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传说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传说

尧的传说
  尧,五帝之一,姓伊祁(耆),名放勋,因封唐侯,故称“唐尧”,又因封唐侯前曾在家乡随母亲(庆都)烧制过陶器,所以亦称陶唐氏。《纲鉴会纂·三皇篇》载:“神农,其初国伊,继国耆,合而称之,又号伊耆氏”。《山西名贤辑要》记:“尧为黄帝五世孙,生长居处于伊耆二地,即今山西黎城县也。尧初号伊耆氏,实原于此。受封于唐,故又号陶唐氏。旋徙晋阳,及即位,乃定都平阳,又即今山西临汾县也。”《中国古地名辞典》解释曰:“…[详细]
黄河仙子的传说
  黄河仙子是- 沿黄河一带的民间俗神,其庙址座落在山西省大宁县城西35公里处黄河岸畔的一面陡壁石龛中。黄河仙子传说起源较早,主要流传于陕西省的延长县、宜川县,山西省的大宁县、永和县等地。相传,黄河仙子(当地人尊称曹娘娘)是玉皇大帝的女儿,曾两次下凡拯救人间苦难。第一次下凡,她帮助远古人类解除大自然的种种困扰和侵害,促进人类的繁衍和发展。二次下凡,她投生在陕西省延长县曹家庄一个贫苦的铁匠家庭,取名还香…[详细]
稷王的传说
  稷王传说主要以姜嫄履帝迹生弃、后稷教民稼穑为中心内容,流传于稷山县及其周边地区。稷山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中国农业始祖五谷之神后稷曾在此教民稼穑,数千年的农耕文明的先河在这里开启,境内有全国最大祭祀后稷的庙宇——稷王庙和稷王山、稷王塔等,周边县区还有相关遗址,如新绛县阳王的稷益庙、闻喜县后稷被弃的冰池等。后稷的降生和首肇农耕的传说古老而优美,距今已4000多年,是华夏民族最古老的英雄传…[详细]
垣曲舜的传说
  舜的传说广泛流传于垣曲县历山镇周边区域,主要分布于同善村、神后村、南堡村以及皇姑幔、历山舜王坪等地。舜乃上古五帝之一,尧王禅位之前曾长期在历山耕作,恪守孝道,为世人所称颂,《尚书》、《墨子》、《孟子》、《竹书纪年》、《史记》、《水经注》、《平阳府志》、《山西通志》等书籍中均有相关记载。历山舜王坪的舜庙创建于何时,已经无从考证。但从历山镇同善村现存的明代“帝舜故里”及明万历三年(1575)和清康熙二…[详细]
临汾尧的传说
  临汾,古称平阳,因其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作为帝尧之都,其文化底蕴深厚,十多万年前,“丁村人”就在此繁衍生息,5000年前,帝尧便开启了华夏文明之门,尧王访贤、让位于舜的传说就发生在本地。尧的传说通过几千年来世世代代劳动人民口口相传发展至今,具有很强的生命力。1984年,文化部、国家民委和中国民研会联合下发了出版民间文学三套集成通知后,临汾市开始全面普查,搜集采录民间文学资料,各县市出…[详细]
定南民间故事--九曲新围的传说
  位于天九镇九曲村的廖氏新围,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距今424年历史。围屋前宽44.3米,进深32.4米,占地面积1435.3平方米,此围呈“囬”字形平面结构,为三进四厅、六井四炮楼悬山顶围屋,属典型的珠江流域黄土夯实、集家、堡、祠、内廊、外坪功能于一体的客家方围。相传:九曲新围风水宝地,坐西朝东,建于北南走向九曲河西岸的山腰墩上,背靠青山龙脉,下有东江绕围(为此围的“官腰玉带”);新围大门…[详细]
定南民间故事--井坑口曾氏六角围的传说
  位于天九镇天花村井坑口公路边的“井坑口曾氏六角围”,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距今133年的历史。此围座北朝南,前宽26米,纵深38米,总面积988平方米,平面结构呈“冒”字形,“井坑口曾氏六角围”由前院三厅五井四炮楼与后栋花楼两炮楼组成,为单门河石灰砌悬山顶、集家、堡、祠、内廊、外坪等功能于一体的客家六炮楼方围。相传:清·光绪初年,因当时老城至天九镇天花村井坑口到九曲码头一路是定南--广东龙…[详细]
孝子王裒的传说
  王裒,魏末晋初北海营陵(今昌乐营丘人),一生以孝友,仁信立身,尤其以孝道闻名于世。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他母亲生病去世,生前害怕打雷,死后埋葬在山木里。每当遇到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司马炎灭魏称晋后,大赦天下,- 行赏,发现王仪之死…[详细]
张道陵传说
  张道陵,沛同丰(今江苏丰县)人,传为张良后裔。因是东汉道教——“五斗米道”(即“正一盟威道”,简称“正一道”)创始人,所以他被道教徒尊奉为“张天师”。年轻时喜爱阅读河图、洛书、谶纬、天文、地理一类图书。他曾经入太学学习,通达《五经》,义好“黄老之学”。永元十年(98),乘舟游江西鄱阳湖,然后登上云锦山。相传黄帝在云锦山上授予他“九鼎丹法”。从此,他开始- 外丹黄白术,三年之后炼成了“龙虎大丹”,云…[详细]
龟山与小龙女的传说
  在淮河与洪泽湖交汇处的江苏省洪泽县老子山镇境内有一座小山,面积约1平方公里,因其水环四周,又形似卧龟状,故名龟山。我国四大水系渎庙之一的,淮渎庙就建在此山之巅,又传大禹治淮时曾在此设立指挥部历史上有诸多考古者到此考察过,龟山由此声誉海内外。提起龟山,当地流传着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相传很久以前,老子山的龟山本是洪泽湖里-数千年的雄性大乌龟,一天深夜,洪泽湖上空突然雷电闪鸣,使乌龟萌发了春情,思念起好…[详细]
元港村的传说
  元港村,原房山区大安山乡行政村,后划归大安山煤矿管辖。元港的“港”字在这里读“桨”,《新华字典》中,这个音的释义为“山沟”的意思。也许是因为老百姓将“港”误以为“港口”的意思,以此流传出蕴含着整个大安山地区沧海桑田的传说。大安山的老人们都说,很久以前,大安山大部分地区处于水下,水面之上的元港就是大安山地区的中心地带,而进入大安山地区要走水路。有个说法叫大船行到红煤厂,小船行到“跳台根”(音)。后来…[详细]
太平鼓的传说
  在上方山下,有一道颇具特色的民间花会,叫太平鼓会。这是一种送年的舞蹈活动。每当走会的时候,一队粉汝玉佩、打扮妖艳的妇女排成一行或两行,左手拿着单面鼓,右手拿着用藤条做成的鞭子,一边扭一边打,随打随摇,好不热闹。单面鼓嘭嘭作响,鼓柄上挂着的铜环或铁环嚓嚓相伴,听上去节奏分明,声音悦耳,舞起来有大扇鼓、小扇鼓、转鼓、摇头鼓,穿胡同、追鼓、圆鼓、逗公鸡、拉抽屉、扎花篱笆、凤凰双展翅等各种队形。队员们扭动…[详细]
葫芦垡的传说
  沿着永定河西大堤往南走三十华里,河西侧坐落着一个稻花飘香的村庄,叫葫芦垡。大约五百年以前,这个地方是坑塘棋布、杂草丛生的沼泽。现在的永定河,那时叫“浑水”,又称“黑水河”。相传,在宋代这里是北国的边关,“垡”就是那时宋兵为抵御外族侵略而修筑的土围子,当时在这一带共有“七十二垡”。明朝永乐年,名成祖朱棣率军扫北,在京定都后,开国公徐达的后人就定居此地。那时浑河水势凶猛,在这一带经常泛滥成灾,闹得民不…[详细]
卞和献玉传说
  卞和献玉的传说在湖北、安徽等省均有传说,高淳县桠溪镇关于卞和献玉的传说则由来已久,在民间流传甚厂。在高淳的桠溪境内有一座山,叫望玉山,又叫泪山、状元山。这山离荆山一里多,海拔122米。春秋时,有一个叫卞和的人,住在荆山脚下,每天太阳落山时,总看见山上有一道很亮的光,他觉得很奇怪,就天天看。有一天,一只凤凰飞来,落在一块石头上,尔后,这只风凰每天都在这块石头上落脚,再观察,光亮就在凤凰落脚的地方,他…[详细]
杨邦乂的传说
  杨邦乂的传说,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据《宋史·杨邦乂传》记载,杨邦乂,字希稷,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杨邦乂出任溧阳知县。因平定溧阳叛乱有功,升任江宁府(今南京)通判,2年后改任建康府通判。建炎三年八月,因金人步步紧逼,宋高宗逃往临安(今杭州)。十月,金兀术领兵逼近建康城下。时任建康知府杜充、户部尚书的李棁、沿江都制置使陈邦光见…[详细]
磨石口传说
  模式口古时被称作“磨石口”,1923年宛平县长汤小秋给改成了“模式口”,可是在人的嘴里还念“磨石口”。磨石口专出产做磨刀用的石头。当地人对于能够解决他们生活问题的磨刀石,是看得很重要的,故事就打这里传下来的。一个家住模式口的老人家说,磨石口当初是个苦地方,打北京这片地方还是苦海幽州的时候,磨石口就没有人住过,可荒凉啦。后来,磨石口山上盖了法海寺、承恩寺、慈祥庵三座庙,庙里有了和尚,磨石口才算有了人…[详细]
镇江白蛇传传说
  浙江省杭州市白蛇传传说是我国民间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所塑造的白娘子、许仙、法海和小青等人物形象,表达了广大人民对人性解放的渴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传说中所保留的大量古代传统习俗,使白蛇传成为我国民俗文化信息最为丰富的口头遗产之一。白蛇传传说肇始于唐五代时期,基本成型于南宋,至迟到元代已被文人编成杂剧和话本。明代冯梦龙编纂的拟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该传说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文本。明清以…[详细]
雨花台的传说
  雨花台的传说,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南朝时佛教盛行,至梁武帝达到顶峰,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梁武帝萧衍邀请建康法云寺云光法师(西域来华僧人),在石子冈东冈(梅冈)- 华经,感得“天雨赐花、天厨献食”,纷纷坠落的鲜花形成雨花石,史称“雨花说法”。之后,人们将云光法师讲经的高台取名“雨华台”,后变为“雨花台”。唐代后,“雨花说法”演变为成语“天花乱坠”,沿用至今。…[详细]
大舜的传说
  大舜的传说是指在诸城地区广为流传的一系列以舜为主人公,以舜的经历为主要情节的民间传说。《孟子•离娄篇》中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经过历代学者的考证,一般认为舜的故乡就在诸诚。这就说明诸城广泛流传着的大舜传说,像“让畔”、“让居”、“穿井”等故事,并非是无本之木,而是有历史积淀深厚的大舜文化为基础的,也充分反映了舜文化在诸城的悠久历史和深远影响。相传舜在诸冯出…[详细]
铜锣井牛郎织女的传说
  铜锣井牛郎织女的传说,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大山村铜锣井位于桠溪镇蓝溪村大山自然村,建于何年何月,已无据可查,也无人能说清楚了。目前流传于当地的关于铜锣井的传说主要有两个版本:其一,来自于明朝的民间故事。传说早在明朝年间,从健康(今江苏南京)至建平(今安徽郎溪)之间有一条一道从大山村西侧通过。当时,常有地方官员和传递公文的差役或骑马或坐轿从这里经过。商贾游客、朝佛香…[详细]
重点关注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