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南省
>
临沧市民俗文化
临沧市民俗文化介绍
傣族手工造纸
傣族造纸浇纸法堪称造纸技术的“活化石”。该项技艺与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一起于2006年进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称为“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傣族项目点为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芒团寨和永…
傣族蝴蝶舞
傣族蝴蝶舞由少女身穿蝴蝶架衣在比喻鲜花的四个矮竹凳摹仿蝴蝶动作,合着节奏明快的象脚鼓声翩翩起舞,步伐轻盈,舞姿优美。基本动作有“绕花”、“闻花”、“惊飞”等,形象地表现了蝴蝶的特征。傣语称“戛吆”。据…
马鹿舞
马鹿舞傣语原名“戛朵”,“戛”意为玩、耍,“朵”相传是一种形似马鹿的长体、长角的神秘野兽,“恩朵”即模仿这种野兽跳的舞。由于“恩朵”与马鹿舞形象、跳法近似,久而久之民间渐将两者合二为一,统称为马鹿舞。…
蜂桶鼓舞
蜂桶鼓舞是布朗族的群众性舞蹈,分为三步和五步两种。演出时,由两名年轻男女双手各持一条“帕节”(即毛巾)在前面跳“帕节舞”引导,舞蹈动作主要是甩手巾。其后是蜂桶鼓队,一般为4—6只,后紧随2只象脚鼓,之…
纳西族东巴纸手工造纸技艺
纳西族东巴纸又称白地纸,其制作技艺较为独特,现保存于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三坝纳西族乡的白地村。白地(即白水台)是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发祥地,东巴纸是东巴最重要的写经用纸,在滇西北各族中久负盛名。东巴纸…
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
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临沧市临翔区的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青华村、忙令村、勐旺村、勐准村、后寨村、忙巩村等村寨。制作象脚鼓的历史约五百多年。擅长制作象脚鼓的民间艺人近20人,其中代表性人物有…
滇红茶制作技艺
滇红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滇红茶,又称云南红茶,简称滇红,大家都习惯称之为云南滇红茶。滇红茶主要产于云南的西部与南部两部分。云南所产出的红茶有一个独特的特点“颜色香艳、香味高而淳浓”,成品…
翁丁佤族传统文化
翁丁佤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位于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翁丁大寨,建村历史已有200多年。佤族自称“佤”、“阿佤”和“布饶”,汉语意为山地民族。翁丁大寨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海拔2605米。翁丁村共有2…
凤庆滇剧
临沧市凤庆县滇剧历史悠久,有史可考的最早传入时间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刘金玉的“天庆班”到该地演出,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后产生了一批滇剧票友。一些地方官绅等筹款建戏台购戏装,组织演出,并不断…
布朗族长席宴
布朗山寨位于海拔1500米至2300米的云南省双江县,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布朗族有8.77万人,普遍信仰佛教,并有自己独特的民俗。布朗族通常由三五个至数十个同一血缘的家族聚居,男…
小白龙潭的故事
在镇康县南伞镇,自今还流传着这么一个关于小白龙潭的神奇传说。这个故事就是现在南伞小白龙潭名字的由来。相传,在很久以前,南伞被一片茂密的大森林覆盖,森林里有着两潭清彻透明,如绿宝石一般亮丽的水潭,潭水清…
岩弄山的故事
(德昂族民间故事)祁华斌王东英讲述李文全收集整理在镇康县南伞镇硝厂沟自然村旁耸立着一座险峻挺拔的岩弄山,“岩弄”为德昂语,意为“仙人山”的意思。关于仙人山的来历,还有这么一个故事呢。相传,在很久以前巍…
镇康民间传说--壮胆经
在镇康民间,一直流传着一部《壮胆经》。汉族壮胆经是:“出门不带出门灵,出门不带出门经,吾头顶观世音,八大金刚来领路,八大神仙朝后跟,金刚神仙来护身,护吾全身,驱鬼怪寓去,迫鬼怪跑开,急急如律令!”傣族…
镇康打歌声
夜色已深,半弯的月亮斜斜地挂在西山头。窗外的打歌声依然欢快。异地陌路,镇康的打歌声方言十足,因而不能得知歌词的大意。惟有那连绵的曲调中得知,欢快的旋律给这西部小城带来了无限生机,打歌声中昭示着一种拼搏…
傣族“滴水”的由来
在南伞城子村傣族寨佛寺里,每逢“做贡、赶摆”时,傣族人民都要到佛寺里去祭拜祖先与在贡物上滴水,为什么祭拜祖先时要在贡物上滴水呢?这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咧!据说,古时侯,有一个傣族百万(有钱人家称为“百万…
走遍临沧市
云南省民俗与文化
镇康县民俗与文化
沧源县民俗与文化
耿马县民俗与文化
双江县民俗与文化
凤庆县民俗与文化
临翔区民俗与文化
全部临沧市民俗文化
临沧市地名网
[第1页]
[2]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