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民俗文化--技艺篇民俗文化
各地民俗文化--技艺篇
361.
房山古琴斫制技艺
[
北京市
房山区
]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汉族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多年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自古“琴”为其特指,19世纪20年代起为了与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上古为五弦,西周定为七弦,且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为礼器和乐律标准器。琴是汉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古琴斫制技艺为房山区级非物质文化…
[详细]
362.
制埙技艺
[
北京市
房山区
]
制埙技艺为房山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音色朴拙抱素,独为天籁,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七千多年的历史。相传埙起源于一种叫做“石流星”的狩猎工具,在《诗经·小雅》里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的记载,秦汉以后,埙在中国的音乐历史上主要用于历代的宫廷音乐的演奏,在“金、石、土、革、丝、木、匏、竹”中独占土音。在种类上分成颂埙和雅埙两种,颂埙形体较小,音响稍高;雅埙…
[详细]
363.
“尹氏粉条”传统制作技艺
[
北京市
房山区
]
粉条是中国流传数千年的传统美食,在我国至少已有1400年历史,“尹氏粉条”传统制作技艺流传于河北省涿州和房山地区。该项技艺目前的传人尹志刚,其祖尹文(1837年-1898年)善于制作粉条。民间绝大多粉坊都是添加明矾制作粉条的。而尹文则研制出了一套无明矾粉条的制作方法,后传于家族子孙,到了第六代尹金宝(1948-至今)始终以粉条制作加工为生,尹志刚为第七代传人。2009年后,尹志刚在保留“尹氏粉条”…
[详细]
364.
燕春斋手工书画装裱技艺
[
北京市
房山区
]
书画装裱是我国特有的一门传统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战国帛画、缯书上的滥觞到西汉大帛画轴的基本成形,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随着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发展,装裱工艺也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在唐代,唐太宗李世民曾设专职官员褚遂良、王知敬等监管“装褫”使装裱工艺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到了宋代,徽宗赵佶亲自掌管翰林图画院,集全国书画名流于宫内,作书作画,编纂书谱和画谱,并设立装裱书画的作坊,制定装裱书画的格式。…
[详细]
365.
灯彩制作技艺
[
北京市
房山区
]
我国灯笼制作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现为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的张连友,现年74岁,艺名张明亮,七岁开始跟随原清宫太监董仕荟学习制作传统灯彩制作,经过七年的学习,能够制作宫灯以及各类民俗灯笼,人称灯笼张。灯笼,俗称灯彩。制作工具主要有:锯、锤、斧、刻刀等,原材料主要有:木、竹、绸缎等。宫灯制作材料考究、工序复杂、工艺细致、制作严谨,主要有木质宫灯和竹扎宫灯,宫灯比例匀称、样式美观大方。民俗灯笼主要用于…
[详细]
366.
刘氏古法手工制香技艺
[
北京市
房山区
]
刘氏古法手工制香技艺是北京市房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法手工制香技艺可追溯至先秦两汉时期,在《尚书》、《诗经》、《周礼》、《汉官仪》等古籍中均有记载。和香文化始于汉,兴于唐宋,绵延明清至今。香既是宗教祭祀或祈祷许愿等民俗活动中的必备之物,也是文人雅士修心养性之雅物,具有调理身心的作用。刘氏古法手工制香技艺发源于为晚清宫廷加工香料的詹庄刘氏碾坊,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努力,结合宫廷秘方总结研制出一套“…
[详细]
367.
苏造肉制作技艺
[
北京市
房山区
]
苏造肉制作技艺为房山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清乾隆年间宫廷苏造菜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道,相传此菜来自于乾隆年间的苏州名厨张东官。苏造肉是张东官受苏州酱肉启发,自主研发的一款菜品。张东官随侍乾隆十九年后告老还乡,乾隆朝以后“苏造菜”在宫中衰落了。清朝末年,民间出现一位制售“苏造肉”的高手孙振彪,他是满族人,原名克兴阿,光绪十一年(1885)生人,其祖父与叔父皆在御膳房承差,“苏造肉”制作秘方得自家传。…
[详细]
368.
维药传统炮制技艺
[
新疆
]
维吾尔医药是维吾尔族人民的传统医药。它是在积累和发展本民族医学的基础上﹐汲取东西方不同地区和民族医药文化之精华﹐从而形成了具有维吾尔民族特点的传统医学体系。维吾尔医药学是以爱尔康(四大物质)学说、密杂吉(气质)学说、合立体(体液)学说等为基础,以辩证论治,按整体对个人、对症候的一整套诊治疾病原则、治疗技术和用药方法为主的传统医药。维药(维吾尔药)传统炮制技艺是根据维吾尔医药学基础理论,按照医疗、调…
[详细]
369.
“皇城四酱”制作技艺
[
北京市
房山区
]
“皇城四酱”制作技艺为房山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老北京炸酱历史悠久,追源溯流,春秋时期始有大酱,皇太极时有酱坯(干酱)。皇太极举兵南下,欲问鼎中原。满族士兵长驱入关,身为主帅的皇太极深知保障大军饮食的重要性,军中缺盐更是大忌。为此,皇太极一再下令,各级将领务必在行军途中,向民间广为征集豆酱,晒成酱坯,随军携带,始有批量化酱坯出现。清兵进入北京城后,军中食酱的习俗被沿袭了下来,食酱文化被带入皇宫。…
[详细]
370.
黄茶制作技艺(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
[
湖南省
岳阳市
君山
]
青山活水出好茶,君山银针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主要生长在洞庭湖君山岛。生态环境优越,茶品绿色健康,茶文化底蕴深厚,见于文字记载已逾1200多年。君山银针的闻名得益于黄茶制作技艺(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一芽一叶”独精制作,历经摊晾、杀青、摊凉、初烘、初包、复烘、复包、足火、精选等九道工序,闷中取宝,酵中取精。其中“九不采要求”“双式复烘”、“双式闷黄”是君山银针芽身金黄,滋味鲜醇爽口、回味悠长的重要工…
[详细]
371.
鄂州青铜镜修复及复制技艺
[
湖北省
鄂州市
华容区
]
鄂州青铜镜修复及复制技艺,2016年入选第五批湖北省非遗代表作名录,是以鄂州出土的战国至唐代铜镜为模本,经制模、泥范造型、泥范焙烧、合金配制及熔炼浇铸、铸后加工、透光等十八道工序,制作而成的可照容的铜镜工艺过程。其技艺可追溯到商代,传承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鄂州市地处江南,早在商代,鄂县(今鄂州)所辖的大冶铜录山就有青铜铸造业。三国时吴王孙权引进浙江铸镜匠师,利用辖区矿产资源,开展大规模青铜…
[详细]
372.
白水洋豆腐制作技艺
[
浙江省
台州市
临海市
]
凤凰涅槃——白水洋豆腐前世今生:她采用当地种植的优质六月豆;她以大雷山的天然泉水为水质;她以当地独特的“卤冰”来点卤;从大豆到豆腐,她——“是一只火中的凤凰,一只新生的凤凰,它在大火之中涅槃,却又从灰烬里新生”。豆腐的华丽转身:她是一个柔弱的美女子,盈盈的、款款的,穿越时空而来;她貌若天仙,肤如凝脂,洁白如雪。从大豆到豆腐,她经历了原料处理、磨豆浆、滤浆、捞豆腐皮、点浆、豆腐成形的重生。她的华丽转…
[详细]
373.
羊岩勾青茶制作技艺
[
浙江省
台州市
临海市
]
叶子的骄傲:我是一瓣平凡的叶子,因为有了自身的价值,因为有了陆羽,因为有了历代的文人雅士,我的叶脉正反两面都写满了诗,随便一品都会读出唐代的白居易,宋代的陆游、范仲淹。从而使我变得不平凡。我骄傲。好山好水孕好茶:羊岩山,巍峨雄奇、古树参天、林苍竹翠,泉水叮咚、山花遍野,经年云雾翻腾、低空细雨蒙蒙,曾有“云暗雨来疑是夜,山深寒在不知春”誉称。“羊岩水”是当地有名的“仙水”,古时,附近方圆百里均有到此…
[详细]
374.
安龙县皮纸制作技艺
[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安龙县
]
安龙县万峰湖镇坝盘村皮纸制作技艺是在我国古代造纸术基础上传承发展而得。有关造纸术的著作以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记载得最为详尽,第13篇《杀青》中关于纸料、竹纸、皮纸的记载,可说是我国传统造纸术发展最高峰的总结性叙述,其主要工序与书中记载基本一致。当地村民历史以来靠皮纸制作技艺为生,长期以来,仅靠父辈口传身授一代代的传承下来。以手工舀纸术制作,从选料到成纸共有15个环节、72道工序,生产流程完全…
[详细]
375.
陆河擂茶制作技艺
[
广东省
汕尾市
陆河县
]
2012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博大精湛的茶文化艺苑中,客家擂茶以其古朴见奇趣,以保建显奇效,自古闻名遐迩。相传,三国时期,刘备领兵驻扎江南,时值酷暑,将士们不服水土,个个上吐下泻,刘备四处求医寻药却不济于事。幸一客家老婆婆闻知此事,走家串户动员客家乡亲烹制大量擂茶供将士们饮,将士病情大减。从此,客家擂茶盛名远扬。陆河擂茶是客家擂茶的传承与异化。据《明海丰县志》《明一清·陆丰县志》及陆河多姓“…
[详细]
376.
铜鼓包圆制作技艺
[
江西省
宜春市
铜鼓县
]
铜鼓包圆制作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铜鼓包圆是铜鼓客家人的饮食文化的代表,其由来自于大山深处,无污染、绿色健康的香芋、蕃薯粉精制而成,佐以腊肉、冬笋为馅,也有以芝麻、糖为馅。形有如水饺而无褶,体有4—5个水饺之大。铜鼓包圆纯手工制作,柔软爽滑、色泽晶莹、营养均衡、口感丰富,其富含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和蛋白质、聚糖等,能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尤其是红薯粉含人体不能合成抗癌防辐射…
[详细]
377.
兴宁大坪布骆包子豆腐制作技艺
[
广东省
梅州市
兴宁市
]
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兴宁大坪布骆包子豆腐制作技艺)简介兴宁大坪布骆包子豆腐是豆类制品中的珍品,具有悠久的历史,精巧的制作工艺,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是几百年来客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磨豆腐”是客家人制作豆类制品的传统工艺,具有1000多年历史,也可以说有客家人就有“磨豆腐”的制作工艺。然而,据《兴宁杨氏族谱》记载和传承人梅清(现年81岁)讲,大坪布骆包子豆腐制作工艺源于明嘉靖年间,杨氏86世靖公所创造…
[详细]
378.
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
[
山西省
吕梁市
汾阳
]
汾酒也称“老白汾酒”,汉族传统名酒,因产于山西省汾阳县杏花村,故又称“杏花村汾酒”。汾酒工艺精湛,源远流长,素以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特色而著称,是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酿造汾酒选用的原料是晋中平川的“一把抓高粱”、发酵剂是用大麦、豌豆制成的糖化发酵剂,采用的是“清蒸二次清”独特酿造工艺。在酿造过程中,酿酒师傅的悟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像制曲、发酵、蒸馏等都是经验性极强的技能。著名的微…
[详细]
379.
山西老陈醋传统酿制技艺(清徐)
[
山西省
太原市
清徐县
]
山西酿醋历史悠久,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清徐人便已经以“液态发酵”方式,在各家各户的院子中用缸、瓮酿醋;西汉末,清徐境内已出现了商业性醋作坊;北魏中期,清徐醋行改“液态发酵”为“固态发酵”工艺,为山西清徐老陈醋酿造工艺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随后,翻醅供氧工艺、涓缸淋滤工艺、白醅熏制工艺在清徐酿醋匠人中相传,到明末清初,清徐老陈醋陈酿技艺已经成型。山西清徐老陈醋是以当地红高粱为主要原料,以各种皮糠为辅料…
[详细]
380.
道口烧鸡传统制作技艺
[
北京市
房山区
]
道口烧鸡传统制作技艺为房山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仁盛聚”道口烧鸡传统制作技艺源于河南滑县道口镇,该镇是冀鲁豫三省交界的重要军事、交通要冲。北京仁盛聚道口烧鸡承传了滑县道口烧鸡的元宝造型,油炸卤煮后外皮金黄,故称元宝鸡,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寓意。“义兴张”道口烧鸡有350年历史,《滑县志》中记载始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乾隆五十二年(1787),张家后人张炳得到清宫御厨刘义“八料加老汤”…
[详细]
重点关注
旅游名胜之灯会篇
旅游名胜之芯子篇
旅游名胜之祭典篇
旅游名胜之社火篇
旅游名胜之碗糕篇
旅游名胜之节日篇
旅游名胜之乱弹篇
旅游名胜之灌肠篇
旅游名胜之文化节篇
旅游名胜之抬阁篇
旅游名胜之制作技艺篇
旅游名胜之婚俗篇
[上一页]
[第一页]
…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