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民俗文化--技艺篇民俗文化
各地民俗文化--技艺篇
901.
藏族造纸技艺
[
西藏
]
自唐朝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时起,中原造纸术传入西藏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8世纪以来,为译经之需要,藏族人民不断学习、借鉴周边民族先进的造纸技艺,就地取材,生产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藏纸。藏纸以瑞香狼毒、沉香、山茱萸科的灯台树、杜鹃科的野茶花树为主要原料,根据原料品质的差异,可以制成各种不同用途和等级的藏纸。造纸工艺一般都有去皮、划捣、蒸煮、沤制、漂洗、捣料、打浆、抄造等环节。藏族造纸业不仅在西藏地区得到…
[详细]
902.
王麻子剪刀锻制技艺
[
北京市
昌平区
]
清代顺治八年(1651),山西籍王姓匠人在北京经营剪刀,生意兴隆,因其面部有麻子,人称“王麻子”,“王麻子剪刀”之名就此扬名。清代乾隆二十三年(1758)的《帝京岁时纪胜》一书中已有王麻子剪刀的相关记载,说明这一手工产品在当时已成为名牌。清代嘉庆二十一年(1816),北京宣外大街135号的居太店铺挂出“三代王麻子”招牌。后来,北京以王麻子为招牌的刀剪业作坊不断发展,至1936年已有70家,1956…
[详细]
903.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
海南省
东方市
]
黎族的织染技艺历史悠久,特点鲜明,有麻织、棉织、织锦、印染(包括扎染)、刺绣、龙被等品种。黎族聚居区有极为丰富的木棉、野麻等纺织、印染原料。在棉纺织品普及之前,野麻纺织品在黎族地区盛行。人们一般在雨季将采集的野麻外皮扒下,经过浸泡、漂洗等工艺,渍为麻匹。麻匹经染色后,用手搓成麻纱,或用纺轮捻线,然后织成布。野麻布质地坚实,多用于制作劳动时穿着的外衣和下裳。黎族织锦的图案丰富多彩,有160种以上,主…
[详细]
904.
加牙藏族织毯技艺
[
青海省
西宁市
湟中县
]
藏毯是青海藏族的传统手工织造品。经过三千多年的传承,青海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藏毯织造行业。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原因,安多藏区和康巴藏区在藏毯的编织技艺、图案设计上存在着差异。康巴藏区(玉树地区)较多地保留了传统藏毯的编织技艺,而安多藏区则在图案设计上将藏汉文化融为一体,构思巧妙,色调和谐,风格独特。加牙藏毯属于安多藏毯,其主要产地分布在距西宁市26公里的湟中县加牙村及上新庄,还有藏族居住区玉树…
[详细]
905.
且末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
[
新疆
巴音郭楞
且末县
]
且末县的花毡制作工艺包括压花毡、印花毡、绘花毡与贴绣花毡等多种,其纹样题材丰富,色彩鲜艳,种类繁多,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别,其中既有受汉文化影响的寿纹、回纹、博古纹,也有阿拉伯风格的几何和花卉纹样,还有维吾尔族日常用品、工具纹样及伊斯兰教风格的净壶、圣龛等纹样,甚至还有景教和佛教纹样。花毡也是哈萨克族人民重要的日常生活用品,哈萨克语称之为“斯尔玛克”。哈萨克族花毡多为双层,比普通毛毡厚,缝制密实,经…
[详细]
906.
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
[
新疆
喀什
英吉沙县
]
新疆维吾尔族的织造、印染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以花毡、印花布的织染最为著名。维吾尔族有使用羊毛毡的传统,日常居处,凡眼睛能看得到的地方都要精心装饰,用于铺炕、铺地、礼拜和做壁挂使用的花毡即在装饰之列。直到20世纪90年代,维吾尔族生活中都没有离开过花毡,至今少数有土炕的住家仍在使用。且末县的花毡制作工艺包括压花毡、印花毡、绘花毡与贴绣花毡等多种,其纹样题材丰富,色彩鲜艳,种类繁多,因地区不同而有…
[详细]
907.
白族扎染技艺
[
云南省
大理州
大理市
]
扎染古称“绞缬”,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周城村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大仓、庙街等地至今仍保留着这一传统技艺,其中以周城白族的扎染业最为著名,被文化部命名为“民族扎染之乡”。据史书记载,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就有染织之法。唐贞元十六年,南诏舞队到长安献艺,所着舞衣“裙襦鸟兽草木,文以八彩杂革”即为扎染而成。明清时期,洱海白族地区的染织技艺已到达很高水平,出现了染布行会,明朝洱…
[详细]
908.
自贡扎染技艺
[
四川省
自贡市
贡井区
]
四川省自贡市的白族扎染技艺流传于巴蜀地区,它起源于秦汉时期,至唐代得到普遍运用,称为“绞缬”。自贡扎染最早采用纯棉制作,发展至今,棉、麻、丝、缎等各类纯天然织物和皮革均可制作。自贡扎染以古代传统工艺为基础,经历代民间工匠不断探索和总结,整理出绞、缝、扎、捆、撮、叠、缚、夹等数十种扎染手法,形成一套独特的制作技艺。染色也从单色的简单浸染演变成复色的多次浸染,制成的扎染品色彩斑斓,扎痕耐久,纹样从中心…
[详细]
909.
三江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
广西
柳州市
三江侗族自治县
]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广西三江县最出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三国时期,侗族先人“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逐渐形成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三江侗族木质建筑以风雨桥、鼓楼为代表,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工艺堪称一绝。整座建筑凿榫打眼、穿梁接拱、立柱连枋不用一颗铁钉,全以榫卯连接,结构牢固,接合缜密,有极高的工艺和艺术价值。鼓楼又称“罗汉楼”,埋巨木为中心柱,建成塔形“独角楼”,矗于侗寨之中,立地顶天…
[详细]
910.
独流老醋酿造技艺
[
天津市
静海
]
独流老醋曾为宫廷贡品,与山西陈醋,镇江香醋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醋。独流最早的酱醋园是1665年王家创办的制醋作坊“天立酱园”,经300多年的历史传承,经14道工序、历时3年酿造,形成独特的固体发酵,两次成熟,三年陈酿的工艺。天津独流老醋以元米、红粱为料,以小麦、大麦、豌豆制成优质大曲发酵。须经3年陈酿方可制成,故又称三伏老醋。独流老醋发酵时并不把糖分完全转化掉,因而口感回甜。天津静海独流镇,大运河、黑…
[详细]
911.
大关苗族芦笙制作技艺
[
云南省
昭通市
大关县
]
云南省昭通市大关苗族芦笙制作技艺主要存在于云南苗族聚居区的昭通市大关县天星镇。天星镇芦笙以苦竹、桦槁树皮、杉木、铜片为料,使用刀、锯、刨、凿、钻、锤、剪刀、炼炉等工具制作。芦笙通常由笙管、笙斗和 三部分构成,常见的芦笙发音管一般为六根,大关县芦笙制作传人王杰锋在继承祖传秘技的基础上作了创新,将发音管改成八根或十根,又在高温冶炼黄铜笙 时加入一定比例的铅,增强了芦笙 的弹性及韧性,这样制成的芦笙发音…
[详细]
912.
美和居老陈醋酿制技艺
[
山西省
太原市
]
山西老陈醋为中国四大名醋之首,其酿制技艺与西周以来的制醋工艺一脉相承。明代洪武元年(1368),太原醋坊“美和居”的酿醋师傅创造出“熏蒸”工艺和“夏伏晒,冬捞冰”的陈酿工艺,使山西老陈醋的酿造工艺发展到新的水平。经过六百多年的传承发展,以手工技艺为主的山西老陈醋酿制技艺日渐成形。美和居老陈醋酿制技艺有其独特的工艺流程,生产中采用特定的原辅料和经典的原材料配方,像低温酒醪液体发酵、高温接种引火、熏淋…
[详细]
913.
景泰蓝制作技艺
[
北京市
怀柔区
]
北京景泰蓝技艺又名“铜胎掐丝珐琅”,因成熟于明景泰年间,故名“景泰蓝”。其技艺是用铜作胎,将细铜丝轧扁后以手工制成各种图案,掐、焊、贴在胎体上,再施珐琅釉料,经过烧制、磨光、镀金等多道工序最后制作出成品。景泰蓝技艺是外传珐琅技艺和本土金属珐琅工艺相结合的产物。明清两代,御用监和造办处均在北京设有专为皇家服务的珐琅作坊,技艺从成熟走向辉煌。近代以来,社会动荡不安,北京景泰蓝技艺曾一度衰微。1949年…
[详细]
914.
家具制作技艺(北京木雕小器作)
[
北京市
东城区
]
小器作,顾名思义就是制作小件木制品的作坊,后来也代指这一行业及作品。它是从建筑木雕、家具制造中分离出来的木作行业,所用工具更小,雕时多用巧劲;器物造型也追求奇巧、精美,因此又称“巧器作”。小器作的一类主要产品,是为象牙、玉器、花丝、珐琅等高档工艺品配制底座、盘架,烘托器物更加精神,又不喧宾夺主。前期设计是巧思的主要体现。配座时,工匠得亲察器物,因材施艺,一物一座。形制、纹饰都得与器物本身的特征呼应…
[详细]
915.
东乌珠穆沁旗勒勒车制作技艺
[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东乌珠穆沁旗
]
勒勒车是蒙古式的牛车,又名辘轳车、罗罗车、牛牛车,“勒勒”原是牧民吆喝牲口的声音。勒勒车是为适应北方草原的自然环境和蒙古族生活习惯而制造的交通工具,现在东乌珠穆沁旗及其周边地区依然可见。勒勒车的起源可上溯到《汉书》所记载的“辕辐”。从秦汉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两千余年中,勒勒车一直是草原牧人最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有“草原之舟”之称,在蒙古族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勒勒车是牧民流动的家,“行则车…
[详细]
916.
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
[
内蒙古
赤峰市
阿鲁科尔沁旗
]
勒勒车曾经是蒙古族用途最广的交通工具。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的勒勒车制作技艺历史悠久,目前仍保留着完整的工艺流程。勒勒车由车架子、车轮和轴鞍三部分构成,多采用桦木和榆木等质地坚硬的木材制作。车架子由2根辕木、9根横撑、8根竖撑和2根车厢盖构成;车轮由1根轴、2个车毂、36根辐条和12根车辋构成。另有2个轴鞍,连接车架子和车轮。制作勒勒车只须使用锛子、斧子、凿子、锯等简单的木工工具,制作时勒勒车的车辕木…
[详细]
917.
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
[
甘肃省
兰州市
西固区
]
兰州市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干旱少雨。黄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河面距地面有十多米至二十多米落差,由此带来丰富的天然水力资源。公元1556年,段续借鉴云南通河的筒车灌溉技术,在兰州创制了适合于本地的水车。黄河水车利用水流冲力工作,成为一种廉价高效的灌溉工具。水车小者直径十七八米,大者二十多米,有单辆车、双辆车和多辆车等类型,一辆水车可灌溉农田七八百亩。明末以降,大水车在黄河流域的皋…
[详细]
918.
老龙口白酒传统酿造技艺
[
辽宁省
沈阳市
大东区
]
老龙口白酒传统酿造技艺至今已有340多年的历史。清康熙元年(1662年),山西太谷县酿酒商孟子敬来到盛京(今沈阳)小东门外,投资兴建了“义隆泉”(后改称为万隆泉)烧锅。因烧锅地处清朝龙兴之地的“龙城之口”,后来酿出的酒被称为“老龙口”白酒。长久以来,老龙口白酒始终坚持手工工艺酿造(五甑)操作法,其工艺特点可归纳为“水好、曲精、发酵、蒸馏、贮存、勾调”12个字,其突出特色有两点:一是原址原水酿造。老…
[详细]
919.
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
[
北京市
东城区
]
我国传统家具以明式家具最为著名,它不仅在中国古代家具史上具有辉煌的成就,被视为传统家具的典范,而且在世界家具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明式家具在清代康熙以后流传至英法等国,对欧洲18世纪的家具产生了很大影响。明式家具在继承宋元家具制作传统的基础上,材料、加工工艺、造型设计、结构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创新。清代的一些家具仍沿袭了明代家具的风格和工艺,也称为“明式家具”。我国现有的明式家具以苏州、北京、广州为…
[详细]
920.
王氏制扇技艺
[
安徽省
宣城市
广德市
]
王氏制扇技艺是皖南地区传承了150余年的一种传统折扇制作技艺,主要流布于有“中国竹子之乡”美誉的广德市境内。清代同治年间,浙江黄岩从事制扇的王氏家族部分成员移民至广德市东亭乡定居,并继续制扇营生,从而开启了在广德境内的制扇传承。当前,王氏制扇技艺主要在王氏家族后裔王明德先生创办的安徽明德竹木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内传承。历经六代发展,该企业已成为广德折扇制作及竹加工业的龙头企业。王氏折扇主要由扇面、扇骨…
[详细]
重点关注
旅游名胜之灯会篇
旅游名胜之芯子篇
旅游名胜之祭典篇
旅游名胜之社火篇
旅游名胜之碗糕篇
旅游名胜之节日篇
旅游名胜之乱弹篇
旅游名胜之灌肠篇
旅游名胜之文化节篇
旅游名胜之抬阁篇
旅游名胜之制作技艺篇
旅游名胜之婚俗篇
[上一页]
[第一页]
…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