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拳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拳
161.
栖霞螳螂拳
[
山东省
烟台
栖霞
]
螳螂拳是一种模仿螳螂动作演变而来的传统拳术,在山东胶东地区广为流传。螳螂拳产生于明末清初,由明末清初王郎所创。螳螂拳在它产生的数百年里,经过历代武术家的总结提炼、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长短兼备、刚柔相济、勇猛快速、实用性强的独特风格,主要有太极螳螂、梅花螳螂、七星螳螂、六合螳螂、小架螳螂等流派。其中太极螳螂、梅花螳螂、小架螳螂在栖霞比较流行。螳螂拳的特点以快速勇猛、斩钉截铁、勇往直前的气势…
[详细]
162.
洪拳
[
广东省
广州市
花都区
]
洪拳是优秀的民间传统武术,为广东南拳“洪刘蔡李莫”五大名拳之首。洪拳最早盛行于花县、禺北一带,现于广东各地及海内外许多地区都流传甚广。洪拳是以龙、虎、狮、豹、蛇、鹤等象形与特性结合武术技法创编而成,有龙拳、虎拳等单形拳术,亦有虎鹤双形拳、五形拳、十形拳等混合形拳术。洪拳风格硬桥硬马、刚劲有力、拳势威猛、重实战。其拳术套路有“一点,两手,三展,四门”的特点,被视为南拳代表。花都区炭步镇藏书院村和白云…
[详细]
163.
和式太极拳
[
河南省
焦作市
温县
]
和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太极拳流派之一,清末河南温县赵堡镇太极拳名家和兆元(1810~1890)所创。和式太极拳除具有一般太极拳的要点外,在理论、技术技法、强身养生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和式太极拳以《周易》理论为基础,像其形取其义用其理,移动周身处处走圆,无不是圈,行成周身无处受力,自然圆活。和式太极拳强调理法自然,处处顺其自然合乎自然,自然而然,形成轻灵圆活,顺遂自然的特色。…
[详细]
164.
三河太极通背拳
[
河北省
廊坊市
三河市
]
通背拳是我国传统的著名拳种,流行广泛的有劈挂通臂、白猿通臂、五行通臂、如意通臂、太极通臂等流派。“通背拳”最早何人所创众说纷纭,已无从查考,旧社会武术门户之见颇深,所以通背拳一直秘密流传相承。太极通背拳,又称五猴通背拳,是通背拳的一个分支,属内家拳派系,是由人称“臂圣”的清末著名拳师张策所创。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太极通臂拳的传承在三河有据可查的是从祁门少祁派祁太昌的通臂拳算起已是七代。其中…
[详细]
165.
朱家教拳(鸿江侯氏)
[
广东省
揭阳市
揭西县
]
朱家教拳(鸿江侯氏)朱家教是广东十大名拳(洪拳、刘拳、蔡拳、李拳、莫拳、蔡李佛拳、虎鹤拳、咏春拳、南枝拳)之一,属南拳类,主要流传于广东五华、兴宁、梅州、汤坑、紫金、普宁、汕头及福建、广西、香港、南洋群岛一带。…
[详细]
166.
姚式太极拳
[
河北省
唐山市
遵化市
]
姚式太极拳(2013年入选唐山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姚馥春太极拳是由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遵化内家拳宗师姚福春先生所传。一百多年以来,它不同于国内其他流派招式的太极拳,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名拳。其主要流传在唐山地区的遵化及周边各县。国内的江西、山西乃至台湾也有继承和传授,另外日本、新加坡还有保留。姚馥春太极拳有长、短拳之分。短拳分为三节,共87式,突出掌法技巧;最为独特的是太极长拳,共四…
[详细]
167.
清河曦阳掌太平拳
[
河北省
邢台市
清河县
]
清河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地处黑龙港流域,京九铁路、青银高速公路、三0八国道穿城而过,交通便利。清河历史悠久,自汉迄宋,历为郡国州治所。清河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这里的人们自古崇文尚武,曦阳掌太平拳(又称掌拳)便流行于清河界内的卫运河两岸。该拳的师祖原为太平天国的军官,太平军失败后,因遭朝廷缉拿,不能回家,便流落与清河、南宫一带教拳授徒。清末天下大乱,盗贼蜂起,卫运河两岸的百姓为保平安,纷纷习武,曦…
[详细]
168.
孙式太极拳
[
河北省
保定市
望都县
]
望都县位于北京南180公里处,属太行山东麓北段山前平原,地处京、津、石三角地带,交能便利。望都县种植辣椒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望都又名庆都,因尧母以此而得名,为帝尧放勋诞生之地。汉代以前称庆都,汉代改名为望都,到唐代又称名为庆都。直到清代乾隆皇帝巡游五台山,回驾路过庆都谒尧母陵,因县名与尧母同名又改为望都县至今。孙氏太极拳作为望都的文化资源,百年来经久不衰,不断发展,是在采集众家武术之长的基础上,…
[详细]
169.
傅山拳
[
山西省
晋中市
灵石县
]
傅山拳,原名朝阳拳,系反清义士傅山先生所创,流传于灵石县城、两渡村、夏门村一带。据《灵石县志》、《何氏家谱》记载,清初傅山在灵石县介庙、石膏山寺庙隐居,传道、讲学、行医,兼授武艺,期间曾受聘两渡村名门望族何家。何氏子女学文习武,并珍藏《傅拳图》手抄本留于后人。从此,傅山拳流传于灵石,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傅山拳以道家气功之吐纳导引,医家之经络走向,结合易筋经、八段绵、紫微八卦等武术精华编创而成…
[详细]
170.
常州潞城猴拳
[
江苏省
常州市
武进区
]
猴拳是中国传统武术象形拳的一种。据考,常州潞城猴拳产生于清咸丰年间,已有150多年历史。旧时,潞城猴拳曾广泛盛行于以常武地区为中心,周边包括金坛、溧阳、宜兴、江阴等苏南一带城乡,潞城也由此赢得了“拳术之乡”的美誉。潞城猴拳艺技多以套路的形式出现,其动作内容既模仿猴子机灵、敏捷的形象,又符合武术的技击特点。潞城猴拳生成以来,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主要包括猴型拳、猴子拳、白猿通臂拳等以及猴棍、猴刀、白猿…
[详细]
171.
天台皇都南拳
[
浙江省
台州市
天台县
]
【天台皇都南拳】天台县皇都南拳,主要流传于天台皇都,起于杭倭,民间又称狮子拳,它将民间舞狮子、狮子盘洞等艺术表演融入到拳中,并在拳术表演中配以锣鼓伴奏。皇都南拳主要包括徒手拳和武械拳两个部份,徒手拳有:小洪拳、角脚蹬、雪山、西川、宋江拳、醉拳、罗汉拳、嫦娥拳、猴拳、拼拳、操手、梅花桩等;武械拳有长棒、剑、双刀、樱枪、凳花、拆棒、扁担、四门棍等。它刚柔相相济,气势如虹;重心低沉,步法稳固;发声催力,…
[详细]
172.
沙河孙式太极拳
[
河北省
邢台市
沙河市
]
孙式太极拳是我国著名武学大师孙禄堂先生所创,早已被国家定为五大流派太极拳之一,并流传世界各地。孙禄堂先生是《易经》、《丹经》、《道德经》的精通者,他在1883年云游中国时,逢佛道名山必登,凡武林高人必访。孙禄堂南游时途经沙河,寻找太极拳祖师张三丰之足迹来到沙河北武当山,与道人说禅问道,听道师讲述太极祖师张三丰当年如何在沙河武当山收徒传道,传授问世不久的太极拳(那时叫绵拳)。孙禄堂云游几年后已是道、…
[详细]
173.
余门拳
[
四川省
达州市
宣汉县
]
余门拳流传于川东北地区,尤以宣汉县的南坝镇闻名。它以强硬的姿态,和“得饶人处且饶人”、“化干戈为玉帛”、“退一步海阔天空”等柔软的处世哲学一起,共同组成了广为乡邻认可和接纳的生存智慧,承担着维系家族荣誉,维持乡村生态平衡的使命。土家余门拳于2008年正式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宣汉县志》和《四川武术大全》记载,东汉末年,大医学家华佗创编了“五禽戏”后被曹操杀害,其门下两名弟子吴普、樊问逃离…
[详细]
174.
无极拳
[
天津市
东丽区
]
受“天人合一”思维方式的影响,造成了中国武术的泛和谐价值观和象形拳的发达,以至出现了以抽象哲学概念命名的武术拳派,如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无极作为中国古典哲学的一个概念,亦被武术界所使用。1921年,“最后的镖王”李尧臣将“六合刀”和“追魂剑”合在一起,独创了一件新式兵器——“无极刀”,创编出一套刀法——无极刀法。李尧臣的无极刀和无极刀法之外,传统武术中还有以“无极”命名的单独拳种——无极拳。…
[详细]
175.
六合拳(福建六合门)
[
福建省
]
六合门又名少林六合门,是一种中国武术流派,属韦陀门。关于六合门的记载较早出现在明代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其特点突出,理论完整,有拳术、长兵、短兵、双器械、拳术对练、器械对练,以及技击技术,根基功夫练法等传统内容。这是一门具有丰富的技击技艺和很高的锻炼价值的武术。六合门中有许多“高招”“绝手”,尤其是其独创的“鬼头探脑”的身法和“步伐丁丁,步走七星”的步法等为其他门派所未有。2011年“六合门”武…
[详细]
176.
太和武当太极拳
[
安徽省
阜阳市
太和县
]
太和武当太极拳是一支直接承传于道门古老的太极拳门派,其拳理拳法、功理-与社会上流行的太极拳有很大差别,由于道门秘传的原因,在传代上有的严格规定,一甲子为一代,一代传二不传三,故在民间所传极少,频临失传。自太极拳由道门传入民间以后,出现了以姓氏命名的太极拳门派,流传于太和境内的太极拳,也因此被称为太和武当太极拳。后人根据此拳内含真意的特征,又称其为意合太极拳。太和武当太极拳有三步练法(易筋、易骨、易…
[详细]
177.
陈村查拳
[
河北省
邯郸市
邱县
]
回族查拳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元末回回族形成之初,至蝗中叶。明末,回民武术相当普遍,有回回十八肘、汤瓶七式拳等拳种广为流传,回族武术的独特风格逐渐形成。回族穆斯林熟练查拳、弹腿、劈挂拳、洪拳、炮拳、黄鹰架拳、六角式、二十四式、老架拳、八极拳、-心意拳等,均为回族特有的拳种。拳师始祖马里坤丁,创造了一种武术叫马里坤丁拳或坤丁拳或马里坤尼拳又名查拳。这种拳术始于中国的唐代,于明代传入邱县。查拳传入邱县后,…
[详细]
178.
赵堡太极拳
[
天津市
北辰区
]
赵堡太极拳是我国六大门派太极拳之一,她发祥于河南省温县赵堡镇,素以乾坤正气和搏击风采威震武林,是武林中的珍稀拳种,曾受雍正帝“乾坤正气”御笔褒扬。历经岁月沧桑,以“硬如钢,软如棉,滑如鱼,黏如鳔”为重要特征的赵堡太极拳,经过拳师们的不断创新发展、完善,赋予了赵堡太极拳勇于创新的活的灵魂,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拳宗,特别是清代以来的陈清平、和兆元、和庆喜、郑悟清、宋蕴华等杰出传人。20世纪中期,赵堡太极…
[详细]
179.
阳湖拳
[
江苏省
常州市
武进区
]
阳湖拳,原名为“常州南拳”。《武进县志》载称:阳湖拳为宋代南侠常州人展昭(展雄飞)所创,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阳湖拳发祥于常州武进地区。自宋代起,历经展昭、姚言、唐荆川、白太官、陈坤书、蒋浩泉等常州籍武术大家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既具“南拳北腿”的风格,又有江南水乡特色的“阳湖”拳派。现流行于常州、无锡、苏州、南京、上海及苏北、浙江、福建等地区,并外传至东南亚地区和日本等国家。阳湖拳独创了“南北…
[详细]
180.
苌家拳
[
河南省
郑州市
荥阳县
]
苌家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与少林、太极并列传统武术实践形式。苌家拳创始人苌乃周(1724—1783)为清代河南汜水县(今为荥阳辖)苌家村人,出身书香世家,著有《易经讲义》八卷,收入《四库全书》。传说苌乃周“成童嗜武”,师从虎牢张八,从禹让学禹氏枪法,后受洛阳闫圣道指点,复得四川梁道传授,洞彻阴阳起伏之理,集易理、医理、拳理之大成,融内气、外形、技法于一炉,创苌家拳派,至今已近三百年。苌家拳…
[详细]
重点关注
旅游名胜之武术篇
旅游名胜之笙管乐篇
旅游名胜之民歌篇
旅游名胜之冀中笙管乐篇
旅游名胜之土家族篇
旅游名胜之太极拳篇
旅游名胜之维吾尔族篇
旅游名胜之达斡尔族篇
旅游名胜之赫哲族篇
旅游名胜之评书篇
旅游名胜之鄂伦春族篇
旅游名胜之侗族篇
[上一页]
[第一页]
[4]
[5]
[6]
[7]
[8]
[9]
[10]
[最后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