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各族民俗文化与特产--蒙古族篇民俗文化
中华各族民俗文化与特产--蒙古族篇
1.
蒙古族长调民歌
[
内蒙古
]
长调是蒙古语“乌日汀哆”的意译。“乌日汀”为“长久”、“永恒”之意,“哆”为“歌”之意。在相关著作和论文中,也将其直译为“长歌”、“长调歌”或“草原牧歌”等。根据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历史渊源和音乐形态的现状,长调可界定为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畜牧业生产劳动中创造的,在野外放牧和传统节庆时演唱的一种民歌。长调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声多词少、气息绵长,旋律极富装饰性(如前倚音、后倚音、滑音、回音等),尤以…
[详细]
2.
蒙古族搏克
[
内蒙古
]
“搏克”为蒙古语,意为摔跤,它是蒙古族“男儿三艺”之一,属蒙古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搏克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西汉初期开始盛行,元代广泛开展,至清代得到空前发展。现在蒙古自治区各地尤其是锡林郭勒盟、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等地都有流行。搏克运动的比赛形式古朴而庄重。按蒙古族传统要求,参赛选手上身穿牛皮或帆布制成的“卓得戈”(紧身半袖坎肩),裸臂盖背,“卓得戈”边沿镶有铜钉或银…
[详细]
3.
蒙古族安代舞
[
内蒙古
通辽市
库伦旗
]
安代舞发源于库伦旗,据考证约形成于明末清初。当时库伦体制是“政教合一”,寺庙林立,僧侣众多。清朝中期,各地闯关东的移民大量涌入草原,不同部落、不同地域的文化风俗相糅合铸就了库伦蒙古族文化,孕育了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安代舞。安代舞的起源有三十余种说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说法认为安代最初是用来医治妇女相思病的宗教舞蹈,也含有祈求神灵保佑、消灾祛病之意。当时,在库伦等地流行的安代有“阿达安代”、“乌日嘎安代”…
[详细]
4.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
吉林省
松原市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
马头琴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典型代表,无论是它的造型、制作材料,还是它的音质音色、音乐表现风格和演奏方法,均体现着蒙古族的性格内涵,充分反映了蒙古族游牧生活的历史形态,表达着蒙古族对自然宇宙哲学性的思考和体悟。蒙古族马头琴历史悠久,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马头琴就已存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马头琴形成了带有鲜明地域色彩的不同流派,这些流派又与蒙古族内部和外部的聚散离合以及历史变迁密切相关。可以说,马头琴伴随…
[详细]
5.
蒙古族呼麦
[
内蒙古
]
呼麦是蒙古族人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呼麦声部关系的基本结构为一个持续低音和它上面流动的旋律相结合。又可以分为“泛音呼麦”、“震音呼麦”、“复合呼麦”等。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呼麦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呼伦贝尔草原及呼和浩特市等地区,新疆自治区阿尔泰山一带的蒙古族居住地以及蒙古、俄罗斯图瓦地区也能听到这种歌唱方式。…
[详细]
6.
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
[
吉林省
松原市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简称前郭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蒙汉等各族人民长期在这里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地域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中,最具影响、流传最为广泛的就是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关于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渊源,《吉林蒙古族民歌及其研究》、《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集》两书中的观点认为,清代的郭尔罗斯前旗是哲里木盟盟府的所在地,是十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蒙古族民间艺…
[详细]
7.
蒙古族婚俗
[
吉林省
松原市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
蒙古族传统婚礼习俗,在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历史悠久,世代流传。自古以来,当地蒙古族聚集的地方,民间始终保持着古老的郭尔罗斯蒙古族特色的传统婚俗。在氏族社会时,蒙古人认为氏族内所有成员来自一个共同祖先,氏族内不能结婚和同婚,特别是王公贵族都隔旗结为婚缘。蒙古草原广袤辽阔,居住分散,娶妻或嫁女都要到很远的地方,女儿出嫁后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与父母兄妹再见面,因此娶亲成了男婚女嫁的喜事和亲人分别的悲事。…
[详细]
8.
蒙古族绰尔
[
新疆
阿勒泰
阿勒泰市
]
“绰尔”是新疆蒙古族图瓦人的一种古老的竖吹管乐器,主要分布于新疆阿勒泰地区蒙古族聚居区。新疆阿勒泰地区的蒙古族图瓦人“绰尔”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2008年,蒙古族绰尔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据音乐家考证,蒙古族绰尔在中国诸多古籍中(包括《诗经》)均有记载,其历史可以远溯至匈奴时期,最迟在蒙古族形成前后就已经产生。其历史至少可…
[详细]
9.
蒙古族林丹汗宫廷音乐
[
内蒙古
赤峰市
阿鲁科尔沁旗
]
蒙古族林丹汗宫廷音乐项目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984年,阿鲁科尔沁旗根丕庙的五世云增1,把残存的蒙古宫廷音乐15首,交给了阿鲁科尔沁旗文化馆馆长乌·宝音乌力吉。为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编纂,留下了《吉庆篇》、《吉祥师》、《大合曲》和《牧马歌》等15首歌曲。2009年,阿鲁科尔沁旗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查干浩特·林丹汗”学术研讨会上,论证了此曲本的最早版本为林丹汗宫廷音乐。蒙古林丹汗宫廷音乐…
[详细]
10.
蒙古族服饰图案
[
内蒙古
赤峰市
阿鲁科尔沁旗
]
蒙古族服饰,包括帽子、长袍、靴子以及烟荷包和褡裢等饰品。缝制这些服饰时,上边绣制的各种图像,统称服饰图案。由于穿戴者的身份不同,服饰图案的内容也有所区别。总的来说,男 饰的图案比较简单明了,多使用抽象的图形。女 饰的图案则丰富多彩,花草鸟兽最为常见。男 饰的一些图案,可通用于女 饰。而女 饰特有的花草等图案,男 饰一般不用。缝制一般的服饰图案,首先在底料上画出样子,再用各种所需的丝线绣制。刺绣、贴…
[详细]
11.
蒙古族射箭
[
吉林省
松原市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
蒙古族的善骑射和尚武习俗,是渊源于战争和狩猎。射箭在蒙古族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后,射箭活动得到迅速发展。射箭比赛,蒙古语称“苏日哈日布那”。神射手在草原上享有很高的荣誉。古代,在勇士的名字后面常加上“莫日根”或“-”,蒙古语的“莫日根”一词,有神箭手的含意。古代,蒙古族射箭使用的是牛角弓、皮筋弦、木制箭,射程只有一二十米远。现在的弓箭已经由钢弓、塑料弓、尼龙弓、玻璃…
[详细]
12.
蒙古族“查干萨日”
[
吉林省
松原市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
蒙古人把一年的第一月,即正月称为“查干萨日”,意为“白月”。“查干”系蒙古语,汉译为 “白”或“白色”;“萨日”是蒙古语音译,汉意为“月”;“希恩吉乐”意为新年。因为蒙古人自古崇尚白色,把它作为吉祥的象征,所以称呼新一年的开始为“查干萨日”。郭尔罗斯遵循祖辈留下的过年习俗,形成有地域特色的春节习惯,喜度春节时间较长,有“庆小年”,“度除夕”,“迎初一”,“闹十五”,“终二月二”的“查干萨日”习俗,…
[详细]
13.
蒙古族乌力格尔
[
吉林省
松原市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
乌力格尔艺术在前前郭尔罗斯源远流长,是古老萨满神词逐步民俗化的产物,融汇了蒙古族史诗说唱、祝赞词、好来宝、叙事民歌、祭祀音乐以及北方汉族曲艺等各种艺术精华而产生和发展的。是蒙古族民间艺人,用四弦琴为伴奏乐器,说唱故事的一种曲艺形式。由以“潮尔”(马头琴)为伴奏乐器的说唱艺术“陶力”(专门说唱诗史的艺术形式)发展而来,并逐步取代了“陶力”,形成了以“胡仁”(四弦琴)为伴奏乐器的说唱艺术。乌力格尔蒙语…
[详细]
14.
蒙古族长调、短调
[
吉林省
松原市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
长调,蒙古语称为“乌日汀?道”。短调,蒙古语称之为“宝古尼?道”。二者为蒙古族民歌典型的演唱方式。蒙古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自己辉煌的文明,并以能歌善舞而著称于世。蒙古族长调、短调这一具有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以它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这个民族的历史,演绎着这个民族繁衍生息的足迹。根据《魏书?高车传》等史书的记载,蒙古族长调很可能产生于迄今至少也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高车人中的乞袁氏。…
[详细]
15.
蒙古族服饰
[
内蒙古
]
蒙古族服饰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甘肃、青海、云南等省、自治区的蒙古族聚居区域。蒙古族服饰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服饰之一,在元代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奢华艳丽、气势恢弘、华贵考究的服饰。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蒙古族各部落有了独立的发展空间,蒙古族服饰的类型和种类不断增多,形成了各部落服饰的不同特色并延续至今。蒙古族各部落服饰均有男女老幼、已婚未…
[详细]
16.
蒙古族那达慕
[
吉林省
松原市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
“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游艺的意思。那达慕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最早记载那达慕活动的是畏兀儿蒙文。当时那达慕祝颂词中说:“得心应手的马头琴声,悠扬动听;洁白无瑕的哈达闪闪发光;传统的三项‘那达’、接连不断;蒙古族力士,整队上场”。公元1225年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上记载:成吉思汗征服了花剌子模后,在布哈苏齐海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那达慕大会,以庆祝胜利。清代,那达慕逐步演变为官方定…
[详细]
17.
蒙古族寿辰礼仪
[
内蒙古
乌兰察布市
]
蒙古族寿辰礼仪一般为“高寿礼”、“过本年”、“过生日”三种。高寿礼年过八旬,才属高寿范围。举行高寿庆典时,由高寿者子女、亲属共同商议,并报请苏木及旗札萨克,确定具体日期后方能进行。选择牧草繁茂、牛羊肥壮的秋季为多。也有在数九、祭火、春节时进行的。参加者一般为远近亲朋好友,邻近浩特乌素,苏木旗府有关人员。对于年老者,要派专人、专骑请来参加。旧时,旗王府、札萨克或总管要派专人向高寿者拜寿并赠送马匹,苏…
[详细]
18.
蒙古族驼球
[
内蒙古
巴彦淖尔市
乌拉特后旗
]
蒙古族驼球,是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蒙古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驼球是一项与众不同的体育竞技项目,由运动员和骆驼相互配合完成。除了运动员,驼球比赛中另一位“重量级”选手就是骆驼。参加驼球比赛的骆驼应选择四肢较长、身体健壮、反应灵活、速度快的赛驼。比赛中球手除可采用多种合理技术击球外,还可利用乘驼掩护或者合理冲撞。因此,这个项目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竞技性。蒙古族驼球起源于古代漠北少…
[详细]
19.
科尔沁蒙古族婚嫁
[
内蒙古
通辽市
科尔沁区
]
1、禁忌科尔沁蒙古族选择配偶时,都有非常严格的婚姻约束。同辈人之间可以结婚,差辈人之间不能结婚。如双方都有达到婚龄的儿女,先互通想法,而后遣人作媒。虽父母愿意,但为人父母的不能当自己儿女的媒人。同姓之间不通婚,属相相同的男女一般不结婚。十二属相内,若逢有缘分的属相结婚,则认为婚姻美满和睦而子女均衡。以五行之说定姻缘。相生者可结缘,相克者不能成亲。2、继婚科尔沁蒙古族继婚习俗主要是指兄长过世后,其兄…
[详细]
20.
蒙古族枕头顶刺绣
[
吉林省
松原市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
据《蒙古风俗鉴》等文献记载,古代蒙古人在生活中很注重刺绣艺术,且应用范围较广,如各种帽子、蒙古袍边饰、靴子以及荷包、摔跤服、蒙古包等等,都有精彩的刺绣。与此同时,蒙古族人民也结合自己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不断向中原地区学习了刺绣艺术,创造了适合自己民族需要的枕头以及其他用品、用具。枕头顶俗称“枕头堵”,是绣着吉祥纹样的枕头顶绣片。作为装饰。图形内容喜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人、马、牛、羊、十二…
[详细]
重点关注
旅游名胜之藏族篇
旅游名胜之壮族篇
旅游名胜之回族篇
旅游名胜之苗族篇
旅游名胜之白族篇
旅游名胜之彝族篇
旅游名胜之拉祜族篇
旅游名胜之十番篇
旅游名胜之傣族篇
旅游名胜之哈尼族篇
旅游名胜之德昂族篇
旅游名胜之佤族篇
[第1页]
[2]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