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南省
>
德宏州民俗文化
德宏州十大民俗文化
1.
傣族剪纸
剪纸是云南许多民族喜爱和普及范围广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傣族剪纸为其中特色突出者之一,主要流传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傣族剪纸最早见于本民族祭祀所用的纸马,后来在佛教文化和汉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充实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喜庆、宗教、丧葬及居家装饰等方面。在喜庆节日中剪纸多用金、红、绿、黄色;在丧事……
2.
景颇族目瑙纵歌
目瑙纵歌又称“总戈”,意为“欢聚歌舞”,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景颇族聚居区,是景颇族最为隆重的传统民族节日。目瑙纵歌产生年代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目瑙纵歌的最主要活动是跳目瑙纵歌舞,正式活动前,人们在舞场中心立起四根木柱,用来祭祀太阳和指示舞蹈路线。柱侧置刀、矛,象征人民强悍刚毅的性格。……
3.
傣族孔雀舞
傣族孔雀舞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流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潞西及西双版纳、孟定、孟达、景谷、沧源等傣族聚居区,其中以云南西部瑞丽市的孔雀舞(傣语为“嘎洛勇”)最具代表性。相传一千多年前傣族领袖召麻栗杰数模仿孔雀的优美姿态而学舞,后经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成型,流传下来,……
4.
遮帕麻和遮咪麻
阿昌族的长篇诗体创世神话《遮帕麻和遮咪麻》主要流传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阿昌族群众中,以唱诗和口头白话两种形式传承至今。阿昌族人口有三万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九保、曩宋和陇川县户撒三个阿昌族乡。在阿昌族宗教及民俗活动中,要念诵全部的《遮帕麻和遮咪麻》。普通百姓在建房、迎候亲戚、……
5.
傣剧
傣剧是云南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之一,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盈江、瑞丽、陇川、梁河等县及保山市部分傣族聚居区。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清末,盈江干崖土司署组织了德宏历史上第一个傣戏班。不久,傣剧流……
6.
阿昌族民歌
阿昌族历史悠久,人口3.2万,其中1.2万人居住在梁河县。阿昌族民歌种类繁多,许多歌种在曲调、歌唱形式等方面独具特色。按体裁划分,阿昌族民歌有山歌、叙事歌、礼俗歌、祭祀歌和舞蹈歌等种类。山歌是男女青年情歌对唱的主要曲调,称为“扎尼斯脑克”山歌调,即最古老的情歌调,双方从相识到分别都有成套的歌唱内容。……
7.
傣医药(睡药疗法)
睡药疗法,傣医十大传统疗法之一,云南的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据史料记载,傣医始祖医圣腊西答俄,创立了傣药“雅叫哈顿”,现已载入国家药典。随着傣医药医疗实践广泛深入,形成了傣族医药学理论,核心为“四塔五蕴”理论。“四塔”傣语为“塔都档细”,为:“塔拎”(土)即为人的肌体;“塔喃”(水)指人体的水血……
8.
景颇族服饰
景颇族的景颇、载侃、喇期、菠莪等支系的男子一般着黑色对襟短衣,裤腿宽。老人留辫子缠在头顶上,裹以黑布包头,青年喜裹白色头。外出时必挂“简阳”和长刀,以1武和尊严。妇女一般着黑色对襟或左枉短上衣,下着黑、红色织成的统裙,腿上带裹腿。上衣前后及肩上都针有很多银泡泡、银片,颈上挂六七个项圈或多串银链子和银……
9.
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
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德昂族是中国云南西南部跨中缅边境而居的少数民族,种茶、饮茶和用茶习俗历史悠久丰富,被誉为“古老的茶农”。德昂族的“酸茶”,又称湿茶,是采摘当地三台山大叶种新鲜茶叶密封在竹筒里发酵后制成,古法纯手工制作,茶味酸涩……
10.
目瑙纵歌节
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清平乡景颇族聚居地,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就是目瑙纵歌节,村村寨寨都会举办目瑙纵歌。平常时间,每当有节日或庆典,各村都会适时跳起目瑙纵歌。“目瑙”是景颇语,“纵歌”是载瓦语的直译,意思是大家一起来跳舞。在德宏州景颇族聚居地,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就是目瑙纵歌节,村村寨寨……
走遍德宏州
云南省民俗与文化
陇川县民俗与文化
芒市民俗与文化
梁河县民俗与文化
盈江县民俗与文化
瑞丽市民俗与文化
全部德宏州民俗文化
德宏州地名网
全部德宏州民俗文化>>>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