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南省
>
怒江州民俗文化
怒江州十大民俗文化
1.
傈僳族民歌
傈僳族民歌包括木刮、摆时和优叶等歌种。“木刮”是傈僳族最重要、流传最广的民歌歌种之一,流传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傈僳族聚居区。木刮在傈僳语中原泛指所有的歌和调,后来逐渐成为叙事古歌的专称。其他属木刮类的歌、调一般冠以内容,如阿尺木刮(山羊调)、其奔木刮(三弦调)等。木刮主要用于内容严肃、气氛庄重……
2.
傈僳族刀杆节
傈僳族刀杆节,傈僳语叫“阿堂得”,意思是“爬刀节”,它是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境内的傈僳族以及彝族的传统节日,节期是每年正月十五日。“上刀山,下火海”是刀杆节中主要的习俗表演活动,它再现了山地民族翻山越岭的生活经历及攀藤负葛的艰苦卓绝精神,同时也是一种民间传统习俗活动。关于刀杆节的来历有……
3.
怒族仙女节
怒族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流传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的怒族聚居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延续三天。节庆活动包括祭祀仙女洞并迎接圣水、歌舞求福、体育竞技三大类别。怒族仙女节的起源,一种说法是源于原始崇拜,另一说法是怒族早期母系氏族尊崇女性的一种遗俗。怒族信奉仙女,以祈求……
4.
独龙族卡雀哇节
独龙族卡雀哇节流传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部独龙江流域的所有独龙族村寨。卡雀哇节在每年农历腊月即公历的12月至次年的1月之间举行,节期最短3天,最长9天。1991年,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根据独龙族人民的意愿,把每年的公历1月10日定为独龙族的卡雀哇节。节庆内容包括木刻……
5.
瑶族服饰
瑶族是我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他们生活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瑶族先民,一般认为是秦汉时长沙、武陵蛮的一部分,或说源于“五溪蛮”。瑶族的自称有勉、门、敏等63种,他称有390种,如盘瑶、蓝靛瑶、红头瑶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白裤瑶与红瑶瑶族支系众多,分……
6.
泸水阔时节
“阔什”是傈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阔什节,是傈僳族人民的节日。“阔时节”是傈僳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以前,傈僳族过节的日子以对物候的观察来决定,各村寨过节的时间各不相同,一般在农历十二月初五到第二年正月初十这段时间内,前后约有一个月。这期间正是樱桃花开的季节,所以每年樱桃花开时就……
7.
新米节
新米节为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至二十日,每年秋季收获后,需待到新米节之后才能正式吃新粮,否则是不能随便动用的。过新米节犹如过新年一样,热闹非凡,过节时家家户户煮好新米饭,摆上酒、米,祭天神、祖先和铁三脚。感谢并祈求他们的保佑,并在屋外鸣放 枪,以示庆祝。如有粮食歉收人家,村民便主动拿出部分给予援助。节期……
8.
独龙族服饰
独龙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独龙族的传统服装一般穿黑白直条相交的麻布或棉布衣,下穿短裤,习惯用麻布从左肩腋下斜拉至胸前,女子多在腰间系戴染色的油藤圈作装饰,常常披挂的五颜六色,串珠、胸链、耳环。年轻女子以前有纹面的习俗。独龙族男子过去用一……
9.
目瑙纵歌
目瑙纵歌又称“总戈”,意为“欢聚歌舞”,是景颇族最为隆重的传统民族节日。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数万人踩着同一个鼓点起舞,规模宏大、震撼力极强,是中国西部地区的民族狂欢节,有“天堂之舞”,“万人狂欢舞”的美称。“目瑙”是景颇语,“纵歌”是载瓦语的直译,意思是大家一起来跳舞。在德宏州景颇族……
10.
拉马画毡
生活在兰坪的拉马姑娘,在结婚喜日到来之时,一定要准备一件陪嫁的物品--画毡,这也是一件美丽华贵的艺术品。 要制作一件画毡,首先得选择纯白色的绵羊毛作为原料,用特制的弓和竹帘,将其加工成宽4尺,长6尺的毛毡。由于选料讲究,加工精细,这种白毛毡不但很结实,而且十分柔软。这时,就轮到画师们来施展手……
走遍怒江州
云南省民俗与文化
贡山县民俗与文化
泸水市民俗与文化
兰坪县民俗与文化
福贡县民俗与文化
全部怒江州民俗文化
怒江州地名网
全部怒江州民俗文化>>>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