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舞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舞

竹坝南洋风情舞蹈
  座落在同安城东北8公里的三秀山南麓的竹坝华侨经济开发区(竹坝农场),山青水绿,风光秀丽,那里生活着一群勤劳善良的归国华侨。这些自印尼、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8个国家归来的华侨能歌善舞,那带着蕉风椰雨、南洋风情的民族舞蹈具有异国情调,服装绚丽,舞姿优美,或奔放,或柔婉,亦歌亦舞,歌舞并茂,展现了东南亚国家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成为同安区一道独特的风景,吸引了众多的游客。近…[详细]
大头舞(御览转秋千)
  霸州市胜芳镇始建于春秋末期,是历史上中国北方著名的水旱码头,风景秀丽,文化底蕴丰厚,有“南有苏杭,北有胜芳”的说法。胜芳花会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乾隆年间,现在胜芳的挎鼓会和御览秋千会(俗名大头会)是乾隆皇帝第五次下江南的时候亲自御览的,并为秋千会留有亲笔题写的两个观贤灯(解放初期还有现在已经丢失),这两盏灯直径约一米左右,灯上有乾隆御笔:“御览转秋千”。胜芳大头会最早名为转千秋会,因受到乾隆…[详细]
胜芳跨鼓
  霸州市胜芳镇始建于春秋末期,是历史上中国北方著名的水旱码头,风景秀丽,文化底蕴丰厚,有“南有苏杭,北有胜芳”的说法。胜芳跨鼓老会据传是由汉武帝“捋鼓舞赏劳军”演变而来,系宫变舞蹈。五百多年前传到胜芳,逐渐演变成一道别具特色的花会。古时出会,由两面杏黄三角旗先导,锦旗上绣有“博光闪照遮日月,鼓声隆隆震乾坤”十四个黑绒大字,锦旗后面是四十二人背跨鼓组成一字队伍。据清史记载:1767年,乾隆帝巡览河务,…[详细]
十美图
  三河市新集镇行仁庄村有一道民间花会名叫十美图。这是根据封建帝王隋炀帝荒淫无道腐化骄奢的生活创作加工而成的一道深受人民喜爱的花会,歌颂了真、善、美,批判假、恶、丑,可以说这是一道从形式到内容都非常健康美好,善恶分明的民间花会。经考证查实十美图是我省乃至全国唯一以十美图为名称,讽刺隋炀帝为内容,流传久远的民间花会。十美图产生年代应为明末清初,根据是:一、十美图服饰是清以前明代的服饰;二、所用道具解差用…[详细]
八大怪
  八大怪是河北省隆化县独有一种传统民间灯舞,形成于清道光年间(1821年前后),兴盛于清末至中华民国期间,至今已180多年。新中国诞生后,很快得到普及与发展,文革期间又几近灭亡。1984年以后,经过隆化县文化部门挖掘、整理、提高逐渐成为隆化乃至河北省的文化品牌。隆化满族八大怪是一种民间道具灯舞。它是八种淡水动物造型所组成。八怪有:龟(王八)、鲇鱼、螃蟹、青蛙、虾米、蜗牛、鲤鱼(女)、蚌(女)。因道具…[详细]
安代舞
  蒙古族民间舞蹈艺术之一的安代舞在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历史悠久,世代流传,并且正在普及发展壮大。1989年第4期《民间文学》发表了由特木尔巴根讲述,苏赫巴鲁、王迅采录的安代舞的起源,从中得知安代舞最初是起源于郭尔罗斯前旗,发起在库伦,盛行于哲里木盟、昭乌达盟。 安代舞是随歌而舞,边唱边舞,歌舞结合的一种舞蹈。安代舞的舞步是以“踏足”、“顿足”、“甩巾”及自然圆圈以形为特点,承袭着蒙…[详细]
湛江傩舞
  湛江地区上古之时属百越,清代以前为雷州府与高州府的县地,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尚在这片红土地上孕育、形成形成“湛江傩舞”,并历代传承发展。湛江傩舞的内容形式是古代雷州半岛人民敬天崇雷,形成的以雷首公与五方雷将为主体以及土地公婆、艄公婆等傩具的一种独特的雷傩舞,俗称“走清将”、“舞巫”、“考兵”等,还有吴川的“舞六将”与“舞二真”。湛江傩舞是古代湛江地区人民祭雷遣灾、祷神保平安的民间民俗舞蹈。《周礼…[详细]
雷州傩舞“走成伥”
  雷州傩舞是雷州半岛先民敬雷神驱鬼神、祈求吉祥的一种民间舞蹈,俗称“走成伥”。源于隋唐。表演时须择吉日,佩戴木质傩面具,击鼓奏乐,呐喊摇旗。舞蹈刚烈,庄严,被誉为“舞蹈的活化石”。…[详细]
嘎卓舞
  木里藏族“嘎卓”舞又称“锅庄舞”、“歌庄”、“卓”等,俗称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锅庄”分别有用于大型宗教祭祀活动的“大锅庄”,有用于民间传统节日的“中锅庄”和亲朋聚会的“小锅庄”等几种,规模和功能各有不同。嘎卓舞具有广泛的民众和社会基础,是藏族聚居区节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年代】“嘎卓”??一词由来已久,现“锅庄”,是“卓舞”的俗称。“卓”是藏语的译音。根据木里藏族自治县流传的…[详细]
荥阳狮舞
  狮舞在荥阳比较普遍,全县有10个乡、镇,24个自然村,都组织有狮子舞队。特别是蒋头狮舞队,已有百余年历史,套路娴熟,动作灵巧,舞姿轻快,形象逼真。1953年成皋县春节文艺汇演时,他们在高空表演的上老杆、沿平绳等特技,惊险奇异引人入神,《河南日报》拍照发表。1980年以来,王村村,汜水镇等地的狮舞更有后来居上之势,“群狮闹春”、“高空摩云”、“晃板滚球”、“钢索腾翻”等等高难度技巧表演,层出不穷。王…[详细]
高山族拉手舞
  高山族是居住在台湾省的少数民族,在大陆聚居人数最多的县份是福建省华安县,共有41户126人。高山族是个富于艺术天才的民族,其独特的舞蹈令人赞誉不已。早期的舞蹈,以反映狩猎和捕鱼活动为主,后期的舞蹈多数以表现农耕兼渔猎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劳动舞,具有鲜明的原始舞蹈的色彩。代表作主要有《拉手舞》、《竹杆舞》、《山地情歌》、《杵歌》、《陀螺舞》等。…[详细]
白纸坊太狮
  狮舞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是中国传统百戏杂耍的重要组成部分。狮舞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普遍流行于中国汉族地区,在春节等节日庆典活动中频繁出现,通过热闹欢快的表演寄托中国人祈求吉祥、消除灾害的美好愿望。中国各地的狮舞形态不尽相同,地域特色十分鲜明。它一般分南狮、北狮两大类,南狮矫健凶猛,多表演高难技巧;北狮娇憨可爱,多以嬉戏玩耍为表演内容。北京的狮子舞有“太狮”和“少狮”两种,…[详细]
郧阳凤凰灯舞
  郧阳凤凰灯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凤凰灯舞表演形式,又称玩凤凰、凤凰舞,起源于鄂西北十堰市,郧阳是十堰市的古称。凤凰灯的表演按照“百花拥凤出巢――凤凰游园-凤鸣――凤凰寻花――凤凰戏牡丹――凤舞――凤凰理羽――凤凰打盹――凤凰展翅——凤凰朝阳――凤凰点头――凤凰回巢”等程式依次进行,古朴典雅,舞姿优美,翩翩起舞,栩栩如生,出神入化,热烈豪放,并配以独特风格的凤凰灯曲调,激越欢快,凸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专家…[详细]
松滋滚灯舞
  松滋滚灯舞(松滋市):流传于松滋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据史料记载,至少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在诗中记述“掷烛腾空稳(小球滚灯),推球滚地轻(大球滚灯)”。清海盐文人彭孙贻诗《轮灯》的小序中有“儿童缚竹为轮,展转相环,旋转飞覆,而灯不倾灭。壮士运之,衢中腾掷不休,曰滚灯”的描写。滚灯是一种集舞蹈、杂技、体育为一体的运动。舞者多为男子,以单人和双人表演为主。现发展演变到多人群体舞灯,亦有…[详细]
丰宁蝴蝶舞
  丰宁蝴蝶舞流传于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黑山嘴镇八间房村,是满族群众非常喜爱的民间舞蹈。相传,清定都北京后,派满八旗有功军士来此围垦,当时有八户八姓,故该村称八间房。丰宁蝴蝶舞表演共需八人,四名儿童扮成蝴蝶,戴蝴蝶帽,穿蝴蝶衣裤,四名成年男子扮满族青年(俗称“骑着”)。表演时,四名儿童站在“骑着”的肩或头顶上,模仿蝴蝶飞舞的各种动作,还要做许多高难度的特技动作,全程表演只凭儿童和成人之间娴熟的技巧配合而…[详细]
调顺草龙舞
  湛江草龙舞的舞具——草龙由稻草、渔网、竹篾等材料制作而成,舞蹈以刚猛为特色,通过扭、转、穿、腾等动作展现海岛渔民在风里浪里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草龙舞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逐渐成为一年一度元宵佳节期间的重要民俗活动。调顺草龙舞有500多年的历史,草龙由稻草、鱼网、竹蔑等材料制作而成,草龙舞通过扭、转、穿、腾,展现岛上渔民与大海搏斗的精神面貌。由于各种因素,调顺草龙舞退出人们的视野。到2005年,调顺到…[详细]
钱鞭舞
  钱鞭舞又名钱尺舞,是我市的一种民间舞蹈。舞蹈因使用钱鞭为道具而得名。钱鞭是用一两尺长的竹子挖空装入铜钱制作而成,在舞动下会发出悦耳的响声。钱鞭舞是由舞者边唱边舞,通过手打、肩拱、脚踢、头顶、腿磕、肘碰等动作,有节奏地舞动钱鞭,并不断敲击四肢、肩、背、腰等部位,击打出节奏的清脆的响声,舞时动作简单,节奏明快。上世纪60-70年代我市钱鞭舞舞蹈队分布较多,几乎村村都有,参与者众多。近年来,随着大量新的…[详细]
邳州舞狮
  邳州舞狮是邳州传统的民间舞蹈之一,据史料记载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邳州志》、清《邳州志》等史籍都记载了邳州“乡会”狮子舞的演出盛况:“春日赛会,鸣锣击鼓,作巨象、狮子、竹马、花车、蹴鞠之戏,冶容袄服,游演州闾”。清邳州贡生黄奋基著作《观乡会俚词》:“狮子、竹马欢快雄健,落子、莲湘轻捷多姿,花车、独杆轿、大头和尚诙谐幽默,博得众人开口笑”。他在描写狮子舞的词中写道:“前头…[详细]
东莞麒麟舞
  在广东民族民间艺术的百花园里,东莞市的客家麒麟舞堪称一朵耀眼的奇葩。三百多年的历史积淀,代代相传的继承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发掘与弘扬,使东莞麒麟舞之花越开越艳,声名也越传越远。广州、东莞、惠州、香港、台湾、澳门、日本都留下过麒麟舞的倩影。东莞镇的麒麟艺人所扎的麒麟头远销马来西亚、英国等国家。1999年2月,清溪获得了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麒麟舞)之乡的殊荣。2001年10月,清溪麒麟舞参加由广…[详细]
九龙舞
  龙腾狮舞,灯如花、人如潮。传统的元宵佳节之夜,漳平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过去丰收的一年,喜迎奋进发展的新一年。为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漳平市委宣传部、文体局等相关部门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相关部门单位和乡镇组织了民俗踩街活动。“菁城龙到了、电厂龙到了、女子舞龙队到了……”舞龙队跳起了欢快的身姿,飞龙在街、飞龙盘旋,九条飞龙蕴蕴含着九龙江畔的漳平腾飞的气息;民俗踩街队伍依次入场,身形矫健、神态高扬,引…[详细]
重点关注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