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民俗文化--技艺篇民俗文化
各地民俗文化--技艺篇
961.
宜兴均陶制作技艺
[
江苏省
无锡市
宜兴市
]
均陶是陶瓷百花园中的奇葩,远在宋代就著称于世。历经风吹雨打越发光亮,是赏用兼优的艺术陶瓷。2014年,宜兴均陶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传承流布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地区。宜兴均陶历史悠久,是在宜兴古代日用陶器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明代进入勃兴期。釉层较厚,有天青、天蓝、芸豆、月白等色,胎有紫泥、白泥两种,以欧姓所制最为成功,时称“欧窑”。清代均陶除突出釉彩美外,还采…
[详细]
962.
骨康外敷药酒炮制技艺
[
江苏省
淮安市
清江浦区
]
淮安因处于南北水陆交通交汇的中心,素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称,促进了经济繁荣发展,推动了南北文化交汇碰撞,也吸引了众多医家来淮悬壶济世,形成山阳医派,名医辈出,先后诞生了温病学家吴鞠通、杨介、程莘农、淮上四大名医李厚坤、孙家友、李家岩和梁济生,医官韩达哉等一代代医学大家,并形成了独领- 的医学流派。骨康外敷药酒炮制技艺主要在淮安当地清河、清浦、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流传基本内容及特点:骨康外敷…
[详细]
963.
怀帮黄酒酿造技艺
[
河南省
焦作市
沁阳市
]
沁阳夏称覃怀,即因善酿酒并烧造酒具“覃”而得名,至今已有四千余年历史,后在商周古墓中亦发现同类器物,可见酿酒历史之久远。怀帮黄酒为县后街丁家所创,明末清初,怀庆府河内县丁家永春糟坊在药用黄酒的基础上改良工艺,调整配方,在“怀庆帮会”的资助下,在今沁阳市府右街、县后街先后建成两处作坊酿造黄酒,名曰“怀帮黄酒”。怀帮黄酒以黄河大米、陈伏麦曲及家传丹水红曲为原料,以沁河水为酒基,采用酒药、麦曲、酒母、摊…
[详细]
964.
冰雪酒酿制技艺
[
江苏省
南通市
海安市
]
冰雪酒酿制技艺,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冰雪酒最早出窖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距海安县城向东三十多里的丁所镇的“季德泰”杂货铺,主营南北杂货,兼营酿酒漕坊。业主依据祖辈多年珍藏的秘制配方,加上自己多年的苦心琢磨,一面博采众多黄酒之长,一面调整其配方,酿造出名盛一时、饮誉中外的“冰雪酒”。冰雪酒以优质纯粮白酒为基,选用当归、红花、蜜香、地茆、玉竹、陈皮、大枣…
[详细]
965.
金陵杨氏中药炮制技艺
[
江苏省
南京市
秦淮区
]
金陵“老药工”杨文琪,1928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县周家楼镇的一个中药世家。自清代中叶起,祖上就在周家楼开设“恒德堂中药店”,从事中药材经营、加工、炮制工作,历数代而不衰。1941年,13岁的杨文琪读私塾期满,遂回家跟随父亲学习中药材加工、炮制技艺,受到中医药世家的最初熏陶。1943年,他遵父亲之嘱,赴泰州“翟泰和中药店”拜老板、老中医出身的翟邦俊为师,学习各种中草药加工、炮制技艺。他学徒认真,工作…
[详细]
966.
方山裱画技艺
[
江苏省
南京市
江宁区
]
方山裱画技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中国书画装裱同我国的京剧、书法、国画一样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工艺。据史书记载,装裱工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魏晋时期已经萌芽;南北朝时,逐渐形成了装裱的基本形制——卷轴;到了唐代,产生了挂轴和册页两种新的装裱形制,这标志了中国书画装饰工艺初级阶段的告终;北宋宣和年间,书画装裱工艺已趋于完善,进入成熟阶段,装…
[详细]
967.
合阳提线木偶制作技艺
[
陕西省
渭南市
合阳县
]
合阳提线木偶制作技艺是陕西省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合阳提线木偶戏俗称“线戏”“线胡戏”或“小戏”,它的音乐、唱腔、脸谱、偶人制作均独具一格。起源时间无确切的文献资料,据传“始于汉而兴于唐,盛于明清”。据1961年陕西省剧目工作室调查,清光绪年间合阳就有72家线戏班社,且流布到相邻的朝邑、澄城、大荔以及山西的芮城等地。合阳线戏有自己的一套脸谱,偶头制作工艺应该是与剧…
[详细]
968.
南通老船木制品制作技艺
[
江苏省
南通市
崇川区
]
南通老船木制品制作技艺,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老船木是指废弃的木制船的木材,主要来源于南通沿江沿海地区。大多数船木材料是金油檀、坤甸木、黄檀、泰柚等树种,密度高、硬度大。经过几十年的浸泡,海浪无数次的冲刷,愈发坚韧耐磨,具有天然的防水、防虫、防腐的特点。南通老船木制品制作技艺秉承传统工艺,纯手工制作。其工艺比较复杂,要经过拆料、清理、定型、选材、制作、组合、打…
[详细]
969.
潮州彩瓷技艺
[
广东省
潮州市
]
潮彩是清末潮州彩瓷运用新彩颜料,结合传统釉上彩绘艺术并运用国画技法。吸收潮州民间姐妹工艺。从而形成了独特地方风格彩绘流派之一。特点是构图饱满,色彩鲜丽,层次分明线条流畅,优美生动,格调高雅。潮州陶瓷历史久远。据考证,唐宋时期,潮州就有瓷器生产,著名的宋代笔架山窑瓷器已有刻花,彩花,堆花等技法及釉下装饰手法。明朝是青花发展时期。清初粉彩流行。同治末年(1874年),枫溪瓷区已有公合成,永利、和顺诸家…
[详细]
970.
如皋盆景蟠扎技艺
[
江苏省
南通市
如皋市
]
如皋盆景制作技艺,盆景造型以树形的“两弯半”为特征,是汉族优秀的传统艺术之一,园林艺术的珍品。通派盆景以南通为中心,包括周围各县尤以如皋一带为重。南通地区盆景的起源有文字和实物记载始于宋,宋代教育家胡安定记录如皋的一盆“蛟龙穿云”古柏盆景,距今已有900多年。南通盆景园保存的桧柏盆景树龄已经有600余年,通派盆景的代表作“蛟龙穿云(雀舌松)”,树龄470多年,诞生于明嘉靖年间。清末南通状元张謇对通…
[详细]
971.
龙窝酒手工酿造技艺
[
陕西省
西安市
鄠邑区
]
早在一百多年前,在户县涝店镇龙窝村居住着晋、冀、鲁、豫,以及湖北、湖南等地来自 的村民,这些杂居的村民选择三水(涝河、甘河、渭河)环绕,水美田壮的龙窝村为栖息地。村子当时有四十余户人家,其中有一户来自河南卢氏县姓费的一家,有一位壮年男子名叫费永泰,身怀绝技,曾经是河南宝丰酒厂的“大师傅”。当时由费永泰挑头凿井取水,建造烧坊,烧出了清香甘冽的第一碗龙窝酒。后经发扬光大,惠及乡里,一传十,十传百,龙窝…
[详细]
972.
蔡同德堂中药煎膏技艺
[
上海市
静安区
]
1882年(清光绪八年),布商蔡嵋青在上海英租界抛球场(今河南中路南京东路北首)创刊办蔡同德堂药号。在上海发迹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历来的中药大补膏一般都是约定俗成的一病一方。蔡同德堂药号根据中医药的“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依据“辨证施治”的治病原则,在全市首先推出“医生把脉,一人一膏方,度身定制”中药大补膏的新理念,用个性化的服务打造人性化的中药大补膏制作,逐步形成蔡同德堂中药大补膏的…
[详细]
973.
关中事酒酿造技艺
[
陕西省
西安市
鄠邑区
]
“事酒”自古就有,《周礼·天官酒正》中有“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日昔酒,三曰清酒”的说法。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宿紫阁山北村》的诗中写到:“晨游紫阁峰,幕宿山下村,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樽。”所以“事酒”既是方言也是古语,通俗讲就是农村红白事或盖房、过节时所喝的酒。在长安、鄠邑、周至农村,每逢过事,尤其是红白喜事,都有喝“事酒”的习俗。自商周时代,中国独创酒曲复式发酵酿酒法之后,酿酒技术完全成熟,…
[详细]
974.
阙宋氏膏药制作技艺
[
江苏省
淮安市
]
阙宋氏膏药制作技艺,淮安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扩展项目。历史沿革阙氏膏药,是由阙氏祖传秘方炼制而成。据阙氏宗谱记载,阙氏于春秋战国时代在下邳(今江苏邳州)聚邑立姓。18世纪初叶,阙氏有精于医道者,采集民间中草药,研制出专治跌打损伤的膏药,为清朝八旗子弟接骨疗伤。凡跌打损伤致…
[详细]
975.
藁城西辛庄吹糖技艺
[
河北省
石家庄市
藁城县
]
吹糖艺术起源于明代,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相传刘伯温为吹糖艺术祖师爷。藁城西辛庄吹糖艺术是藁城市民间文化的代表性项目,民间俗称吹糖人,最早是从宁晋县传过来的,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吹糖艺术主要用料是麦芽糖(糖稀),火炉、锯末为其辅助工具。锯末作为燃料用火炉加热糖稀,糖稀经过加热,温度达到100度以上时才可以吹制糖人。吹糖艺术主要功夫在“吹”上,一块糖坯在手,艺人边吹边捏创作成各种作品。吹糖艺…
[详细]
976.
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
[
北京市
西城区
]
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是一种修复还原古代书画珍品的传统工艺。我国古代很多历史悠久的书画作品由于保存不当,出现空壳脱落,或由于保管不善受潮发霉,导致糟朽断裂,对这些损坏的部分进行修复,可以延长字画作品的寿命。2008年,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国古旧字画在传世的过程中,会因为收藏保管不善造成受潮发霉、污迹满目、虫蛀鼠咬,绫绢和纸的自然老化也会使书画产生破洞、糟朽断…
[详细]
977.
北京二锅头酒传统酿造技艺
[
北京市
怀柔区
]
北京二锅头酒是以酿酒工艺而命名的。古时蒸酒所用器具为锡锅,也称天锅。天锅由甑锅和釜锅两部分组成。在甑锅内撒放发酵好的酒醅,然后在釜锅内注入凉水,甑锅中的酒醅被加热后,蒸发出酒气,遇釜底凉水而凝聚成酒,用管引出。釜锅内的凉水温度升高后,需再换一锅凉水,以降低温度,继续使酒气冷凝成酒。由于每锅次所冷凝出的酒从香气、口味上都有明显区别,而第二锅冷凝出的头半部分酒既口感平和又香气醇厚,故命名为“二锅头”,…
[详细]
978.
喉吹药制作技艺
[
上海市
黄浦区
]
顾氏喉吹药起源于松江府南汇县北蔡乡,创始人顾兰荪年少时拜伯父顾济卿为师,勤学专研外科和喉科,尤擅喉科。1849年顾兰荪创办了“浦东大竹园顾氏喉科”,治愈病人难以计数,病家有口皆碑,当时闻名于川沙、南汇、奉贤、上海等县。据《北蔡镇志》(1993年版)记载及顾氏家藏资料考证,顾氏喉科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共七代传承人。顾氏喉科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内外同治为0 ,临床善于运用喉吹药。外治能补内治之不足,…
[详细]
979.
蒙古族馅饼制作技艺
[
吉林省
松原市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
蒙古族从有史记载时起,已进入了牧猎时期,随着我国东北地区的开发,农业较早的进入了蒙古东部区,开始了粮食生产。于是肉食、乳食、粮食成了这一地区蒙古族生活中的三大食品。其中粮食白面与肉食一起食用是蒙古族地区最为常见的,因而也就产生了“蒙古族馅饼”这一面食品。前郭尔罗斯的蒙古族馅饼不仅好吃,而且它含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据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最早是以本地特产的荞麦面制皮,牛羊猪肉为馅,采用干烙水烹的方法制…
[详细]
980.
玉木镶嵌家具制作技艺
[
江苏省
南通市
崇川区
]
玉木镶嵌家具制作技艺,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玉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金丝楠是楠木中的王者,金丝楠木家具上镶嵌了玉件,既有木质细腻,光下金丝万缕的精美,又有玉的清淡高雅的富贵气质。因此,无论与简约的明式做工,还是与清代的精雕细刻相配,都能恰到好处,美不胜收。如著名的传世之作《清乾隆紫檀嵌玉宝座》就是玉木结合家具的代表作。清朝末期国力日衰,玉木结合家具逐渐消失在人…
[详细]
重点关注
旅游名胜之灯会篇
旅游名胜之芯子篇
旅游名胜之祭典篇
旅游名胜之社火篇
旅游名胜之碗糕篇
旅游名胜之节日篇
旅游名胜之乱弹篇
旅游名胜之灌肠篇
旅游名胜之文化节篇
旅游名胜之抬阁篇
旅游名胜之制作技艺篇
旅游名胜之婚俗篇
[上一页]
[第一页]
…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