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制作技艺篇民俗文化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制作技艺篇
161.
五香豆制作技艺
[
上海市
黄浦区
]
“不尝老城隍庙五香豆,不算到过大上海”这是上海著名特产五香豆流行的一句广告语。老城隍庙品牌的奶油五香豆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老城隍庙五香豆由上海商业奇人郭瀛州首创于三十年代,是人人皆知、家喻户晓的上海著名特色食品。五香豆其选用的“三白蚕豆”为原料,以其粒大、性糯、软硬适中而取胜。经过不断摸索和改革,烧煮的五香豆风味咸中带甜,又香又糯,表面泛起一层盐霜,似冰糖奶油,因而被誉为“城隍庙冰糖奶油五香豆”…
[详细]
162.
传统加工纸制作技艺
[
安徽省
合肥市
巢湖市
]
传统加工纸工艺是我国造纸发展史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古代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世界造纸发展史上亦具一定地位。既使在现当代,仍然是书法、绘画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弘扬中华文化的光荣使命。传统加工纸就是通过染色、施胶、填粉、施蜡、托裱、洒金、挣平、水印、描绘等多道工艺将原手抄原纸(生纸)做成加工纸,目的是为了更适合书写、印刷或为书法、绘画所需,增加艺术性和观赏性,提高文化内涵。传统加工纸的工艺产品主要有:…
[详细]
163.
邵永丰麻饼制作技艺
[
浙江省
衢州市
柯城区
]
衢州建城已有1800年历史,位于钱塘江上游,闽、浙、赣、皖四省毗邻之处,素为“四省通衢”“五路总头”的水陆交通枢纽,是江浙及北方各地至赣、闽及西转数省的通道,是兵家必争之地,成为来往于衢州的达官、名将、商贾、侠客流动集居之地。“邵永丰麻饼”即故时的“胡麻饼”,早在唐朝,由商人样学京都而传入衢州,鼎盛于清代。一百多年来,邵永丰麻饼经过数代传人的不懈努力,得以传承和发展。邵永丰麻饼以其独特的传统制作工…
[详细]
164.
六神丸制作技艺
[
上海市
黄浦区
]
六神丸制作技艺六神丸是采用“以毒攻毒”的中医药理论制备而成的治疗喉疾、疔毒的良药。配方独特、技艺精湛,是中医药文化不断发展的产物。因其疗效确切、技艺独特、质量稳定而享誉海内外。六神丸肇始于先祖雷允上、奠基于雷滋蕃、拓展于王式训、继承于当代的劳三申等弟子。现为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的著名特色品种,是国家保密品种,也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三次获得国家质量金奖,屡次荣获上海市优质产品、上海市名牌产品称…
[详细]
165.
复茂饼家制作技艺
[
福建省
莆田市
城厢区
]
复茂绿豆饼是传统的汉饼,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该产品几经改良,才有了如今“绿豆味浓,外皮香酥”的特色。从清末民国初,复茂首创人郭诚猷就开始开发此产品。复茂百年大礼饼不仅是福建地区(闽东南地区)男女订婚的聘礼之一,同时也是出嫁女儿、外甥女每年中秋节孝敬母亲、舅母的特色礼品。礼饼重糖、重油,是能长期保存的高能量食品,是闽东南沿海地区的渔民出海打鱼常带的点心。礼饼壳薄如纸,馅饱味香。主要是用白膘肉制馅,…
[详细]
166.
功德林素食制作技艺
[
上海市
黄浦区
]
功德林素食制作技艺功德林素食起源与寺庙,后发展到社会。功德林是上海第一家社会素菜馆。主要特点是用料精细、制作考究、手工艺术、品种繁多、素菜荤烧、形态逼真、色象味象、以假乱真。手工操作主要关键有以下五点:一、挑选上好的原料原料主要以豆制品类、菌菇类、魔芋类、大豆蛋白类、坚果类、蔬菜类、深海植物类,选料采取这些原料的精华处,用料讲究。二、手工工艺制作根据荤菜的不同菜名用精细刀工、手工制作成象形菜、成型…
[详细]
167.
曹素功墨锭制作技艺
[
上海市
黄浦区
]
曹素功墨锭制作技艺是中国书画墨锭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曹素功的墨锭制作技艺,发展历史绵长,继承脉缘清晰,创新鲜明独到。从中国乃至世界(主要是日本、韩国及东亚地区)制墨行业的范围比较,在历史、区域、工艺、产品、造型等方面都具有唯一性的特征,是当代中国和世界墨锭制作技艺的代表。它的产品除了具有书画工具和工艺品的功能以外,还具有历史、文化、工艺和经济价值。墨,作为中国传统的书写绘画工具,是中国文化发展不可…
[详细]
168.
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
[
上海市
黄浦区
]
古人云:治史之功,莫尚于笔,能取万物之形,序自然之情,即圣人之志,非笔不能宣,实天地之伟器也。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周虎臣在苏州开设周虎臣笔墨庄。上海开埠后,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笔墨庄由苏州迁移到上海兴圣街68号。1958年和1964年,周虎臣笔墨庄前后合并了上海近十家笔墨庄,成立了老周虎臣笔墨庄,设立在河南中路90号。1987年成立了上海老周虎臣笔厂,厂址乳山路136号。周虎臣集湖…
[详细]
169.
王家沙本帮点心制作技艺
[
上海市
静安区
]
王家沙本帮点心制作技艺王家沙点心店初创于1945年,迄今已有六十余年的历史。“王家沙”原为王家厍(念she),乃地名。因“沙”是“厍”的别写,且沪语中“沙”与“厍”同音,同音假借而成王家沙。王家沙点心店虽然因地得名,但因其经营的点心闻名上海,有香鲜卤多的蟹粉小笼,香甜可口的八宝饭,鲜嫩味美的蟹粉汤团,都在业内享有盛誉。王家沙点心坚持以上海点心为本,又结合江南点心风味变化出新,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自…
[详细]
170.
凯司令蛋糕制作技艺
[
上海市
静安区
]
凯司令蛋糕制作技艺凯司令是上海西点业中著名的老字号企业,其蛋糕制作技艺已有近八十年的历史,是西点制作中手工技艺的典型代表,其制作工艺经过选料、配料、搅拌、烘焙、制坯、制作奶油膏、糕坯分层、抹坯、裱花、写字、装饰等多道工序,主要包括:1、糕坯制作工序:选用新鲜鸡蛋将蛋黄加入砂糖等分别搅拌,再拌入面粉等制成面糊入模,烤后制成糕坯。糕坯要求:内质细腻,状如海绵,富有弹性。2、奶油膏制作工序:先将糖液烧开…
[详细]
171.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
[
上海市
闵行区
]
上海为我国民族乐器的重要产地之一,制作技艺可追溯到清代乾隆、嘉庆年间。20世纪初,随着上海商业的日趋繁盛,民间音乐、戏曲的蓬勃发展,城隍庙大街(今方浜中路)、五马路(今广东路)、六马路(今现北海路)一带集聚了几十家乐器作坊。二三十年代,郑觐文创设的“大同乐会”邀集沪上乐器制作名师改良制造古今乐器160余种。这些名师的成就及培养的一代高徒,为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建立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制作技艺的不断…
[详细]
172.
木车牛力绞糖制作技艺
[
浙江省
金华市
义乌市
]
义乌种蔗历史悠久,所产红糖久负盛名。生产、制作义乌红糖的过程,俗称为“绞糖”。义乌红糖在清朝顺治年间(1644-1661),由佛堂燕里村的贾维承从福建引进种蔗制糖技术后,传统老式的牛拉木榨糖车的式样和做法是:用二段坚硬的圆木(直径60厘米,长1.2米左右),上端各做凸凹型二个滚齿的滚筒,互相契合,安装在上下二块大木板中间;木板二头各装二根天地顶柱固定在地上。其中凸齿圆木滚筒的上轴,长于上板约40厘…
[详细]
173.
枫泾丁蹄制作技艺
[
上海市
金山区
]
枫泾“丁蹄”制作技术,始创于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据《枫泾小志》记载“市有丁肆善烹,人呼丁蹄,远近争购之,宣统二年奉勤业摩奖,并奉浙江巡抚加给将凭。”咸丰初年。枫泾人丁润章祖父在枫泾致和桥旁经营一爿小的酒家,是以供应热食为主,兼售炒菜,但是生意不太景气,结果老板心情不畅,闷闷不乐,饭也吃不下。丁娘娘那天为丈夫开胃口,热了一锅开胃中药,其中丁香、桂皮、红枣、枸杞、冰糖,不料盛好的药倒在烧制的丁…
[详细]
174.
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
[
浙江省
杭州市
]
一、南宋官窑的历史演变宋代(北宋960-1126,南宋1127-1280年)是我国陶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的时代。江南一带由于其富庶的地理条件和以外贸易的发展,已形成商业繁荣、人口密集的城市。临安(今杭州),是当时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又是最大的消费城市。还有明州(今宁波)、越州(今绍兴)、温州、婺州(今金年)、处州(今丽水)等地,这些市镇,历史悠久,瓷业甚为发达,既是瓷器生产中心,又是瓷器消费…
[详细]
175.
三阳泰糕点制作技艺
[
上海市
浦东新区
]
“三阳泰”这个名字,浦东地区的中老年人都会清楚地记得,该店生产出来的糕点驰名江浙沪一带,特别在奉贤、南汇、川沙三县,人们都作为高档礼品慕名前来购买、预订,其独特的制作技艺形成了民众欢迎的风味特产,是历史上颇有影响的百年老店。地处南汇区西北部的周浦镇,是一个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老镇,清同治三年(1864年),“三阳泰”南货店开设于此,至今已有140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其鼎盛时期,曾拥有店房4…
[详细]
176.
诏安黄金兴传统制作技艺
[
福建省
漳州市
诏安县
]
福建诏安“黄金兴”牌产品(咸金枣、宋陈咸橄榄、梅灵丹)是驰名中外的一种民间传统医药食品,系清道光年“黄金兴”的创始人黄烟支先生所研制。该系列产品采用盛产于闽粤地区的鲜金枣、火烧浮山(植物产地地名)橄榄、青梅与甘草、丁香、川贝、肉桂、砂仁、豆蔻等十几味地道中药材,按照明清两代以来的祖传偏方精制而成。黄金兴咸金枣质地松软,芳香扑鼻,咸、酸、甜适宜,滋味纯正,有健脾胃、助消化、除积食腹胀、祛风邪、润肺化…
[详细]
177.
枧桥鼓制作技艺
[
浙江省
台州市
椒江区
]
中国是鼓的故乡,《诗经》里有“击鼓其镗,踊跃角兵”的记述。《左传》中有“援捋而鼓”的描述。古人祭祀时,“以鼓驱邪”,生活中也有“敲鼓报更”,这些记载便表明,鼓很早便在我国运用,并与劳动人民生活密切相连。枧桥鼓历史久远,世代相传源远流长的鼓文化在古城临海的遗存。枧桥村的枧桥鼓至今还保留着传统家庭作坊式,并遗存着传婿不传媳、传儿不传女的习俗。枧桥鼓传统制作工艺繁琐、周期长,一般一只大鼓需耗时6—7个月…
[详细]
178.
湖州羽毛扇制作技艺
[
浙江省
湖州市
吴兴区
]
湖州羽毛扇,俗称鸟毛扇,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著名传统工艺品,与苏州团扇、杭州折线扇并誉为中国三大名扇。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湖州羽毛扇制作业十分兴盛,其工艺精湛、品质优良,已名播于世。《羽扇谱》中有诗赞道:“吴兴团扇名天下,诸葛王睢不倚罗;淮海帆墙回羽客,春今门巷认金婆。”清道光年间,湖州创办了首家羽毛扇店——邱义丰羽扇店,光绪、宣统年间,先后开办严正泰、严怡泰等老牌羽扇店。新中国成立后…
[详细]
179.
敛痔散制作技艺
[
上海市
金山区
]
金山枫泾的痔科“敛痔散”得传于道光年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经过七代人的一脉相传,“敛痔散”的配方、用药、炮制方法始终没有变,它的制作融合了中药的洗、浸、煮、漂、煅、淬等多种传统炮制技艺,“敛痔散”是中药外用药的一个典型代表。中药的炮制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制药技术,它对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具有重要意义。中药经过不同的炮制可使药物增强疗效、减低毒性、改变性味和性状、扩大应用范围,使药物达到…
[详细]
180.
涵大隆酱菜制作技艺
[
上海市
青浦区
]
创立于公元1886年的涵大隆酱园,位于青浦区朱家角镇泰安桥堍。石库门风格的店面、黑漆铁钉双开大门,围墙高过7米,涵大隆酱园砖雕匾状招牌位于店门正上方,一米见方的凹刻“酱园”二字分列大门两侧,显示出中国传统建筑以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的特点。进门是24平方米的天井,店堂的八开镂空排门和门檩上都雕有精美的花纹。内里是约80平方米砖木结构的店堂,木质柜台和货架上放满了各种瓶装和散装的酱菜。店堂后面是作坊。初…
[详细]
重点关注
旅游名胜之抬阁篇
旅游名胜之乱弹篇
旅游名胜之节日篇
旅游名胜之祭典篇
旅游名胜之灯会篇
旅游名胜之技艺篇
旅游名胜之芯子篇
旅游名胜之社火篇
旅游名胜之碗糕篇
旅游名胜之灌肠篇
旅游名胜之文化节篇
旅游名胜之傩戏篇
[上一页]
[第一页]
…
[4]
[5]
[6]
[7]
[8]
[9]
[10]
[11]
[12]
…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