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蓝印花布篇民俗文化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蓝印花布篇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该项目遍及南通地区各县,影响较大的作坊在如皋的石庄、通州的二甲和石港、海门的三阳、启东的汇龙及南通市区。蓝印花布是传统的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又称靛蓝花布,俗称“药斑布”,距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最初以蓝草为染料印染而成。随着元末明初棉纺织业在南通的逐步发展,促进和推动了蓝靛在棉纺织品上的使用。据记载,明代的南通地区已有蓝靛…[详细]
安溪蓝印花布
  安溪的蓝印花布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安溪妇女善于织布,其产品质地优良,品种繁多。随着种棉、织布的兴起,乡镇中染布的作坊也应运而生,当时安溪农村,大都设有染布房染制蓝印花布,产品远销台湾和南洋群岛。安溪古时的蓝印花布不仅局限于棉布,县志记载的还有:葛布(以葛藤编织,主要产于大坪乡)、蕉布(用芭蕉干所织)、艼布(用艼麻编织)、罗布(芋麻缕杂纬)、麻布(用青麻或黄麻所织)等,明清时期至民国,在安溪的蓝田乡…[详细]
邳州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蓝印花布又称靛蓝花布,俗称药斑布、浇花布等。是传统的工艺印染品,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历史。最初以蓝草为染料印染而成。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就已经采用浸渍兰草的方法把白布染蓝。在春秋战国时期,农村种桑植麻,纺纱织造,已较为普遍,染织工艺也迅速发展。据《禹贡》记载,徐州是当时八大染织工艺生产地之一,产玄织缟。而邳州蓝印花布据当地资料记载,唐代,开始了凸板印花,邳州北部地区彩印花布盛行,…[详细]
凤凰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蓝印花布原称“浇花布”,宋代称为“药斑布”,是我国民间长期流传的一种纺织印染品。湖南省是我国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区,凤凰县和邵阳县的蓝印花布印染在各方面都十分突出。凤凰县沱江镇的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西汉时期,蓝印花布即已出现。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有蓝草可以提取靛蓝的记载,同时详尽记述了当时的制蓝方法。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分纯蓝花布印染和彩蓝花布印染两大类:纯蓝花布布面素净,没有花纹图案…[详细]
桐乡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湖南省、浙江省地区传统技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分纯蓝花布印染和彩蓝花布印染两大类:纯蓝花布布面素净,没有花纹图案,一般用以制作衣服和头帕;彩蓝花布有复杂的花纹图案,一般用以制作被面、垫单、帐檐、围裙、围腰、门帘、桌布、围布等。印染前需要经过裱纸版、描稿、刻版、上油、调料、刮浆、入染等工艺的处理,入染之后还要经过晾晒、淌洗、卷布、碾布(又叫“踩布”)的工艺流程…[详细]
邵阳蓝印花布印染技术
  邵阳蓝印花布主要分布于邵阳县五峰铺镇、塘渡口镇、塘田市镇、白仓镇、古县城、宝庆城及周边城镇。解放初期,仅县城宝庆就有特大染坊八家,中心染房三十多家,1986年,邵阳蓝印花布的最后一家染房在五峰铺镇停产。邵阳蓝印花布源自远古时代苗、瑶人民的“阑干斑布”和蜡缬,是由境内苗族、瑶族的蜡染演变而来的。据《宝庆府志》、《邵阳县志》记载:唐代,邵阳各地引种棉花,棉纺织布业兴起,邵阳人在蜡染的基础上以豆浆石灰代…[详细]
重点关注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