云南。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四月二十七日立的《高台会碑》记载,原通海、河西(今通…
走遍玉溪市
云南省民俗与文化
易门县民俗与文化
新平县民俗与文化
峨山县民俗与文化
通海县民俗与文化
元江县民俗与文化
红塔区民俗与文化
澄江市民俗与文化
全部玉溪市民俗文化
玉溪市地名网
[第1页]
[2]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