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民俗文化--技艺篇民俗文化
各地民俗文化--技艺篇
81.
大厂花丝镶嵌制作技艺
[
河北省
廊坊市
大厂县
]
大厂回族自治县隶属河北省廊坊市,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造就了大厂花丝镶嵌工艺的诞生、传承和发展。大厂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可上溯到汉代,从赵家沟古墓群出土的装饰盒等文物中,花丝镶嵌工艺已初露端倪。明代波斯人随永乐皇帝北迁,定居大厂,带来了传统的波斯图案和手工技艺,与当地的花丝镶嵌技术相结合,将花丝镶嵌制作技艺提高到一个全新水平。明清两代大厂花丝镶嵌被指定为专供品。现代最具影响的蒙錾石镶大师马作文老先生(已…
[详细]
82.
大名草编传统手工技艺
[
河北省
邯郸市
大名县
]
大名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的冀、鲁、豫三省交汇中心处,县内的西付集乡是民间草编技艺的主要发源地。“张庄刘村大道边,男女老少编花篮”这是在我省流传的风谣。用麦莛、高粱莛、玉米皮、柳荆条、马莲草、芦苇等编织的各种日用品、装饰品、玩具等在河北随处可见。草编技艺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朝雍正年间(约1730年左右),草编传统手工技艺从山东掖县传入大名县西付集乡朱家村,后传至大名县卫河以东地区,掐编手工艺遂至…
[详细]
83.
秸秆扎刻技艺
[
河北省
廊坊市
永清县
]
永清县位于河北省中部,京、津、保三角地带中心。县城南厢南大王庄村系洪武年间(约1380年)始建。该地地势低洼,历史上盛产高粱,一般手巧的家庭妇女,取其秸秆钉制盖板或小浅,放置食品。永清县的扎刻就是用上乘的高粱秸秆,以卡尺、剪子、锥子、刀子、竹签和油灯为工具,靠手工攒装、扎刻而成各类工艺品,从传统的蝈蝈笼、秸秆花灯、到扎刻各类仿古建筑模型,都需要精工细做,属于典型的民间手工技艺。目前,永清扎刻代表人…
[详细]
84.
楚式漆器技艺
[
湖北省
荆州市
荆州区
]
“楚式漆器髹饰技艺”是国家第三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荆州地处江汉平原,长江荆江段,自古就是优质木材、生漆和黄金产地,是璀璨的楚文化发祥地。“楚式漆器髹饰技艺”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漆器”工艺的高峰,早已被中外专家所认同。榫卯髹漆彩绘木雕类、金漆盆盘类为其主要品类。二千多年来,这一独具东方文化特色的荆楚传统技艺,一直在荆沙地区世代传承。建国以来,荆州地区楚墓中陆续出土的漆器已超过五千…
[详细]
85.
端砚制作技艺
[
广东省
肇庆市
端州区
]
端砚的发源地在广东省肇庆市黄岗镇白石村、宾日村一带。白石、宾日两村相邻,八成村民无田可耕,世代靠采石制砚谋生,如今这一带依然是端砚制作的核心区域。端砚的原料端溪石产于肇庆市东郊羚羊峡斧柯山和北岭山一带。据记载,端砚创兴于唐初,唐代中期已风行全国,因下墨如风、发墨如油、不耗水、不结冰、不朽、护毫等优点而闻名于世,被称为众砚之首。在一千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端砚艺人不断总结经验,因地制宜,形成了一整套…
[详细]
86.
福鼎白茶制作技艺
[
福建省
宁德市
福鼎市
]
白茶系中国六大名茶之一,因其成品芽头肥壮,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原产于福鼎,全称福鼎白茶。其主要品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以及新研制的工艺白茶等。产白茶的树种主要为大白茶树、大毫茶树和菜茶树等。福鼎太姥山的“绿雪芽”是福鼎白茶的母株,历经千百年,汲天地之精华,一枝独秀,为茶中珍品。白茶原产地福鼎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56万人口中涉茶人口就达35万人。茶业是福鼎市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全…
[详细]
87.
古戏台营造技艺
[
江西省
景德镇
乐平
]
古戏台营造技艺(第四批国家级)古戏台建筑技艺是乐平民间乡土建筑中一项重要的传统技艺。在古戏台建造传统技艺中,主要由锯工、大木工、小木工、雕工(以木雕为主,也有砖雕、石雕)、泥工、漆工、绘画工等通力合作,各尽其能,共同完成一座戏台的制作。戏台采古典牌楼式样加以雕镂、敷金与彩色,取穿斗、抬梁混合架构辅以抱檩、穿枋等,使得戏台“建筑奇巧复杂,装饰豪华艳丽”。戏台由下部宽大的台基、中部的墙柱结构和上部巍峨…
[详细]
88.
太平猴魁制作技艺
[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
太平猴魁,属绿茶类尖茶,产于安徽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一带,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太平猴魁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2008年,绿茶制作技艺(太平猴魁)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太平猴魁,无论色、香、味、形,皆独具一格——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入杯冲泡,芽叶成朵,或悬或沉。品其味则幽香扑鼻,醇厚爽口,回味无穷,大有…
[详细]
89.
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
[
四川省
成都市
]
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是流行于四川省成都市的民间传统工艺,源远流长,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殷商时期。这种以白银为材料的纯手工技艺,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并于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殷商时代的人们已熟练掌握了金器制作的高超技艺和手法。从出土的文物中,可窥得一貌。广汉三星堆祭祀坑0土的纯金面罩和雕刻着人面、鱼、鸟图案的金杖;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造型精美且构图完美…
[详细]
90.
枫溪瓷烧制技艺
[
广东省
潮州市
潮安区
]
广东省潮州市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潮州的宋代笔架山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出土大量人物瓷和动物瓷。潮州的枫溪,在宋代之后,依凭地域瓷艺的深厚积淀,崛起为潮州的制瓷中心,并绵延至今。在2008年,枫溪瓷烧制技艺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枫溪境内曾发现六千多年前的贝丘遗址及陶器,还有唐宋窑址的遗迹,可见枫溪瓷烧制技艺的悠久绵长。枫溪瓷在继承唐宋以来潮州…
[详细]
91.
桑皮纸制作技艺
[
安徽省
安庆市
潜山市
]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汉代,潜山、岳西地区就生产皮纸,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是当地的土特名产。该纸因产生于汉代,又称为汉皮纸。主要产地在龙关、槎水、黄柏、官庄,年产量逾300万刀。规格分“大汉、中汉、小汉”三种,全为手工工艺生产。工艺流程为选料、蒸煮、拣皮、制浆、帘捞、焙烤等。特点是柔嫩、拉力强、不断裂、不褪色、防虫、无毒性、吸水力强。主要用于书画、裱褙、典籍修复、包装、制伞和文化工艺品。古时…
[详细]
92.
庐陵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
江西省
吉安市
泰和县
]
庐陵(赣中)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一个重要分支,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在布局、结构、构造、装饰上的共同特点,但又结合地理环境、地域文化,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做法,如天井院式的建筑布局、鹊巢宫式屋顶、清水砖的马头墙、鎏金木雕装饰的木构架等等。…
[详细]
93.
豆腐传统制作技艺(淮南八公山区)
[
安徽省
淮南市
八公山
]
八公山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寿县县城以北。西汉时为淮南国,山下泉水溢光流彩,清冽甘甜。寿春地区盛产大豆,山民自古就有用山中泉水磨豆、喝豆浆的习惯,淮南王刘安入乡随俗,并在长期实行黄白方术中,发明了豆腐。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谢绰拾遗》记载:“豆腐之术,三代前后未闻,此物至汉淮南王刘安,始传其术于世。”陆游诗云:“拭盘推连展,洗釜煮黎祁。”记述了当时…
[详细]
94.
南昌塔城豆鼓制作技艺
[
江西省
南昌市
南昌县
]
豆豉是江南百姓十分喜爱的传统食品,出产地众多,南昌地区中首推南昌县塔城乡豆豉品质量佳。《楚辞·招魂》中有“大苦咸酸,辛甘行些”的诗句。这里的“大苦”,据说就是豆豉。至今,江西人还有爱吃豆豉的习惯,如“稻香园豆豉”,就是地方名优特产之一。塔城豆豉手工精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塔城豆豉第二十一代传人李保根介绍:宋末元初始创制豆豉为业,经世代相传,逐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地方风味特产“塔城豆豉”。工艺考究…
[详细]
95.
安义匾额书法雕刻技艺
[
江西省
南昌市
安义县
]
明朝中叶以来,安义县城辽河南岸板溪邹家以匾额书法雕刻而闻名。匾额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魁宝,古代的标志性建筑、士大府第、升官晋级、堂馆店铺、金榜题名、婚寿喜庆、文人雅士斋堂等都离不开匾额。邹家板雕匾额技艺代代相传,前清时期更是享誉江南。至今,在安义各村还保存着几十块邹氏板雕匾额,如千年古村世大夫第堂匾“启绪堂”,赤石古村进士寿匾“萱阁郗龄”等,其精湛的雕刻艺术,堪称传统匾额上品。…
[详细]
96.
越窑青瓷烧制技艺
[
浙江省
宁波市
慈溪市
]
越窑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之一。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古时统属越州管辖,故名越窑青瓷。越窑青瓷烧制技艺自东汉开始至宋,延续千余年,有10多道工序,从选土、拉坯、修坯、上釉到烧制,全凭手工艺人长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手感。为了保护和光大越窑青瓷传统烧制工艺,2011年5月国务院并将其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青瓷窑。窑所…
[详细]
97.
绍兴石桥营造技艺
[
浙江省
绍兴市
柯桥区
]
绍兴石桥营造技艺是杭州省绍兴市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技艺之一。绍兴最早的桥梁,见之于史籍记载的为灵汜桥,始建于越王勾践之时。此后,历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至清,代有新建,代有重建。绍兴桥梁量多面广,据1993年底统计,全市有桥10610座,誉为“万桥市”。绍兴古桥营造技艺高超。绍兴的古桥营造技艺应追溯到春秋战国之前的浮桥和木梁桥,越国时期,因铁质工具的出现,使石柱、石梁…
[详细]
98.
安义黄洲宗山米粉制作技艺
[
江西省
南昌市
安义县
]
米粉是江南百姓十分喜爱的传统食品,出产地众多,南昌地区中首推安义县黄洲镇宗山米粉品质量佳。工艺考究细致,不含防腐增加剂,它的显著特点是:色泽洁白、柔软滑爽、烧之有物(发水好),善于吸收佐料的味道。口感宜人、风味独特、可煮可炒,为宴席上头道佳肴和馈赠亲朋好友之佳品。特别是宗山米粉有防癌治疗等功效,长期生产和食用宗山米粉的人,得癌的、得皮肤病的人很少。黄洲现有大小宗山米垅手工米粉家庭作坊12家,主要分…
[详细]
99.
进贤夏布制作技艺
[
江西省
南昌市
进贤县
]
张公夏布制作技艺是流行于进贤县张公镇南部地区的一种土布织造技术。据王氏家谱记载,夏布制作技艺可上溯至清代雍正年间,距今近300年历史。其技艺起源于铜岭村委会的曹家村。曹家村由山东迁居而来,与文学巨匠曹雪芹同宗。曹雪芹的曾祖父、祖父及父亲曾在南京掌管纺织行业,官至“江南织造”。他们不忘同宗族人,将当时的纺织器械和技术传到进贤的曹家村,故至今当地人仍将织布机称作“南机”。由于铜岭曹家与周边村庄通婚等因…
[详细]
100.
南昌汪山土库建营造技艺
[
江西省
南昌市
]
汪山土库由史称“一门三督抚”的湖广总督程矞采、江苏巡抚程焕采、安徽巡抚程楙采等九兄弟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筹资兴建。它倚山枕水,与鄱阳湖地区许多民居一样,由于地势低洼,雨水充沛,易潮易涝,便采取外墙青砖立斗灌泥、墙内侧定磉立柱承重的构筑形式,规模较大者,鄱阳湖滨湖地区习惯称其为“土库”(又音:土屋)。汪山土库布局科学、精巧,结构明朗、大气,雕刻简朴、高雅,排水、通风、采光等均以人为本,天人合一…
[详细]
重点关注
旅游名胜之灯会篇
旅游名胜之芯子篇
旅游名胜之祭典篇
旅游名胜之社火篇
旅游名胜之碗糕篇
旅游名胜之节日篇
旅游名胜之乱弹篇
旅游名胜之灌肠篇
旅游名胜之文化节篇
旅游名胜之抬阁篇
旅游名胜之制作技艺篇
旅游名胜之婚俗篇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