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海盐民俗文化
海盐十大民俗文化
1.
海盐骚子
海盐骚子是明代四大声腔(戈阳、余姚、海盐、昆山)之一,因形成于浙江海盐县而得名。明嘉靖、隆庆、万历年间,因其唱腔的优美细腻,并用官话演唱,深受文人、士大夫和宫廷的欢迎,成为影响最大的雅戏曲。明万历以后,水磨昆山腔兴起,逐渐被改革后的昆曲所取代。海盐骚子依附于古老的民间祭祀仪式——“待佛”,是融宗教信……
2.
吃早烧
吃早烧,即早晨四五点钟吃烧酒。在浙北海盐澉浦一代仍沿袭着这种奇特的饮酒风俗。吃早烧的人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不管刮风下雨,365天从不间断吃早烧。吃早烧的人很稳定。也很少串店,因此掌柜也掌握着每个客人的酒量。他们不多喝,一般每次只喝一开(即老秤2两,新秤1.25两)烧酒。吃早烧的常常是两三个人围……
3.
丰山脱力药制作技艺
丰山脱力药制作技艺丰山脱力草是一种生长在山上的草本植物,它对劳累过度、手酸脚软、食欲不振、气虚乏力之症状颇有疗效。丰山脱力草主产于海盐县秦山镇丰山、秦山、隐马山一带,在秦山镇的周边乡镇山上也有生长。丰山脱力药以家系传承为主。早在一百多年前,丰山脱力药就在民间声名远播,除海盐县外,邻县及杭州、上海、江……
4.
海盐腔
海盐腔,又被称为“浙调”、“越调”、“海盐高调”等,因形成于海盐而得名。海盐腔曾和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并称为明朝南方戏曲的“四大声腔”,且位列“四大声腔”之首,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关于海盐腔的起源,据元代姚桐寿《乐郊私语》记载,系当时海盐澉浦杨梓与贯云石(酸斋)对村坊俚曲、南北歌调进……
5.
海盐牌子
牌子又称“堂名”、“坐唱班”、“奏郎担”,是只唱不演、有乐队伴奏的戏曲清唱班,流行于嘉兴、海盐、平湖、海宁等地及苏南一带,活动于城镇乡村。当地群众遇婚事寿庆、孩子满月及周岁、谢神、待佛或乡间佛事、神事,都要请牌子唱戏。牌子始于明代,盛于清代,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海盐牌子最初唱昆、盐两腔。后来四大……
6.
海盐滚灯
海盐滚灯是长期流传于海盐一带的一种民间舞蹈,一般在元宵节灯会进行表演,表演时以滚灯为道具,舞姿潇洒英武,具有较强的杂技性和竞技性。海盐滚灯的缘起与海盐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海盐濒海,常有海盗侵袭,因此海盐人崇尚练武,民间盛行以村坊为单位的滚灯竞技比武,以示村坊实力强大。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海盐已有滚灯表……
7.
骚子歌
骚子文书是以文学本子(手抄本)为基础,用海盐方言说唱为主要表现形式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综合性说唱艺术。其表演主要采用站唱、拆唱,也有走唱或坐唱等形式,具有它自己的独特风格。骚子歌是海盐民间待佛仪式的歌谣,与我国戏曲鼻祖四大声腔之一的“海盐腔”有着一定的渊源。……
8.
秦山老虎嗒蝴蝶
老虎嗒蝴蝶是海盐一带的灯舞,在每年元宵节灯会上表演。该灯舞表达了当地百姓期盼消避自然灾害、生活安定的愿望,也满足了人们对文化娱乐的需求。老虎嗒蝴蝶灯舞从清代中后期就在海盐流传,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老虎具有凶猛、强壮、威武等特点,被称为“兽中之王”,江、浙、沪一带百姓都有对老虎崇拜的传说。相传海盐……
9.
塘工号子
塘工号子是海盐人民在修筑海塘过程中演唱的劳动号子,主要分布在海盐县沿海一带秦山镇、武原镇、西塘桥镇、海盐经济开发区等三镇一区。海盐地处钱塘江口,历史上经常遭受潮水的冲击,岸线不断被吞没。从东晋到唐朝,岸线西南段被吞噬15公里,东南段被吞噬25公里。南宋时潮水继续吞噬岸线5公里余,使望海镇、宁海镇先后……
10.
海盐钱氏传说
海盐钱氏传说和故事是以吴越王钱鏐及其海盐后裔为内容的民间文学,是我国钱鏐王及其家族后裔传说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传说主要收了明正德以后五百余年间流传在民间的传说及故事。嘉兴市为其主要流播地,辐射至钱塘江一带周边地区乃至海内外。因其故事生动、内容丰富、地域特征明显,历史价值、文学价值、民俗价值、社会价值……
走遍海盐
嘉兴市民俗与文化
桐乡民俗文化
海宁民俗文化
平湖民俗文化
秀洲区民俗文化
南湖区民俗文化
嘉善民俗文化
海盐民俗文化
全部海盐民俗文化
海盐地名网
全部海盐民俗文化>>>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